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我国未来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江苏要实现"两个率先",难点在宿迁.宿迁是个农业大市,74.5%的人口在农村,经济欠发达,从经济指标来看,现在全市人均GDP,特别是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 255元),远远低于全省"九五"末的平均水平.如果就农业搞农业,就农村发展农村,就农民致富农民,跳不出"三农"原有的圈子,农民的收入就难以提高.宿迁要全面建设小康,不拖全省的后腿,关键是把农村过重的人口负担转化成人力资源优势,焦点是每年又有相当数量的初高中落榜生回乡,加入到富余劳动力的队伍中.2003年,我们认真贯彻省委领导关于转变教育观念,为农村劳动力转移致富服务的指示精神,按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在有关部门配合下,充分发挥教育的主体作用,实施"两后双百"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果.实践证明,这是培训转移农村新生劳动力,扶持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国土面积18.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 974万,其中农业人口占59.41%.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4 662.28亿元,其中农业占14.9%.近几年,我们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服务农业、农村、农民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去年全省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83.5元,达到2 352元,科技教育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提高到46%以上.  相似文献   

3.
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全国13亿人口中,62%以上的人口在农村,而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市与农村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全国还有3 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中西部有6 000多万人刚刚越过温饱线,收入极不稳定.加快农村小康建设,就必须城乡统筹考虑解决问题,必须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户和城镇转移,引导农民合理有序地流动.减少农民,增加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富裕农民;繁荣农村,推进城镇化,实行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这就需要培训农民、引导农民、扩大农民的就业面.农村职业教育理所当然应承担起解决"三农"难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4.
湖北是一个农业大省,总人口5974万,其中农村人口占70%左右,人均耕地面积1.1亩,农业劳动力占乡村劳动力比重达64%,农业GDP占全省GDP的份额为14.9%.湖北也是一个教育大省,全省有各级各类在校学生120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难点都在农村,当务之急是要繁荣城乡经济,富裕广大农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富裕广大农民的根本出路在于减少农民数量,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这一国情决定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一方面,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另一方面,从我国的未来发展来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可见,“三农“问题是和谐社会视野中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中国是个农业大国,更是个农民大国(70%的人口是农民)。所以有“农业兴,百业兴;农村稳,天下稳;农民富,国家富”的说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三农”问题被归纳到一起,作为一个整体问题提了出来,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  相似文献   

7.
农村教育背景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有12多亿人口,其中8亿在农村,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64%,这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目前,全国还有近3000万农村人口尚未脱贫;农业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人均耕地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随着人口的增长,资源紧缺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农业基础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产品总量基本平衡,但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乡镇企业发展和效益回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我国农业科技对生产的贡献率为40%,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一半…  相似文献   

8.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周恩来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的国情出发,对"三农"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他关于"三农"问题的理论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农业问题上,周恩来坚持根据我国的实际发展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主张培养农业科技人才,重视科技兴农和学习借鉴外国的先进科技成果.在农村问题上,周恩来坚持各行各业都应该面向农村,为农业服务;统筹兼顾全国人民生活,适当安排城乡建设关系;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村产业结构;加强农村各方面的建设,实现农村全面发展.在农民问题上,周恩来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关心农民生活,心系农民困苦.  相似文献   

9.
中部地区农业的崛起与农村成人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部地区是"三农"问题最集中、最突出的地区,中部崛起必须把农业崛起作为首要价值目标;中部地区人口众多,而且8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这一特殊的"区情",决定了只有把巨大的人口负担变成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中部农业的崛起;中部农业崛起的关键在于农民素质的提高,而提高农民素质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是农村成人教育.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占我国国土面积的绝大部分,农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这就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这一国情决定了没有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富裕,就没有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在21世纪的前20年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有许多工作需要做,其中"三农"问题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能否得到很好的解决,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的晏阳初老先生,曾在《中国农村教育与农村建设问题》中说“所谓教育,并非指一般的及普通的教育,普通教育并不难,欲其切合实际方为难事。最切合于实际之教育为农民教育“。他认为中国是农业大国,85%(当时的数据)的人口在农村,要改造社会改造农村,必  相似文献   

12.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解决农民问题的实质是提高农民收入,通过发展非农产业,以减少农民数量来增加农民收入是最有效的途径.解决农业问题的实质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城镇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条件.解决农村问题的实质是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农村经济全面繁荣,以城带乡是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的现实选择.加快城镇化进程是解决"三农"问题新思路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3.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一以贯之的战略思想,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200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又处在一个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4.
农民贷款难、农村融资难是制约"三农"发展的重要问题.正常情况下农民对资金的需求规模不断扩大,农村资金需求总量持续增长.一旦农业受灾,农产品往往会大幅度减产,农民收入随之大幅减少,进而影响农业的可持续生产和农民生活,甚至影响农村社会稳定.此时如无外部资金融资渠道,不仅难以维持正常的生产生活,而且挫伤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湖北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大省",在加快工业化进程中农村人口、农业从业人员仍然占区域人口较大比重,农业在三次产业中占较大份额,是全国的主要农产品生产和输出的省区.  相似文献   

15.
袁玉涛  杨浩宇 《考试周刊》2014,(71):115-115
<正>1.研究目的以农民问题为核心的"三农"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从体育视角看,全民健身计划能否顺利推行落实,关键在于农村、农民。如果农村大众体育发展缓慢,农民没有机会参加体育活动,就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健身",更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全面小康。河北是一个农业大省,全省农村人口和农村区域均超过65%。调查了解河北省农村大众体育的发展和供需现状,有利于引导和促进河北省农村  相似文献   

16.
郁辉 《青海师专学报》2005,25(1):129-131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历来是我们党高度重视的问题.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对"三农"问题提出了许多正确的思想和主张,为我们党解决"三农"问题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本文从农业的基础地位及根本出路、农村的稳定及发展和农民的积极性等三方面,探析了邓小平"三农"思想.  相似文献   

17.
张容 《职教论坛》2004,(16):35-37
2003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局之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平稳发展,农民收入继续保持恢复性增长,农村社会继续保持稳定.但是,"三农"问题依然严峻,农民增收依然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全国4.85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仅占12%,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9.1%,我们面临着人口基数大,农村人口多,农业劳动力比重大和劳动力素质低的国情,这些因素使劳动力转移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如何将这沉重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一直是我国政府及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农业人口多,人均耕地面积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业综合效益低又是我国农村的一个普遍现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五年来,对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技能、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稳定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要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提高农民的经济收人,必须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对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论述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毛泽东同志依据国情,实事求是地提出了我国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著名论断,并指出发展国民经济必须重视农业;邓小平同志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建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认为农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还是中国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三农"思想;江泽民同志针对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承前启后,与时俱进,提出了有关"三农"一系列思想,他认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必须坚持把农业放在首位,全面振兴农村经济;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这些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全面建设小康.  相似文献   

20.
农村教育的重要性,显然与"三农"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密切相关.由于中国人均农业资源相对不足,人均占有农产品量并不多,人口在增长,耕地在减少,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要使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必然要靠政策、靠科技、靠投入,但根本的出路在于依靠科技对农林畜牧渔等产业的深度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