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枚小小的果核,常人看来平常,但到了苏州雕刻艺术家的手里,却能变成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这在古文的《核舟记》中有过精彩描绘,而这并非夸张。《核舟记》记载的是苏州明代常熟核雕艺术家王叔远,揣摩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的《赤壁赋》、《后赤壁赋》,构思的一幅苏东坡泛舟赤壁的场景,在一枚窄长的桃核上,雕刻了一件绝世珍品——核舟。舟长约8分,高约3分,橹、舵、桅、篙、篷、楫、栏都清晰可见。船篷  相似文献   

2.
余波 《考试周刊》2011,(73):52-52
语文教学不只是文字的教学,更多是语言的教学。语言教学的有效手段是熏陶。课堂知识板块的衔接和过渡使一堂课更加紧凑,效果更好。要使课堂紧凑,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有有效的“闲话”。恰当的“闲话”可使知识点感性化和可感性.使学生上课倍感亲切和自然。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年代,是新事物频出的时代,反映到人们的语言中,便是各种新词语的应运而生。翻开书刊报纸,便常有新词扑面而来,虽感一丝茫然,更觉几分清新。即便是昔日绝难扯到一起的某些字眼,今天亦可“联姻”组成新词,令人耳目一新。譬如时下报上“出语率”颇高的“儒商”一词,“商”字之前着一“儒”字,遂使得数千年来在人们心目中总是“重利轻义”乃至于“无人不奸”的商人身上少了些许铜臭,多了几分书香,让人心里生出几许亲近与敬重来。本人忝在“儒林”,供职于学校,与商界较少瓜葛,故而对当今商人究竟“儒”到何种程度尚缺乏感…  相似文献   

4.
在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中,“德先生”和“赛先生”风靡全国。新文化运动的闯将们将英文democracv(民主)和science(科学)分别音译为“德谟克拉西”和“赛因斯”,并亲热而形象地称之为“德先生”和“赛先生”。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才是拯救中国的灵丹妙药。陈独秀曾说:“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  相似文献   

5.
在现今流行的中学语文教科书中,还不时能见到“游侠”,可惜他们都是假冒的。第一个为游侠树碑立传的人是司马迁。太史公认为,要做游侠必须具备这样一些特点: 一是其行“不轨于正义”,也就是说,游侠的所作所为往往有悖于统治者所要推行的那  相似文献   

6.
“老师”,是人们或社会对从事教育工作者的一种称呼,或是表明有别于其他职业的一种公开的社会身份。据《辞源》载,“老师”一词,最早见于《史记·荀卿传》:“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这里的“老师”是指年老资深的学者,金元好问有诗曰:“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儿,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这里的“老师”是指教授学生的人,与现在“老师”的基本意义大体相同。在科举时代,无论有无师从关系,门生也都将主考官和学官称为“老师”,这里的“老师”多指主管教育或科举选拔事宜的官员。由此可见,“老师”一词的内涵是与学问、学…  相似文献   

7.
闲读报刊杂志,见一篇题为《多喝墨水增内存》的文章。其中有这样四句话:A.古人讲的是“学而优则仕”,他们所信奉的是“卷卷诗书页页帆,墨水可渡宦海船”。B.哎呀,这可不行。我怎么能写出这样好的文章呢?我喝这点墨水您还不知道吗?C.喂,你怎么能派他去呢?那小子除了煽头盖脑的还会啥?他喝的那几滴墨水你也不是不知道。D.那个叫刘子民的人走了过来。从他的举止和气度上一眼就可以看出是个喝墨水的人。摘录的这四句话,都用到了“墨水”、“喝墨水”或“喝……墨水”等词语。它们在句中分别可代指“学识、才能”、“(自谦没有…  相似文献   

8.
<正>什么叫做"人情",《辞海》解释为婚丧喜庆交际所送的礼物,亦指酬酢、应酬。然而,现如今该解释似乎已不够确切了,因为在人情往来中,送物的现象日渐月染,平常多见的是金钱来往。中国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十分看重人情交往,以此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维系社会关系。然而,如今这"人情"的行情看涨,不仅花样不断翻新,"人情"名目繁多,而且相互攀比,礼金也随之大增,少则三五百元,多则数千元、上万元。不光婚丧嫁娶这些大事需送  相似文献   

9.
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本无所谓意义,被人说得多了,也就产生了意义,有些甚至是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有趣的是,没有多少人会去探究这些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到底重  相似文献   

10.
封建时代,凡是皇帝的指示和命令,都被称作“圣旨”。其实,“圣旨”只是一般通称,在具体应用和形成文字时,它则分成“制”、“诏”、“敕”、“谕”、“诰命”、“敕命”等种类,应用时有着严格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闲话“授业”米运刚昌黎先生在千年之前给了我辈一个颇为荣光的重任:“传道、授业、解惑”。从教十数载,一刻不敢忘怀,书之于案头,裱之于壁上,铭之于肺腑,可谓心领神会了。忽一日,一颇为得意之门徒十分谦恭地请教于我:“老师,这‘授业’一词怎么解释呢?”稚子之...  相似文献   

12.
南阳 《教育文汇》2008,(11):1-1
最近,听说一位知名教授在某县教师培训班讲课,台下竟有好几拨老师3人一组5人一圈地大声说话。我想,也许是这位教授所讲的内容不对这些老师的口味;但即便如此,也不能成为他们大声喧哗的理由呀!你听得不入耳。可以坦诚地与教授当场对话,希望他该讲些什么;也可以课后与教授交流,进行一些探讨呀!你觉得不必听,想私下议论些什么,可以轻声耳语,或以笔交流;  相似文献   

13.
“年年至日长为客”是唐代诗人杜甫《冬至》中的一句。至日就是冬至的意思,这句诗是说,冬至时,宾客盈门。冬至,又称“冬节”,是我国特有的24节气中的一个。殷商时,冬至前—天为岁终,后24节气亦以冬至为首。早在27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就已对冬至和夏至这个“至”进行了测定。“至”是极点、顶点的意思。它并不是指气温在冬至这一天冷到了极点,而是指地球绕太阳旋转时的位置关系。对我们生活在北半球的人来说,冬至这天是白昼最短的—天,这对于贪睡的人倒也算得上是一件美事。冬至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民间在这一天有很多习俗。古代的人们有从这…  相似文献   

14.
<正>1947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编纂了二十年的《国语辞典》增订本,没有收录马虎词条,也不收马马虎虎,却收录马虎子,说是恐吓小儿的话。其实马虎子是麻胡子的音转,北方人叫土匪为胡子,满脸麻子又满腮胡子的大土匪,当然会把小儿吓住。这个例子,恰好启示我们,想探索马马虎虎,不要拘束于字面的马虎动物形象上,答案可能在语言的音转上。当初编辑《国语辞典》的年高学者,大抵诞生于晚清,他们从小到大,只听过周围的人说吗呼,  相似文献   

15.
“组词”作为字词教学中的一种传统练习形式,常常为我们语教师所使用。然而在高举课改大旗的今天,我们也应赋予“组词”以新的理念与精神。  相似文献   

16.
前几天和几个朋友喝茶,谈起目前众口热评的“杜郎口现象”。杜郎口中学是一所条件不太好的中学,师资学历水平较低,30位来自师范院校的教师中,本科只有一人,其余皆为中师或师专毕业。前些年每次县里统考,该校都是倒数第一,但为什么短短几年时间,能够创造全国闻名的“杜郎口现象”?  相似文献   

17.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富态”这个词语,在互联网上通过“Sogou”搜索“富态”,立刻查到一百五十多万条相关信息,“富态”的各种用法尽见其中。但目前能找到的、有代表性的词典几乎都将“富态”一词解释为“婉辞,身体胖”,表述大同小异。如《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解释说:“婉辞,身体胖。”  相似文献   

18.
驴友?是在一起骑驴贩驴卖驴的朋友?还是长相像驴一样的朋友?都不是。“驴友”,其实就是“旅游发烧友”。例如:  相似文献   

19.
驴友?是在一起骑驴贩驴卖驴的朋友?还是长相像驴一样的朋友?都不是。"驴友",其实就是"旅游发烧友"。例如:小石是一个痴迷的"驴友",挨过了冬天,气候刚暖,他就已经绷不住那根敏感的神经了。(北京晨报)"旅游发烧友"被称为"驴友",与此相关,他们在网上的论坛被称为"驴  相似文献   

20.
“老师”,是人们或社会对从事教育工作的一种称呼,或是表明有别于其他职业的一种公开的社会身份。据《辞源》载,“老师”一词,最早见于《史记.荀卿传》:“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这里的“老师”是指年老资深的学。金元好问有诗曰:“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儿,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这里的“老师”是指教授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