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中地理教学为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尊重学生独立的个性,努力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及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进一步强化了对素质教育的要求。根据课标要求和地理课程特点,在中学地理课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注重知识的现代性、趣味性、有用性;2.注重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3.注意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积极促进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整合;4.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等个性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5.注重转变课程观、评价观。  相似文献   

3.
浅析地理素质教育中的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地理素质教育,是指凭借地理教材,通过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为目的的教学过程。地理素质教育注重知识的学习,但更强调地理能力的培养,强调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个性。一般认为,地理能力就是应用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智能去分析解决各种问题的本领,是  相似文献   

4.
强化对高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在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提高地理实践能力与综合思维能力素养。本文以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为导向,深入分析和研究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们地理学习兴趣,提升学生们学习能力与核心素养水平的教学策略与措施,期望在完善教学策略,丰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扎实的高中地理知识与文化素养能力,促使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5.
根据新地理课程改革的目标、任务和要求进行地理教材改革,是当前地理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我国现有的学校地理教材体系面临着各种问题和挑战,如何使地理教材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如何使地理教材更加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这首先需要地理教材编写人员和广大教师建立新的地理教材观,同时用新的地理教材观来指导我们的地理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6.
根据新地理课程改革的目标、任务和要求进行地理教材改革,是当前地理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我国现有的学校地理教材体系面临着各种问题和挑战,如何使地理教材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如何使地理教材更加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这首先需要地理教材编写人员和广大教师建立新的地理教材观,同时用新的地理教材观来指导我们的地理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7.
德国教育家克拉夫基说过:布置作业力求有趣.正如其所说,只有这样才能在快乐情境中诱发学的生学习激情,提高地理学习效率,牢固所学知识. 一、特色课堂作业 (1)指导思想:采取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的课堂作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提出全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目标的认知和追求,更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和人生价值的确定,关注学生个性的张扬,注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主动探究,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针对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同时结合德育和情感教育,包括环境教育、人口教育、资源教育、灾害教育等.树立其正确的社会观和地理观,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积极开展地理活动,并把此活动作为学科特色.  相似文献   

8.
国外高中地理教材图文资料丰富,注重寓教于乐,同时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能力的培养。此外,各国高中地理教材强调生活中学地理,再用到生活中去,强调工具地理学观,同时与时俱进,关注学生地理世界观和人类观、地球观。相比而言,我国地理在以上这些方面比较薄弱,应当从国外高中地理教材教学中汲取有益的养分。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5,(59):133-134
地理学科能力主要包含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地理图像运用能力、地理记忆能力、地理信息收集能力、地理想象能力、地理文字表述能力与地理实验能力等。地理逻辑思维能力是地理学科各种能力的核心,它起着对问题的分析、比较、判断、推理和结论等重要作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极其重要,有助于提高地理教学有效性。地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高中新课程地理学科教学的重点课题。本文从树立正确的课堂观、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呈现方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实践,探讨高中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地理的教学不仅要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全面地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了解,产生正确的地理观。  相似文献   

11.
在高中阶段,地理核心素养是由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共同形成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整体与部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实践能力,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教师应立足于实践课堂,开发出符合学生认知与能力的课程资源,并应用到实践课堂当中,这样做才能够有效地在地理实践课堂中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一、转变观念 ,树立创新教育观1 .转变观念 ,树立新的教学方法观。传统的教学方法 ,只注意单向传授知识 ,忽视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的发展 ,必将带来教学方法的革命。教师要转变观念 ,把以知识教育为主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 ,从强调依靠教师“教会”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 ,并使学生“会学”。2 .把大学生个性发展纳入培养目标。要实现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必须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和求异思维 ,教师要鼓励学生对已有的观点、结论、理论大胆提出怀疑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与别人不同的思想观点 ,克服那种把怀疑精神…  相似文献   

13.
地理教学首先应培养学生地理情感,让学生懂得学习地理能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教师用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以多种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正确的地理学习态度、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方法、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有张有弛、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将不再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理解知识、消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会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4.
人地协调观指的是一种"看待人对环境的影响""看待环境对人的影响"的地理核心素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其站在客观、真实的角度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素养,有助于学生地理思维的开发,将地理知识与人类活动、发展联系起来,从而形成服务于地理课程的专业地理思维.文章从高中地理教学展开论述,在分析人地协调观的重要价值的同时,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素养.  相似文献   

15.
地理课堂教学中,除了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地理知识以外,还应注意有目的、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对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主要是:(1)地理观察能力的培养;(2)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3)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4)记忆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是新课程的特点,也是地理课程改革的又一重要目标.在地理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理图表的能力,培养学生地理想象的能力,培养学生实践和动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地理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健康发展”的重要使命。为此,就必须提倡“自主、探索、研究性”学习,这既是新课程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教育的必然规律。学校教育只有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从地理学科的学科特点出发,强调自主研究性学习,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才能在地理学习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才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才能培养出与时俱进的创新型人才,这是地理学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鉴于此,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应该成为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相似文献   

18.
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地理观察能力的培养、主体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地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时期地理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适时渗透各科知识,激发学生求知欲,发展学生想象力,让学生掌握合理知识结构,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强调了对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区域认知能力和人地协调观四个方面素养的培养,而学习兴趣是贯穿这一培养过程的一根主线。教师可通过以下策略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0.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我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随着高中普及程度的加快,加强中学地理教育对于在全社会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生态观、发展观,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推进中学地理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是时代发展的要求。2001年国家颁布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规定: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其实质就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