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从一则教学案例说起2011年第10期《中学语文教学》刊发了彭晓、胡根林两位老师的文章《节选课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以下简称《选择》),文章以彭晓老师《社戏》教学实录为研究对象,胡、彭两位老师集中探讨了"节选课文教学内容"的问题。笔者阅读后深受启发,但关乎"节选课文教学"的根本问题,窃以为尚需进一步探讨。1.彭晓老师《社戏》(节选)教学简述。她先  相似文献   

2.
2014年高考政治江苏卷第35题第1问考查视角独特、形式新颖,设问富有挑战性,被视为能力立意命题方向上的重大创新,给予我们很多思考,也引发了很多争论。《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年第8期刊登了两篇文章:一是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沈从举老师的《2014年高考政治江苏卷第35题值得商榷》,二是盐城市大冈中学葛中儒老师的《设问鲜明,答案遗憾》。两位老师认为本题存在"遗憾"、有待"商榷",而两位老师的观点又是我们所质疑的。  相似文献   

3.
正女儿拿来了2013年第11、12两期《小学语文教师》,说她的语文老师让看看其中的两篇文章,一篇是第11期上语文老师刘发建的《做一个有思考力的教师》,一篇是第12期上曹龙老师与刘发建老师商榷的《这样的"思考力"是否对头》,并让我看后"作为学生家长"谈谈自己的看法。两篇文章讨论的都是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本上一篇题为  相似文献   

4.
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笔者在《小学教学参考》(1997年第9期第16页)中看到(思维训练要到位》,又看到此文被《小学教学》(1997年第9期第17页)摘编(较前文不同是文尾增加了三句话).此文作者杨柳、贾敏两位老师说一位语文老师教学《五彩池》"启发思维(一说思维训练)不到位”.但什么地方不到位,怎样做才到位,理应“疑义相与析”.这样,那位语文老师也才会满意.  相似文献   

5.
韦兆生、葛洪峻两位老师撰写的《是否需要再改一次——<人类的"老师">首句引发的思考》[《小学教学设计》(上旬语文)第6期],明确指出苏教版四下的课文《人类的"老师"》一文,编者将首句"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现象中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改为"科学家从鱼儿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有不妥之处。拜读此文,笔者对两位老师的"锱铢必较"、刨根寻底的精神很是佩服。两位老师先对教材删去"升降"一词的原因从语法结  相似文献   

6.
正《小学语文教师》2013年第12期刊发了崔小凤老师的《小人学语文,快乐无穷尽》,其中《谁是另类》故事中,出现了这样一道习题,要求从"蟒蛇、刺猬、蚂蚁、青蛙"这四个词语中画去一个不同类的词语,从而引发了崔老师的课堂故事,为我们展现了一位"另类"学生的另类思维。对此,《小学语文教师》2014年第4期倪运萍老师对崔老师的课堂表现提出了质疑与批评,倪老师指出崔老师在课堂上对"另类"学生的"另类"回答充满  相似文献   

7.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08年第4期发表了张维宁和刘荣两位老师题为《巧用“分数思路”解“牛顿问题”》的文毒,拜读之后受益匪浅。文中选用的四道例题很有代表性.特别是第四例,关乎人类的生存问题。两位老师能用算术方法解决“牛吃草问题”(把这类问题称为“牛吃草问题”比“牛顿问题”要妥当些,它是牛顿提出来的问题,牛顿本身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可见其数学功底之扎实。但笔者认为。小学生很难理解。现以《巧用“分数思路”解“牛顿问题”》文中的四道例题为例,介绍一种学生很容易接受的解“牛吃革问题”的方法——简易方程。仅供大家参考,敬请赐教。  相似文献   

8.
单元主题如何确定?这仿佛不是一个问题。但仔细研究相关课例,却发现有很大问题。以两位老师对苏教版第十一册几篇课文的主题拟定为例:一位老师将《郑成功》、《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詹天佑》、《最后的姿势》、《船长》组合在一起,将主题定为英雄篇,意在让孩子们感受不同类型的英雄;一位老师将《郑成功》、《最  相似文献   

9.
最近,笔者有幸拜读了《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07年第10期庞永红、张荣平二位老师的《"多点"、"少点"不在话下》一文。文中,庞、张二位老师通过五道不同类型的例题,详细地阐述了盈亏问题的解法,笔者深  相似文献   

10.
<正>2019年国庆前夕,我来到海滨之城厦门,参加第三届全国初中道德与法治卓越课堂观摩及研讨活动。短短两天时间里,我有幸聆听了两位专家的报告和六位教师的课。第一天"同课异构"由李若宁、梅慧民、陈骞三位老师共同演绎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九课"增强生命的韧性";第二天"同课异构"由李兆云、程波、刘夏丹三位老师共同演绎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七课"关爱他人"。我用心聆听,感受颇多,收获满满。  相似文献   

11.
最近,听取了《香菱学诗》和《窃读记》两堂语文课,两位执教者不约而同地采用了"问题教学法"。在导入新课后,板书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独立阅读,然后通过对话交流完成教学。为了便于分析"问题教学法"的利弊,不妨把两位老师的板书问题展示如下。  相似文献   

12.
在淮阴师范学院举行的第四届"我最喜爱的老师"评选活动中,一位普通的宿管阿姨赵艺在学校百余位入选老师中脱颖而出,以总票数第二的成绩最终成为大学生最喜爱的十位老师之一.据了解,该校"我最喜爱的老师"评选活动至今已经举办了四届.(5月17日《扬子晚报》报道) 作为宿管阿姨的赵艺既没有高学历、渊博的知识,又没有优雅的谈吐、炫目的头衔,可她何以能够力压众多教授和校领导,成功当选"最喜爱的老师"呢?  相似文献   

13.
案例及问题这是一位老师执教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3课《昼夜交替的解释》课堂教学片段:(学生观看太阳东升西落的动画。)师:你看到了什么?生:清晨太阳升起,傍晚太阳落下。师:太阳清晨从东边升起、傍晚又从西边落下的现象,我们叫它昼夜交替现象。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地交替呢?(稍一迟疑间,已有几位学生在下边抢嘴:"地球自转"。老师点一位举手的学生回答。)生:是地球自转引起的。师:还有其他观点吗?  相似文献   

14.
《蝉》选自法布尔的《昆虫记》,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统观单元课文系统,《蝉》需要实现两种教学价值:例文和引子,即了解文艺性说明文的基本特征,激发学生开启《昆虫记》的阅读。四位老师的教学均立足于以上两种教学价值,切入点大同小异,推进阅读的方式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15.
单元主题如何确定?这仿佛不是一个问题。但仔细研究相关课例,却发现有很大问题。以两位老师对苏教版第十一册几篇课文的主题拟定为例:一位老师将《郑成功》、《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詹天佑》、《最后的姿势》、《船长》组合在一起,将主题定为“英雄篇”,意在让孩子们感受不同类型的英雄;  相似文献   

16.
拜读贵刊2001年第1期张春海、徐兴明两位老师写的《〈坐井观天〉一课的逻辑错误》一文,颇有感触,既被两位老师的深思熟虑精神所感动,又想谈一下自己对问题的不同见解。  相似文献   

17.
正9月1日至2日,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甘肃赛区选拔赛在兰州理工大学举行。经过两天精彩而又激烈的答辩,最终我校由国际商务学院刘江等老师指导的《"甄品农庄"助推精准扶贫》、电子电气工程学院洪梓榕等老师指导的《石化行业智能安防机器人》及石油化学工程学院于娇娇等老师指  相似文献   

18.
第四届"四方杯"全国优秀语文教师选拔大赛,初中组有8位来自全国不同省市的语文教师同台竞技,精采迭现。本刊本来已预留版面,拟刊登两个优秀的课堂实录,向广大读者推荐,但因技术原因,未能及时录下课堂实录,甚感遗憾。令人欣慰的是,初中组总评委史绍典老师全程见证了比赛过程,并撰写了这篇精采点评,可作为窥全豹之一斑。祝贺梁中颖老师获得第四届"四方杯"全国优秀语文教师选拔大赛初中组一等奖。梁中颖老师是广东佛山市华英学校语文科组长,佛山市初中语文学科带头人。她讲授的阅读课《在沙漠中心》博得了评委的一致赞赏。梁老师课堂教学的最大亮点在于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交给学生,始终围绕学生阅读后"自主"提出的问题展开,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索,"自主"解答疑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探究能力,非常符合新粤派语文自主探究阅读教学理念,本刊是以特别推荐。  相似文献   

19.
笔者听了两节语文课,两位老师教的都是六年制第六册第五组里的课文。一位老师教的是《笋芽儿》,另一位老师教的是《喇叭花》.勿庸置疑,这两位老师在教学上还是有许多优点值得学习的。教《笋芽儿》的老师根据童话的特点,把课上得生动活泼,很有条理,并以形象的板书展示了笋芽儿的生长过程,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教《喇叭花》的老师,根据“习作例文”的特点,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着重指导学生如何观察事物。但两位老师在教学上也明显地存在不足。《笋芽儿》一文以童话的形式向人们介绍笋芽儿的生长过程。其中课文三次写到了竹妈妈。第一次是  相似文献   

20.
教材分析: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2课《大自然的启示》,由《"打扫"森林》和《人类的老师》两篇科普短文组成,属于略读课文。《"打扫"森林》讲述了德国有个林务官,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砍光除尽,结果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把森林渐渐给毁灭了。《人类的老师》通过列举生动的实例,阐述了科学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