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般认为,感悟是一种思路豁然贯通的思维状态,它在中国古典诗学里受到广泛重视。但本文认为,应该建构一种感悟哲学。感悟不仅是思维的特殊状态,而且是一种哲学认知方式,是一种生命哲学。其认知目的是自我生命的确证,观照方式是主体生命的投入。另外,感悟哲学在人生、文学、学术等方面体现了极强的精神实践哲学的品性。  相似文献   

2.
生命之舞     
小毛是毛毛虫世界的一员,它和同类并没有什么区别,懒是天赋予它们的最基本权力,渺小、平凡也注定是它们的宿命。  相似文献   

3.
肖川 《湖北教育》2006,(8):23-23
记得我上学的时候,班上有一位姓陈的女同学,长得非常瘦小、单薄,很明显属于营养不良(这是我上了大学以后才意识到的,当时根本意识不到这点)。有一天,她的同桌说她身上有味,于是就有一些调皮的男同学羞辱她。其他同学也跟着起哄,拿她取乐,甚至打她。她也不回手,任由同学欺侮,只是趴在桌子上哭。这种情况从小学三年级,一直到我们小学毕业(当时学制是小学五年,初中两年,高中两年),我不记得老师出面关注过这件事,也不记得有同学出来制止过这种胡闹,更不记得她的家长为此事来过学校。  相似文献   

4.
我们时常被周围的人和事感动着。有了鲜花绿树,才有鸟语花香;有了蓝天白云,才有一望无垠;有了海涛浪花,才有烟波浩渺……于是,我在感动的养分中成长,学会了感悟生命——这道时时刻刻在上演的最好的剧目。  相似文献   

5.
三毛诗意生命的张扬是从撒哈拉沙漠开始的。这是一块激发她诗意生命激情并供她思想自由驰骋的疆地。三毛的生活,是艺术化了的生活,写作对于三毛来说是贯穿在她生命始终的一根红线。三毛的散文有一种散文诗的意趣,还有神秘的人事和许多奇特的感觉。散文中传递了老庄境界、仁慈之心及悲天悯人的情怀。  相似文献   

6.
王翠蓉 《陕西教育》2006,(12):21-21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对此,我在实践中,是这样尝试的:  相似文献   

7.
舞尽生命     
一片树叶在风中舞蹈,它打着圈,旋转,旋转,忽地被甩到了半空中,在连续的后空翻中慢慢下坠。又是一阵风儿,它顺势滑翔而上,刚想一展舞姿,却撞上了粗糙的树干,摇摇晃晃地降落在冰冷的水泥地上。它不愿意停下来,于是它等待下一次起风,等待……  相似文献   

8.
生命之爱     
有时候,我们觉得生命是一种伟大的结晶,当它在强暴、苦难、灾害中显出牺牲的悲壮的时候。  相似文献   

9.
这篇散文文笔优美,主题鲜明。遮过对石缝中顽强生存的小草的描绘,歌颂在艰难困境中坚韧不拔、顽强生存的精神,即坚强的品质。仅靠些许的光线和点滴雨星,从石缝中钻出的小草有着强烈的求生欲和非凡的毅力。这种对生命的珍视和坚毅的品格正是当下许多青少年所缺乏的。当看到赢弱的小革尚能拼命地从石缝中挤出,乐观地生长着,我们是否会有些感动.是否会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呢?  相似文献   

10.
感悟生命     
常常在想,我们,活着的生灵,在演绎着怎样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11.
孙明霞 《太原大学学报》2012,13(2):50-52,65
《长生殿》“李杨情缘”之变,与其说是王朝变乱,反射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和民族矛盾,不如说是作者用情感的直觉,打开了人生意识之门,在人生时空中积极探索人生的意蕴,使作品对人生况味、人生哲学有着跨时代的共鸣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萧红的《生死场》是一部力透纸背的作品,它深入生命的本质,揭示其中的痛苦、艰辛、挣扎、淡漠、悲哀。回归文学的创作本质,《生死场》分别从生、死、轮回的层面出发,对于人类永恒的命运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追问。  相似文献   

13.
生命意识的文化底蕴与生命教育的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意识是对生命体的一种感性与理性的认识以及具有的生命情感与意志,具有广泛的文化基础。人类要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各种思想中汲取生命文化的精华,构建个体的生命意识;通过生命文化建设、生命价值伦理观的培育、生命情感与意志教育,激励人们注重生命、尊重生命,形成健康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4.
鲍照的赋无论是咏物还是抒情,都饱含了深沉的人生感慨。他的赋有一个共同的抒情主题,即感伤主题:既有对个人不幸际遇的悲叹,又有对人的生命短促易逝的悲叹,更有对社会、历史命运的悲叹,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5.
儒家心性之学对现代人生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考察现代人生状况,指出人类精神追求在形上侧面的深层困乏;儒家心性之学对人性的分析及其衍生的规范,可以引导社会生活在善的途径上不断前进;儒学心性形上本体观念为实现理想人生的目标指明了前途。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散具有情、趣、理三融合之艺术美;这种美在张爱玲散对世俗生活的描写上,对人性的解剖上,在对家园意识的传达中都有所表现;张爱玲散艺术之美源于其议论性小品体的运用与鲜活机警的语言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大学生的生命情感存在一些异化现象,表现为对自己生命的轻视、对他人生命的漠视、对异类生命的摧残。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社会的变迁导致大学生生命情感的失落,学校教育忽视大学生生命情感的培养,家庭环境及教育不良造成大学生生命情感的荒芜,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是生命情感异化的温床。  相似文献   

18.
当前大学生存在生命意义追寻空虚化、生命价值理想多元化、生命情感淡漠化、生命责任“实用”化的现象。因此,对德育工作者来说,培育大学生生命尊严意识、使之不断提升生命的价值和质量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9.
为验证学业情绪与学校生活满意度之间的相关性,检验乐观在学业情绪与学校生活满意度之间的调节作用,采用学业情绪问卷、乐观问卷与学校生活满意度问卷对三所高中的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积极学业情绪正向预测学校生活满意度,消极学业情绪则负向预测;乐观可调节消极学业情绪与学校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但是乐观对高、低唤醒学业情绪的调节作用大小不同;乐观不可以调节积极学业情绪与学校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结论:乐观是消极学业情绪与学校生活满意度之间的调节器。  相似文献   

20.
文学是供人阅读、欣赏、感悟的,从文学阅读学的角度来说,当我们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便会获得一种现实意义。元散曲作家仕途受阻,生存状态艰难,但其作品却体现着一种幽默旷达的情怀。他们在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现实的观照中。感悟到人生价值并不在于功名富贵的占有,而是身心的自由与安宁,于是重新设计生存方式。他们更加关爱生命本身,在山水、田园、情爱中享受世俗生活的真趣,化解了不良情绪,体现出一种逆境中的生存智慧,给遭遇挫折的人们以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