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2 毫秒
1.
周恩来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编审赵春生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创造和积累起来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延续与昌盛,以及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周恩来一生都在不懈地努力学习、运用和弘...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特点与中国重视伦理道德的文化有密切联系。通过伦理道德来把握社会关系、民族关系,使各民族处理相互关系时强调以德教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各民族之间较为平等的状况,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中国文化重视历史、重视传统,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及精神文化上的相互传承,使民族精神长盛不衰。加之中华民族精神有突出的实践性,它强调躬行实践,促进了中国古代不断的变法和改革,保持了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中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密切结合中华民族近现代百年沧桑史,梳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源流、承传与变化。通过历史的考察,提出了顽强彻底、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使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中流砥柱",将革命进行到底"继之以社会主义革命催生新中国、重塑中华民族新形象,革命精神在历史新时期转化成改革动力,内化为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驱动等系列观点。  相似文献   

4.
对于中国历史上的统一与分裂这两种现象,应该以历史主义的观点进行评价。其评价标准应该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为依归。因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统一与分裂都与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分化有关,无论分裂还是统一,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都具有历史必然性,分裂是因为中华大地上还有一些民族处于分化融合过程中,没有完全融合到中华民族之中来,这种分裂是为中华民族在新的更加广泛基础上的统一打基础。客观评价中国历史上的统一与分裂标准应该有三:一要看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是否给人民生活带来安宁与富足;二要看是否有利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融合;三要看其统一与分裂的方式及主体者的主观态度。  相似文献   

5.
唯物史观对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与史学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它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中国社会的性质、革命的性质,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引导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走出,经过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经过30多年的探索,唯物史观又使人们认识到中国所处的时期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依据唯物吏观,总结历史,又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历史、史学互动,推动了理论创新,而理论创新的基础就是唯物史观。中共十八大之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已成为中华民族之共识,这将为唯物史观的发展带来新机遇。唯物史观指导历史研究与史书编纂,将会在10个方面主导中国史学的未来发展,即历史编纂、理论建设、重大现实问题的历史研究、地方志及《中华一统志》纂修、中国史学融入国际学术、世界公众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史料整理及数字化、史学研究方法的新突破、新学科的兴起、唯物史观的新阐释与史学的自觉反省。  相似文献   

6.
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联结我国各个民族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华民族这一民族共同体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凝聚力和推动力。要正确看待中国历史,看待中华民族的过去和未来——特别是在史学研究中——关键之一是要能正确认识民族文化认同在中国历史上多民族统一与融合进程中的作用。本文以金朝这一少数民族政权为例,在文化的各个层面上分析了女真族认同中原文化、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过程,探讨了从民族文化认同的视角研究金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理论准备和理论指导。从总体上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和实现民族复兴的伟业融为一体,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旗帜。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历史证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伟大旗帜。  相似文献   

8.
郑轶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7):234+236-234,236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贯穿于中华民族历史的全过程.刚健有为的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努力向上、朝气蓬勃的顽强生命力,反应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开拓与进取精神.怎样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9.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力量,为中华民族精神传承积攒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深刻了解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光荣历史,继往开来,肩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使命;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0.
自1840年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中国人民已经奋斗了170多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有了根本改变.经过第一个百年的不懈奋斗,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过新中国60多年和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们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没有任何一个时刻能像今天这样,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这最为根本的,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彰显了中华民族以中国式现代化铸就现代文明新辉煌的理性认知和行为自觉。在现实性上,文化与文明的共生发展和双向律动,以历史必然性的时代拓展构成了二者链接的内生逻辑;中华文明历史延续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五个文明”协调发展、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实向度,表征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整体性、普惠性、协调性和包容性特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则以精神底气的涵育、发展坐标的明晰、价值根基的夯实、时代新人的培养和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增强,构成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12.
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联结我国各个民族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华民族这一民族共同体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凝聚力和推动力。要正确看待中国历史,看待中华民族的过去和未来---特别是在史学研究中---关键之一是要能正确认识民族文化认同在中国历史上多民族统一与融合进程中的作用。本文以金朝这一少数民族政权为例,在文化的各个层面上分析了女真族认同中原文化、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过程,探讨了从民族文化认同的视角研究金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周思远 《教师》2010,(32):5-5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是勤劳的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培育民族精神与民族素质重要的精神财富。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之中,不断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并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当前的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着困境,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提升大学生传统文化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不断壮大的历史正是各民族不断融合的历史;文章从探讨中华民族的起源入手,以华夏族到汉族的历史演变过程为视点,揭示中华民族融合的规律,讴歌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精神,促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是中国各兄弟民族在渊源久远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共同缔造的一个伟大的民族。中国是中华民族各民族的伟大祖国,中国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历史。因此中华民族,它荟萃了中国各民族灿烂的文化、优秀的传统,它不仅以刻苦耐劳著称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与世界交往日益密切,对外国历史知识需求也急剧增长。新的历史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经成为中国人的共识,培养大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无疑是高师院校世界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高师院校世界史教学效果却不容乐观,其学科教学水平与中国日益增长的国际地位不相匹配,提升中国世界史教学质量和研究水平以满足现实需要迫在眉睫。伴随时代进步,研究历史的视角亦与时俱进,用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生态史观、社会史观、科学发展观研究历史成为历史学科体系发展的新趋势,成果斐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如何培养新史观优化世界历史教学,提升高师院校世界史教学效果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观察和研究了解中国社会要抓住关键词,客家人承载了中国很重要的历史信息,要站在中华民族的层面上去研究汉民族,在国际视野中去思考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口迁移的历史如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悠久。中国疆域的形成与巩固、中国文化的扩散与发展、中华民族的融合与多元一体格局的奠定,都与人口迁移密不可分。在我国历史上几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过程中,"闯关东"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人口迁移,对我国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及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在整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浅要分析了"闯关东"移民潮的原因及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需要依靠教育来培根铸魂、深入人心,从而更好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华民族历史观是时代的产物,它源自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在当下,这一史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是时代的任务,其推进有着三重进路,一是把握人民主体性的民族历史认同,以唯物史观阐明中华民族的“人民”本质;二是抓住统一延续性的国家发展脉络,以平衡的历史立场明晰“中国”国家性质与疆域变迁;三是激扬历史共融性的共同体建设情怀,以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出发点构建多学科协作下的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时代的大势,而历史在其中起着理解过去、感知现在、激扬未来的关键作用,只有让中华民族历史回应各族人民的根本问题,才能鼓舞中华民族迸发出更为磅礴的前进动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是勤劳的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培育民族精神与民族素质重要的精神财富.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之中,不断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并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当前的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着困境,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提升大学生传统文化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