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贾健 《文教资料》2008,(28):237-239
随着女性主义理论的兴起与发展,一系列的女性主义电影也出现在好莱坞影坛之中,其中以<末路狂花>最具代表性.它颠覆了以往电影中传统的女性形象,以一种新的方式来传达女性对男性社会的挑战.但是仔细研究却发现它所呈现的是一种幼稚可笑的"女性意识",与同时期超前的女性文化批评形成了一种落差,也就是说,影片称不上是具有真正女性意识的电影.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则是多方面的,除了因为它是由男性导演所摄制以外,还与好莱坞不可颠覆的体制有关.  相似文献   

2.
《觉醒》中的阿黛尔和雷西不仅是对主人公埃德娜的烘托和反衬,更是埃德娜观照自我的一面镜子。她们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伴随了埃德娜的整个觉醒之旅。从她们的身上,埃德娜认识到自身潜在的女性气质,释放了压抑已久的对情感和欲望的追求,并且以艺术为媒介探索自我的生成。但同时这两位女性的自我是缺失的、不完整的。其中阿黛尔所代表的“母性枷锁”注定了埃德娜的觉醒和抗争以悲剧告终。而埃德娜回归大海的结局则是肖班对女性存在与自我实现这对无法调和的矛盾的一个乌托邦式的解答。  相似文献   

3.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下简称《致青春》)是2013年中国大陆青春与怀旧题材的电影,改编自辛夷坞的同名小说,讲述的是青春的岁月里那些关于成长、关于爱情、关于梦想的事。这部青春电影是赵薇的首部导演作品,首映日就以4650万元打破了《人在囧途之泰囧》的华语片首日票房,之后上映三日又创下票房1.4亿元新纪录,在票房上创造了一个奇迹。本文将从女性主义角度对影片中的女性意识进行解读,并以此彰显影片的女性主义气息。  相似文献   

4.
李爽 《华章》2012,(28)
夏洛特·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一位伟大的女作家,其作品体现出本人强烈的女性意识.本文试从该角度,着手于人称、叙事声音方面,对《简·爱》进行解读,发掘其对于女性自我意识的意义,以便更全面地理解和把握作品.  相似文献   

5.
伊迪丝·华顿并不是女性主义作家,但她在很多作品中描述了妇女的低下身份和被压迫的悲惨命运,表达了她对当时妇女的同情,同时也揭示了传统观念对于人性的束缚。这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受压迫女性的反抗声音和日益觉醒的女性意识。在20世纪60和70年代妇女解放运动以及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兴起的时候.伊迪丝·华顿再次成为评论界关注的焦点。伊迪丝·华顿在她的创作中关注女性命运和生活。她突出强调了女性受男权社会压迫和束缚的悲惨命运。这些妇女永远处于被控制、被奴役的地位,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经济上都处于劣势。不仅如此,女人与女人之间也会因为各自的利益而相互竞争、相互伤害。《纯真年代》这部小说讲述了主人公纽兰·阿切尔与两位女人之间的爱情故事,旨在引起人们对当时妇女命运的同情.以及对女性地位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6.
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中,女主人公简爱寻求安慰和解脱的主要途径是借助富于宗教意味的想象,她与罗切斯特的爱情故事历经了从“失乐园”到“复乐园”的演变,与圣经的原型意象遥相呼应。小说《简爱》既有鲜明的基督教意味,又有深厚的反基督教色形,蕴含着十分浓郁的圣经情结。同时《简爱》又体现出自觉的女性意识,印证了“女性和神和耶稣基督之间有一种天然的联系”。女性的弱者处境使她们渴望将自己的有限生命与一种超自然神力联系起来,从而获得女性自身的自爱自立。  相似文献   

7.
从古至今,女性就因为身处女性而受到男性的压迫,而这种压迫业已上升为“自然”的统治。在文学中一批女作家率先意识并积极抗争这一现状。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就是此类型文学作品的佼佼者。以平和而平等的态度宣扬着一种冷暴力的抗争意识。但在重读这部作品之后,在作品人物以及作家经创作等方面,无不吐露着传统的女性意识,其宣扬的女性主义思想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8.
《乱世佳人》中斯佳丽是一位具有女性主义色彩的光辉形象,她不同于传统社会中男性为自身利益和需求而塑造出的圣母形象——埃伦和玫兰妮,而是一位具有自发女性意识和叛逆精神的叛逆者。她敢于反抗传统社会,打破"男尊女卑"思想偏见,为自己争取经济上和人格上的独立。虽然最终成为那个时代男性眼中的异教徒而走向孤独境地,但她的所作所为将鼓舞世世代代女性在争取平等独立道路上义无反顾。  相似文献   

9.
伊迪丝·华顿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现实主义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如实地刻画了一个世纪后"老纽约"上层社会的风俗礼仪和"四百大户"表面的奢华与内心的苦闷挣扎。华顿的小说题材广泛、尤其以描写美国上流社会的世态风俗而见长,大多从女性主义角度解析《天真时代》中的女性主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评析池莉的中篇小说《小姐 ,你早》的文本意味。小说鲜明的女性意识、姐妹情谊的书写及其叙事策略的运用 ,表明小说并非单纯的叙述故事 ,而是着意揭示一种女性生存的境地 ,因而其文本具有鲜明女性主义的意味  相似文献   

11.
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以《简·爱》的中文译文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对翻译的问题进行探讨,借助夏洛特.勃朗特所著《简.爱》的七种不同的中文译本作为个案分析,发掘译者的女性意识对译文最后面貌产生的影响,并对女性主义翻译研究可能开拓的新疆界予以展望,以丰富我们当前的翻译研究多元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加拿大当代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集《逃离》由8个短篇故事组成,讲述了几个女人“逃离”既定命运的经历。其中的三位女性卡拉、格雷斯及朱丽叶在面临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时选择逃离的方式耐人寻味。三位女性角色逃离后的命运各有差异,逃离的原因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3.
《曼斯菲尔德庄园》是简·奥斯丁最伟大的作品之一。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她以独特的女性意识如实地剖析了女主人公的成长经历、生活环境、性格特点等。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曼斯菲尔德庄园》,从自然和女性在男权社会的生存状态、女性与自然的交融以及女性在男权社会的抗争三方面去阐述,从中窥探作者超前的女性意识,有助于更加深刻地理解小说的主旨和涵义。  相似文献   

14.
向警予的女性主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女性主义立场出发,以《向警予文集》为分析文本,认为向警予思想中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她的女性主义思想体现在对女性特殊的利益的强调和维护,以及她阐述妇女问题的鲜明的女性主义视角。向警予不是一个狭隘的女性主义者,而是一个具有女性意识的追求人类普遍幸福的革命者。  相似文献   

15.
电影《生死朗读》作为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产物,它必然带有一定的性别歧视味道。基于此,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来深入解读该部影片,让电影的深层内涵暴露在表层的叙事框架之外,即男权社会下的女人始终处于被歧视的地位,她们很难获得平等自由的权利,并通过历史故事的叙述来加强这种性别歧视的意味,从而揭示了男权制社会中女性要获得救赎的艰难与男性的谎言。  相似文献   

16.
文本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与女性意识的张扬正受到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将王实甫《西厢记》及其对崔莺莺的塑造放在这样的语境下重读、思考,并与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者有关女性形象的论述以及中国古代“节”戏加以比较,有助于开阔我们中国古代戏曲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17.
《飘》是一部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的不朽之作。小说以独特的女性视角描绘了美国南北战争中的南方社会生活,以及战后重建中女性力量的不可替代,赋予女性中心地位的重要性。小说塑造了一个爱憎分明、敢作敢为却又褒贬不一的女主人公形象斯嘉丽,体现了浓郁而又复杂的女性意识。一、女性主义理论回顾 女性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和哲学社会思潮,自诞生之日起就如同一股强劲的飓风,横扫为男性所统治的话语阵地。关于女性主义理论,西蒙波伏娃认为:“女性主义是指独立于阶级斗争之外,专门为女性问题而奋斗的主义。”^[1]吉尔曼将女性主义定义为:“女性主义是全社会妇女的社会觉醒。”^[2]凯特则认为女性主义是“反抗举世用法律或习俗强行阻扰妇女享有自由的一切人为障碍。”^[2]由于不同时代、地域、文化情境下产生的女性主义理论受到主流思潮的影响不同,女性主义衍生出了多种流派。这些流派在历史渊源、分析方法和主张上都有所差异,但他们具有相同的目的,即批判改造父权文化;也具有相同的基本前提,即女性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受压迫、受歧视的等级,必须解放。  相似文献   

18.
《狮子王》由《奇幻森林》导演乔恩·费儒构思并执导,翻拍自迪士尼动画经典《狮子王》,是一部真人与CG结合的电影。这个电影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解读,生态女性主义就是其中之一。《狮子王》从表面上来看是个王子复仇的故事,但影片更从深层次反映了人们对压迫和歧视的反抗,对两性平等和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追求。  相似文献   

19.
"女性主义"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期作为后现代话语的一部分,首先在西方发展起来的。女性主义经历了"女权"、"女性"、"女人"三个不同的阶段。女性自始自终都拥有艺术的创造力。西方19世纪妇女解放运动和两个世纪的女性文学,对中国现代女性意识的觉醒,中国女性文学的兴起和成长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谭恩美在其第四部力作《接骨师之女》中,又一次再现了她一贯的主题——居美华裔母女之间的隔阂和冲突。借助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理论进行分析,便可注意到"失语"作为一种现象经常出现在文本中,母女三代人以不同的方式受到"失语"困扰。作者谭恩美将三个人不同形态的失语巧妙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在历经挫折后,三位主人公各自做出努力,力图打破"失语"的困境,找回真正的自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