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儒家思想也称作儒学,在日本有些学者称其为儒教。本文中不用“儒教”一词,因为我认为,儒学与儒教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它在诸多问题上与宗教有着明显的差异。第一,儒学与宗教在对待神仙与祖先的看法上不同,儒学祭祖而宗教皆拜神;第二,儒学讲现世社会,而宗教则教化人们去追求来世世界的幸福;第三,儒学不搞神秘色彩,不语鬼神。《论语》曰:“子不语怪力乱神”。《中庸》曰:“子曰索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此乃  相似文献   

2.
儒学与儒教     
中国传统思想产生于春秋战国时代,儒家就是当时一个影响较大的学术团体,被称为“显学”。当时儒学只是理性的政治哲学,也可以说是政治智慧。汉代独尊儒术以后,儒学更受重视,在两汉之际就产生了迷信儒学的纬书,对孔子与儒学加进了一些神奇的内容。从那以后,历代当政者都要到孔子庙祭祀孔子,这就产生了信仰儒学的儒教。简单地说,历代书院是传承理性的政治智慧,各地的孔子庙则是出于信仰儒教,祭祀孔子的地方。这就可以明确了儒学在书院中传承,儒教在孔子庙中持续。儒学与儒教并存于世,可以相互配合,也可以各自发展,不必要求统一。  相似文献   

3.
仁与爱是儒教和基督教的核心观念和根本原则,它们是两种具有不同特征的精神类型:“仁”植根于人本主义传统,使儒教成为以人为中心的宗教;“爱”植根于神本主义传统,使基督教成为以神为中心的宗教。二者差异中也存在着相似点,不能将仁与爱完全划等号,也不能认为仁与爱存在文化上的本质的差别。它们以不同的方式体现了两种宗教对人类价值和终极目标的深切关怀,为人类提供了完善自我,达到不朽的伟大道路。  相似文献   

4.
最近哲学界就“儒家是否演变为儒教问题”展开了讨论。儒家有人称为儒学,也有人称为儒教,尽管叫法不同,但过去人们都认为儒家是一个学派,不是宗教。任继愈同志在《论儒教的形成》和《儒教的再评价》等文章中认为,儒家学说发展到宋明理学阶段,已经演变成了具有中国特点的宗教——儒教。李国权、何克让同志的《儒教质疑》和崔大华同志的  相似文献   

5.
儒学本身是由古代对于天帝神灵的某种信仰形式以及巫术中的部分内容发展而来的。神灵信仰始终是儒学的核心内容和教义赖以成立的基石。儒学无论是其理论体系还是团体组织等诸多方面都符合普世宗教的基本特征。以超越文化形态的终极性宗教涵义为衡量标准,儒教确定无疑属于世界宗教大家族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以来,儒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依然是儒学研究的热门话题。总的来说,2001—2010年大陆学界的儒教研究呈多向度、多侧面展开之势。文章选择性地对儒教的概念内涵,儒教是否宗教问题与国外的儒教研究三个论域的研究成果进行初步的分析与评论,并对当前儒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点粗浅之见。  相似文献   

7.
《邯郸师专学报》2012,(4):31-31
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唐丽红)2012年10月17日第2版以《“荀子思想的地位与价值”学术研讨会召开——学者提议基于荀子思想重建早期儒学谱系》为题报道了由邯郸学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协办的“荀子思想的地位与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河北邯郸召开的情况。全文1600多字,分为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8.
<正> 宗教信仰是任何一个文明社会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对一个民族的心理及行为方式的构成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从宗教学的角度衡量,在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儒教并非一种典型化的宗教,把它称之为一种有宗教性质的政治伦理学说或许更为恰当。儒教没有纯宗教意义的经典、教义。更无所谓专门的宗教机构和神职人员。虽然封建社会后期各地都有文庙,但孔子也不是作为神被膜拜。就信仰而论,它缺少一个人格化的神的观念,也没有天堂的承诺和地狱的恫吓。儒家思想家们也从未把论证神灵的存在作为其主要工作。但是,整个儒学的思想体系,却无疑是建立在有神论基础上。这个神就是“天”,它的意志就是“天命”。数千年来,崇“天”一直是华夏民族宗教精神的一大特征。早在汉代,董仲舒就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到了宋元以后,儒教的“三纲五常”更有了不可动摇  相似文献   

9.
戊戌变法前后,康有为发起保儒教活动,提出将儒家改造成西方式宗教(儒教)的主张。这个主张引起时人激烈的争论。黄遵宪以其理性主义中西文化观的态度提出,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文化是民族复兴的思想资源,但他反对把儒学变成有宗教设施、组织、教义和祭祀活动的“儒教”。他认为只有积极吸收西学,合中、西、新、旧之学,批判地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才能真正促进中国的学术文化的发展,并进而担负起挽救民族危机的重任。黄遵宪的理性主义中西文化观在今天仍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儒学论者与儒教论者讨论的焦点在于如何看待儒学与宗教的异同.从儒学与宗教的差异看,儒家文化总体上不具备宗教的特征.儒学虽然不是宗教,但在功能上与宗教有相似之处.二者都提供了一种组织社会群体的文化共识,都维系一种伦理规范系统,都提供了一种精神安顿方式.儒学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已经深入到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世界中,成为中国人树立道德理念、处理人际关系、凝聚民族群体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春天,我省高等教育界召开了两次学术研讨会。一是在佛山大学召开的由中英学者参加的“中英高等教育发展问题研讨会”;二是在湛江师范学院召开的“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理事会改选暨学术研讨会”。与会的专家、学者就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本刊现选登这两次研讨会的部分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古代中国宗教的基本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宗教的基本传统在于.古代中国宗教与原始宗教保持了连续性.由此.原始信仰或宗教中的一些基本元素都在以后的中国宗教中得到了体现,其中两个最为重要的方面就是多神信仰和巫术崇拜.上述基本传统在道教、佛教和儒教中均有体现.其中道教的原始信仰品格最为典型.同时,道教与佛教的原始宗教精神还包括两个重要方面:功利主义特征和非理性特征.儒教由于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宗教,因此也难免原始宗教中的一些陋习.但儒家的无神论色彩和对巫术的斥逐都具有矫正作用.道教和佛教也有与原始或早期宗教不同的部分,这是指其中的伦理内容,具体说是与善恶和惩戒观念相关的内容.但道教和佛教都受到巫术性质和功利主义特征的深刻影响,而佛教还包括精英与大众双重性的困惑以及与此相关的宗教共同体疲弱的深刻原因,这就直接削弱了其伦理性质.对儒教而言,汉代以后善恶二元论逐渐得到确立,并且受佛教影响.宋代以后以家族或宗族这一共同体为基础的惩戒观念与体系也获得建立,这些都担保了儒教伦理成为真正可能.与道教和佛教相比,儒教真正成为一个伦理型宗教.  相似文献   

13.
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是有根本区别的,但从一定意义上说,宗教道德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体现着人类某种共同的精神追求,是人类精神宝库中的一笔财富,是构建现代伦理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其当代意义是:第一,宗教道德中属于人——神关系的道德层次,实质是对人自身神圣意义的追求,应该努力挖掘;第二,宗教伦理中属于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道德层次,大都与世俗道德内容交叉,可以强化世俗道德信仰的力量,提升世俗道德的功能;第三,宗教伦理中属于人与自身关系的道德,强调的是人们的自律,在很大程度上规范教徒对自身责任和义务的认同与履行。  相似文献   

14.
宗教与科学的信仰不同。在西方确有一些大科学家也信仰宗教,但是科学家的宗教信仰大都为一种特殊的信仰,在他们的心目中,“上帝”是指和谐的宇宙秩序和永恒的自然规律,这与一般宗教徒所信仰的拟人化的上帝是有很大区别的,我们只有从历史与社会的角度,对西方科学家所特有的宗教信仰进行深入的考察与分析,才能正确认识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2003年11月22—23日,由武汉大学中外德育研究中心、湖北炎黄儒学研究会、黄冈师范学院共同主办的,以“儒学和中华民族精神”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在黄冈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和学者就以下问题展开了热烈的探讨、学习和交流。  相似文献   

16.
郑家栋,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研究室主任,头顶着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亚欧比较哲学学会主席的名誉,一位当代儒学大家,却涉嫌利用访问美国的机会,几乎每次都同时申请一个“妻子”同往,然后“妻子”滞留美国不归,先后有6个“妻子”之多。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尤其是郑家栋的“儒学家”的身份更引起了人们的争辩。首先是中国社科院儒教研究中心秘书长陈明(诚明)、儒学联合论坛版主王达三等人相继发表短评,称此事件与儒学无关,与儒教也没有关系,并表示反对将“一人之行为与一文化事业相勾连而恶意炒作”。不久“,儒学联合论坛版务委员…  相似文献   

17.
儒家并非宗教,但却有宗教性。厘清儒家义理体系与古代社会信仰系统的区别与联系,才能准确理解儒家的宗教性问题。孔子"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一语,点出了儒家义理体系与社会信仰系统之相关性与异质性统一的关系。"殊归",赋予了儒学作为哲学义理体系的独立性特质,依田立克对哲学与信仰的区分,儒学是哲学而非宗教;"同途",又使儒学能够以一种"神道设教"的方式因应和切合于社会生活,具有自身内在的实践和教化意义。宗教信仰的对象包含神格与神道两面。中国古代宗教关注的重点在"神道"而非"神格"。商周文明以连续性和整体性为特征,其宗教的观念,以神性内在贯通于人及人伦之世界。经由儒家"哲学的突破",古代社会信仰系统之作为"道德的宗教"义乃得以圆成,因而可大可久,构成为几千年中国社会之超越性价值与信仰的基础。儒家哲学据古代社会既有的信仰系统以引领社会生活,故其教化之所行,于中国社会最具普遍性的意义与广泛的包容性,并赋予其信仰生活以一种强理性的特质。这是儒学之异于西方宗教与哲学之独具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我的第一个朋友”是一个很平实的题目,没有什么比喻、象征和引申的意思,可来稿中符合题意的佳作却很少。这个题目既可写人,也可写小动物,但征文提示上已经明确告诉我们:“不要写成一般的写人或小动物的文章”,可是,许多来稿仍然写成了“一般的写人或小动物的文章”。写人的,如写爸爸或妈妈,爷爷或奶奶的,大多写成了“我的爸爸(妈妈)”、“我的爷爷(奶奶)”;写小动物的则写成了“我家的小狗(小猫)”。那么,“我的第一个朋友”这一征文题目与上述两类题目究竟有何区别呢?为什么“一般的写人或小动物的文章”要不得呢?“…  相似文献   

19.
1.alotof(或lotsof)与plentyof▲相同点:它们都表示“许多、一些”的含义。▲区别是:alotof既可修饰可数名词,也可修饰不可数名词。Ourschoolhasalotofstudents.我们的学校有许多学生。Ican’tgowithyou,becauseIhavealotofhouseworktodo.我不能和你一起去,因为我有许多家务活要做。  相似文献   

20.
今日教育界     
《教育现代化》2005,(9):2-3
教育差距的中国阵痛;警惕语文教学“新八股”;中国外语教学体系建设学术研讨会暨张正东外语教育思想研讨会在京召开;大学生年均开销1.5万元:崔邦焱建议延长助学贷款偿还年限;招生录取季节,记者在太原发现:教育局领导被迫打“游击”;大学,你不该丢了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