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摄影天地     
《晨雾弥漫新安江》的拍摄地点在浙江省杭州市建德订丁下涎镇。 摄影,是利用点、线、面、光、影、色等种种形式美的因素触动作者的美感、情感和意感,进而“化景物为情思”,引发构思立意。散射光作用于景物,能造成色彩的迷蒙感,线条的隐约感,形体的柔和感。  相似文献   

2.
缘情写景,指作者带着自己的主观感情去观察和描写景物,客观景物的描写完全取决于作者主观的心情,作者描写的客观景物无不染上其主观感情的色彩。杜甫的《春望》中有这样的两句诗:“感时花溅  相似文献   

3.
大自然的景物之所以吸引人,就在于它们有千差万别的形状,缤纷迷人的色彩……描写景物就要写出它们的特点,要让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一要写"色"。例如:"早晨,我们向码头走去,准备乘船出海。  相似文献   

4.
柯尔克孜图案骨饰变化丰富,转换自由灵活,色彩装饰带有强烈的历史感、宗教感和现代感,柯尔克孜族生活用品装饰已经达到顶峰状态,从造型到色彩变化无穷,神秘莫测,具有独特的柯尔克孜民间艺术风格.图案的构成及色彩的象征寓意丰富,图案的组成来自自然景物、宗教、民俗、传说、史诗等,柯尔克孜族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沉淀,大部分图案色彩的制作有妇女完成,既有女性的细腻,又有游牧民族的豪放.  相似文献   

5.
观察景物,首先映入人们眼中的就是景物的色彩。人们对景物的感受,也是以景物的色彩为媒介的。因而,描写景物时,注重景物色彩的描摹,有助于我们把景物描写得更生动。  相似文献   

6.
鲁迅从不为描写景物而描写景物 ,他的小说的自然景物描写一方面符合自然真实的原则 ,鲜明地体现出作家的情感色彩 ,另一方面具有坚实的社会人生内容 ,并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相协调 ,同时 ,其自然景物也蕴积着很浓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红俭 《陕西教育》2009,(7):126-126
如果说人是有思想的,思想就好像人的色彩,那么,景物是有色彩的,色彩就好像是景物的思想,大千世界,物种繁多,千姿百态,色彩绚丽……每一种景物都用自己独特的色彩,向人们传递着大自然赋予他们的思想。要指导学生把景物描写得准确,具体,形象,使它们栩栩如生地跃然纸上,惟妙惟肖,生动传神。我认为首先要指导学生描绘出景物的色彩。  相似文献   

8.
一、观察要抓重点什么是重点呢?简单地说,就是这个景物所具有的独特的地方。比如,“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这段话,作者抓住了“黄绿”“白雪”,写出了景物的色彩特征;用“厚厚”“柔软”写出了景物的质感特征。这样写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立体的图画,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相似文献   

9.
何其芳的独语体散文在现代散文中是独树一帜的,他的散文集子以《画梦录》最为著名。本文将对《画梦录》极具魅力的景物刻画进行探究,看看他是通过何种画面带领人进入他的内心世界的。探究密集的意象带给文章的利弊之处,考察其勾勒景物时的色彩搭配、风格基调、情感内涵。最终通过对比证明其散文诗魅力的独特性以及难以复制性。  相似文献   

10.
吴统 《文学教育(上)》2013,(23):136-137
在《呐喊》《彷徨》中,色彩感是十分强烈的,这也是鲁迅小说语言艺术的一个重要特色,本文就从色彩词的角度切入,分析它在小说的自然景物描写中的作用,具体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是自然景物的色彩描写,能够增强作品的生动性和真实性。二是自然景物是色彩描写,能够服务于人物的心理情绪。三是自然景物的色彩描写,能够表达作家自己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描写景物时,要注重语言的“包装”,让景物鲜活起来给习作增添一丝亮色。那么,如何进行语言“包装”呢?着色。景物离不开色彩。要把景物描写得真切传神、生动形象,就必须细致入微地观察和体验所写的景物,具有敏锐的色彩感,从而准确地把握景物的色彩特征,进行着色“包装”,使习作语言增色。例: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白。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火烧云》)这段话中作者运用一连串不同形式的表示色彩的语言,描绘了不同时间所见到的不同色彩的火烧云,将色…  相似文献   

12.
我们写作文时常写到景物,常常要有景物描写。景物描写在我们作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好的景物描写既可让读者读了之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也可以借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达到借景抒情、情景  相似文献   

13.
杜甫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学生人人皆知。一切景语皆情语。花亦“溅泪”,鸟也“惊心”。诗人的心情全包含在这“花”“鸟”之中,忧国伤时之愤,离别思家之情油然而生。这是景物异化为人的一个典型例子。所谓“异化”,就是用拟人、夸张、虚幻、象征等手法来描写景物:景物有时人化,有时大小、颜色、明暗、气味等特征带上了人的主观色彩而变异,有时化虚为实,有时化实为虚,从而凸现出抒情主人公心情或哲理的一种特殊方法。古今中外,异化的景物描写给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们在描写景物时,要注重语言的"包装",让景物鲜活起来,给习作增添一丝亮色。那么,如何进行语言"包装"呢?着色。景物离不开色彩。要把景物描写得真切传神、生动形象,就必须细致入微地观察和体验所写的景物,具有敏锐的色彩感,从而准确地把握景物的色彩特征,进行着色"包装",使习  相似文献   

15.
我们写作文时常写到景物,常常要有景物描写。景物描写在作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好的景物描写既可让读者读了之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也可以借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达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黄昏,从空间视觉上看,夕阳西坠,暮霭渐起,景物色彩呈冷色低调,造成一种模糊感;从时间意义上说,黄昏是昼夜交替的特定时段,人们的生活活动由此渐渐走向憩息  相似文献   

17.
色彩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喜爱色彩是人的天性。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喜爱“蓝天自云”、“青山绿水”、“红花碧草”、“白雪红梅”,这是因为这些景物的色彩及色彩构成的画面能给人以美感。在诗歌中,尤其是古典诗歌,非常讲究诗的色彩美。诗的色彩美是诗歌三大美(音乐美、色彩美、建筑美)之一。在古诗创作中诗人们十分注重抓住景物的色彩来状写景物,抒写情感。在描写景物之色时,充分运用色彩学原理,讲究色彩词的选用和画面色彩组合,既写自然中固有色,又充分表现一定光线下呈现出的条件色,使所写之景鲜明突出,给人以美感,又寓情于景,丽景抒浓情,从而展示出诗的色彩美。  相似文献   

18.
李煜后期的词在文学史上负有盛名,其词以深沉凄婉的国破家亡之感,自然清新的语言,个性色彩的意象,富有感染力的名句,再加上比喻、对比以及善用景物来烘托自己情绪的艺术手法,对后代词人及词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受到了许多学者的肯定与褒扬。  相似文献   

19.
<正>一、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要抓住所要描写的景物的大小、多少、形状、姿态、色彩,甚至气味或质感等等,多角度地写出其特征,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二、调动感官,细腻描绘。可从视觉上绘其形,从听觉上摹其声,从触觉上写感受,从嗅觉上写气味;发挥联想和想象,多角度、多侧面地描绘景物,这样能使所描写景物富有动感。三、巧用修辞。在写作时要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将景物描写得更加生动形象,更加绚  相似文献   

20.
新边塞诗人章德益的诗歌充满了语言张力美,有着互否、互补、对立、异质因素的张力表现。他的诗歌通过驳义语词、语言形变、意象语言张力的建构,描写了丰富的边塞景物,形成了独具章德益色彩的语言张力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