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越来越倾向学生及其家庭的现状已经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社会问题.本文对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地剖析,结合我国高校教育成本分担政策,借鉴国际经验,认为建立合理的高校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是当前高等教育界及政府应该共同思考的问题,也是高校资金筹措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成本是教育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其中关于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方面的问题又是政府、学校、学生和家长都十分关注的。我国目前对该问题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的现状,找出问题,并提出若干可行性对策,以供大家参阅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高等教育由政府独家供应的模式被逐渐打破,通过市场机制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缓解教育资源稀缺引发的供求矛盾,成为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基于此,研究对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情况,提出使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比例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高等教育成本增长的同时,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资能力却下降,致使高等教育出现财政危机。为了解决这一危机,我国逐步推行并建立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使高校财政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但与此同时,我国大学的学费飞速增长,已经引起了很大的社会争议,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准公共产品这个属性影响高等教育成本应该在政府、个人和社会各单位等各个利益主体之间分担。近年来,我国在逐步实施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但由于高等教育的大规模发展,其经费短缺问题仍然突出,因此,要通过扩大政府投入、减少地方投入差异、制定合理的学费标准、完善助学贷款制度和拓宽高等教育的非财政性教育经费来源渠道等来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考量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飞舟 《高教论坛》2008,(1):69-70,84
本文将影响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因素概括为成本因素、收益因素、能力因素、产出因素、市场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六类。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设计有利于教育机会公平、教育活动公平和教育结果公平。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社会经济基础条件、成本分担体系的构建、教育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及成本分担的保障机制等方面的原因,高等教育在成本分担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公平的问题,必须进一步改革和优化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促进和实现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高等教育实行教育成本分担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以绝对低于成本的方式为社会服务,所带来的高等教育需求膨胀等一系列弊病进行了剖析,对在目前高等教育改革中实行教育成本分担制度的可行性、必要性进行论述,并对实行教育成本分担制度下如何避免可能引发的教育机会新的不公平的情况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基于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学生资助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实施,教育资助问题也日益受到社会关注.我国现有学生资助形式主要有奖、助、贷、勤、减等五类,各有利弊.我国目前的高校学生资助制度在资助对象选择、五种资助手段的关系处理、社会参与、学校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应该从资助主体、资助方式、资助对象及资助偿还方式等方面去完善高校学生资助制度.  相似文献   

10.
完善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体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体制经历了国家财政负担和由国家财政负担向国家负担为主,个人、社会分担为辅转型的两个发展阶段。这两个发展阶段具有特有的特征,所存在的问题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下完善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体制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教育成本分担理论,指出了我国教育成本分担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公平的角度分析了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完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实践中存在主体错位、收费过高和比例不公等现象.高等教育的合理成本分担应控制成本、加大国家投入、形成多样化的个人竹费方式和完善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中国国情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体制经历了国家财政负担和向国家负担为主、个人与社会分担为辅转型的两个发展阶段。本文在分析、评价两个阶段发展特点及存在问题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要根据我国国情,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完善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体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关于高等教育成本的分担与中国国情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高等教育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其成本应由政府与个人共同分担 ,但现阶段在我国由于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导致受教育者学费增长过快 ,而国内居民收入增长过程中的严重不均衡又使得一些中低收入家庭难以承受逐渐向教育产业化标准靠拢的学费。因此 ,我国高等教育成本的分担要从国情出发 ,改变过分依赖学费的倾向 ,建立起以政府为主体的多元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15.
高职教育成本就是高职院校、高职学生及其家庭在高职教育过程中所支付的全部费用,是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学习期间所消耗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总和。根据“谁受益,谁分担”原则,该成本的分担对象是国家、地方政府、用人单位、学生及其家庭。各方应分担比率,根据调查资料所反映的实际情况和国际普遍分担水平,建议定为国家40%,地方政府28%,用人单位17%,学生及其家庭15%。具体分担按年度实施,即主管部门按年度确定成本总额,国家和地方政府用财政拨款分担;学生通过学费分担;用人单位则先通过纳税形式归集,再由国家财政向高职院校转移支付。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的依据是高等教育服务是准公共产品,其成本应由学生、学生家长、纳税人和学校四方共同分担。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格局的形成主要归因于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生均成本大幅上涨所导致的世界范围高等教育财政危机。其意义在于拓宽了高等教育服务机构的筹资渠道,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对高等教育实行收费上学、社会助学提供了理论依据。但因教育服务成本边界模糊、构成模糊、计量困难和各方高等教育受益率测算困难,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教育成本的内涵不同,成本确认与计量的口径、方法也有较大差别。在国家有关部门正在为确定高校成本分担标准制定高校培养成本核定办法之际,笔者对基于成本分担的高校培养成本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就培养成本的内容、会计基础、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同时,为保证成本分担的合理性,还从成本控制制度及标准培养成本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中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方凡泉 《高教探索》2003,22(3):11-15,3
高等教育具有显著的准公共物品特性,受教育者在未来能获得相对较高的经济和非经济收益,应该分担部分教育成本。但高等教育从本质上讲是公益事业,社会和国家是高等教育主要的受益者。因此,社会和国家应当承担大部分教育成本,个人分担的成本不宜超过年生均经常性成本的25%。2000年以来,中国高校学费标准已达到居民个人和家庭承受能力的平均高值。为了适应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确保高等教育机会公平,我国需要实施各种形式的、有效的学生资助政策。  相似文献   

19.
中国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与机会均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实行收费上大学、高等教育成本由各方收益人共同分担,是推动教育体制改革、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当前的高等教育私人成本水平,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已经成为一个相当重的负担,在相应的配套措施不完善的情况下,高额的学费很可能成为不少家庭接受高等教育的障碍,造成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和教育结果的不平等。针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问题,总的来说,应该在教育成本合理负担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创新,采取“三管齐下”的综合治理对策,即政府主导资助,积极培育公民社会和民间组织,加强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