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存在就是被感知”是贝克莱哲学中的重要命题,贝克莱对该命题做出了三轮论证。然而学界对此却很少提及,对存在就是被感知的理解也是不完整的。这三轮论证中穿插了贝克莱的其他重要思想,包括对抽象观念的批评、物是观念的集合的捆束论思想、建立在恒常秩序和上帝基础上的因果观。这三轮论证对于理解贝克莱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我们驳斥唯心主义,最典型的,而且被批判得最多的一个命题便是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人们是这样批判的:“贝克莱认为,面包的存在并不是客观物质实体的面包的存在,仅仅是人的感知的存在,我们吃面包,并不是吃真正客观物质存在的面包,而只是吃我们的感知……”有人还把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解为“唯我论”,因为列宁曾说过,主观唯心主义发展到极端,必然导致唯我论。贝克莱是彻底的主观唯心主义者,当然就是唯我论  相似文献   

3.
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的命题,虽然是唯心主义的,但却蕴涵着合理的内容。在认识论上,它反对了直观认识论,强调了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是康德“哥白尼革命”的开端;在本体论上,它反对了只从客观看待存在的机械物质观,强调要从主体看待存在。贝克莱的错误在于把这两个方面绝对化了。  相似文献   

4.
“存在就是被感知”这一贝克莱式的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命题在逻辑上的失误之处至少在于:将存在观念混同于存在本身,将感知到的东西混同于感知活动所指向的东西,以及将判断某物是否存在的理论依据混同于某物自身是否存在的客观根据。  相似文献   

5.
历来老子《道德经》五千言被认为是道家出世思想本源,然而事实是否如此?旨在通过对比老子与孔盂学说原典中对“欲”这一基本哲学命题的立论观点,论证老子与孔盂在“欲”的概念实质上有着“积极入世”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6.
萨特的“现象一元论“实质上是观念一元论;“现象的存在“实质上是已被意识的观念存在,“自在的存在“作为“存在的现象“实质上是未被意识但又能被意识的观念存在;“自为的存在“是主观性的作为能知者、意欲者、能行者的人的自我意识.萨特的存在学说终究没能真正冲破“存在就是被感知“式的主观唯心主义的樊篱,从实质上说仍是贝克莱存在学说在20世纪的翻版或变形.  相似文献   

7.
在以往的哲学教学和研究中,许多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命题看作是“存在决定意识”,并在此前提下把“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作为唯物史观的基本命题。其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命题不在自然哲学或一般哲学之中,而在历史哲学之中。但在唯物史观中,最基本的命题不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只有这一命题,才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命题。之所以说“存在决定意识”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命题,一方面是因为它并非马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①这就是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命题.究竟应该怎样理解这一著名命题?我认为,传统观点对恩格斯命题的理解是简单化和表面化的,误解是相当惊人的.造成这种误解的原因虽很复杂,但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方法的问题.本文拟就方法问题作一研究,以利于解开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命题之谜.  相似文献   

9.
王阳明用寂和感表示世界的两种存在方式,寂即是指自在存在,感相当于自为存在,这与萨特的存在理论具有一定的共通性。王阳明的"心外无物"思想与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思想具有很大区别。主客之间相互联系的哲学基础是寂,这对雅斯贝尔斯也有一定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10.
<正> 物自体学说是康德哲学的中心。它不仅贯穿康德整个哲学体系,而且也是先验哲学其它理论论点的基础。先验唯心论之所以限制了科学知识、为信仰留有余地;之所以能与贝克莱的主观唯心论相区别,康德认为就在于他承认了物自体的存在。物自体在康德哲学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康德对物自体的解释却又是模糊不清的。这就给他的物自体学说造成了复杂的局面,以致后来的哲学家聚讼纷纭。本文拟  相似文献   

11.
1、如何理解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部编教材第二页中指出:“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我们应如何理解这一命题?这一命题仅适用于  相似文献   

12.
有一种观点认为:“哲学的最高问题是关于世界本原问题”。我认为这种提法是不妥当的。对于这种观点,许多同志已写文章从理论方面和哲学史方面进行了反驳,我不再赘述。在这里,我只想指出:“哲学的最高问题是世界本原问题”这一命题本身就是一个倒退回古代哲学的形而上学的命题,而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表述。首先,我们知道,追求世界本原,这是  相似文献   

13.
“存在先于本质”这一命题,按照萨特自己的说法,是无神论的存在主义者(海德格尔和法国存在主义者)的共同命题,是存在主义哲学的“第一原理”和“出发点”。实际上,萨特也正是从“存在先于本质”这个“第一原理”出发,演绎出他的“自由哲学”和“行动哲学”,并进而形象化为存在主义文学的。因此,正确地分析这一命题并作出客观的评价,对于了解和评价萨特的“自由哲学”和“行动哲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要正确分析和评价“存在先于本质”这命题,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和方法:一是要以马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一般传统的说法,所有的唯物主义哲学家都是可知论者。在某些哲学专著、论文、辞典和一些哲学教材中,都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观点加以肯定,似乎这种观点已成“定论”。但我认为有进一步探讨、研究的必要。唯物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之一,是同唯心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可知论是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一种哲学学说,它是同不可知论即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  相似文献   

15.
“辩证法也就是(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这是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提出的著名命题。人们对于这个命题,一般的理解是: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哲学都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辩证法与认识论是一致的。然而,这仅涉及到问题的一个层次;系统地考察这个命题的提出和根据,它还有更重要、更深刻的层次:它是列宁提出的另一命题——辩  相似文献   

16.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如何?可简单地用两个命题表述:“哲学是世界观”、“哲学不是世界观”。这两个命题,各哲学教科书均有阐述,本文仅从逻辑方面,谈谈自己对它们的思考和论证。“哲学是世界观”、“哲学不是世界观”,这对命题是不是矛盾关系的命题?能不能成立?要回答这一问题,必须清楚这两个命题中“是”的涵义。“是”在现代汉语中是个多义词,它至少有以下三种意义:  相似文献   

17.
贝克莱有关“观念只能和观念相似”、不能“设想您的思想的对象可以在心外存在”等论述所引起的哲学“疑难”。曾被新实在论称为“自我中心困境”。本从语义分析等角度。说明因贝克莱所起的“疑难”大多是因语义解读不当而引起的。并阐述了判定观念是否同外界事物“相似”、相符的认识途径和实践途径。本认为,外物存在是可以被设想的。而被设想的“外物存在”所指向、所表达的正是思想之外有物存在。  相似文献   

18.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命题。由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不同,对“实践标准”命题的理解、论证也不同。在传统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解中,对“实践标准”的理解、论证存在着严重的逻辑困难,它的论证实际上是自我否定的论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即“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的唯物主义。只有站在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立场上,才能全面地理解、坚持“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命题  相似文献   

19.
论教育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 2 0世纪的科学哲学中 ,存在“公认观点”、主观理论观和语义学理论观三种不同的“理论”界定 ,综合这三种界定的合理成分 ,便形成了一个可行的“理论”定义 :理论是表现为命题系统的理性认识成果。照此定义 ,能建立一个现实的理论评判框架 ,而根据这个框架对教育理论进行类型分析 ,表明教育理论也是一种合格的理论  相似文献   

20.
“始基”是一个用来探讨世界本原问题的哲学术语。对西方哲学的创始人泰勒斯提出的“水是始基”哲学命题,大多数哲学家都局限于自然哲学里进行论述。其实,这一命题对人学的意义也十分重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标示着人主体性的觉醒,二是它标示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在当时的环境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