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农村成人教育是提高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和社会资本存量的有效途径。在当前发展过程中,农村成人教育面临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的困境。应充分重视农村成人教育,创新教育模式,从实际出发,选择“行业协会+学校+农民”模式,整合城乡师资力量,抓住职业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两个重点,促进农村成人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而“三农”问题的根源在于农村人口质量的提高。我国的农村人口达到9亿,自然经济时代的资源优势已转变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大包袱。如何实现人口包袱向人力资源的转变依赖于农村教育的发展,针对我国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的现状。教师学习资源中心的构建无疑是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关于"三农"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指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其实质是指农业生产率提高的问题,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农民增收的问题。“三农”问题既有历史的根源,也有现实的原因。解决“三农”问题,需要政府、农民共同努力,“三农”问题是决定现代化三步走战略能否实现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4.
农村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基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农”问题和城市化滞后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两大因素,特别是三农问题已被提到了国家的议事日程,成为“重中之重”。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关键在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但是没有一定人力资本的劳动力,是无法进行有效转移的。只有加强各种形式的农村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才是提高劳动力人力资本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洪俊 《中小学管理》2006,(10):18-21
进行“离农的教育”还是“务农的教育”,“实施普通教育”还是“提供职业教育”,是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两个矛盾焦点。其根源在于对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价值取向的不同理解。依据“三农”发展趋势以及农村学生发展的需求,追求真正的“教育公平”,坚持为“三农”服务的课程价值取向,建设具有农村特色的课程文化,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学校发展之本,是化解农村学校课程改革困境的基本之策。  相似文献   

6.
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环节.四川省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存在许多问题:农村学校生师比呈两极分化,农村师资整体素质较低且专业结构失衡.其根源在于农村师资配置方式单一,教师经济地位低,生活工作条件差且缺乏激励机制.均衡城乡师资首先应提高农村教师职业竞争力,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其次应加强教师交流和培训,促进存量师资的均衡配置与素质提高.最后应利用计划市场双重手段,调节增量师资的城乡配置.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存在着人力资源数量多而人力资本存量少的不协调特征,形成这一特征的根本原因是城乡二元分割格局下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不足导致人力资源无法向人力资本顺畅转化。化解不协调特征的发展对策是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建立农村人力资本供求的均衡机制,同时消除体制性和制度性的障碍,培育和完善旁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8.
喻国华 《中国科教博览》2004,(12):104-105,108
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条大思路,一条新思路。本文在论述我国现价段“三农”问题的现状基础上,分析了“三农”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相应对策,从而全面推进农村的小康建设。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关于农业改革和发展“两个飞跃”的理论。科学地揭示了农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指明了中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根源在于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运用邓小平的“两个飞跃”思想来指导当前的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农”问题的解决是其关键。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三农”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尤其不发达,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农民的收入比较低,城乡差距在拉大。“三农”问题极大地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三农”问题是困扰我国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三农”问题根源于我国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中背离了正义原则的制度缺陷。科学的制度安排是“三农”问题得以解决的基本前提。从制度伦理的视角对我国的“三农”问题进行科学的审视是一种必然。要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废除城乡差别,给农民以国民待遇,必须从制度创新入手。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三农”问题,是与我国的工业化与城镇化道路,以及决定着只能选择这种道路的城乡二元结构交织在一起的。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的“三农”问题的症结之所在。我国农村的基本特点决定了一元化幅射作用,转化为既能发挥城乡之问工业与农业相互幅射作用,又能发挥农村内部工业与农业的相互幅射作用。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就必须使农民从城乡分割的制度中解放出来,与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公民的真正平等权利,即把国民待遇给予农民。  相似文献   

13.
“三农”问题的根源在于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我国长期以来的二元结构,使得农村服务业滞后于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包括农村技术服务、农产品物流、农村金融信贷等在内的现代服务业成为农业现代化的一个短板。目前的农村服务体系是分散的,各类服务组织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农村供销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以及市、县、乡三级农技推广网络、  相似文献   

14.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逐步拉大,作者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剖析其成因,充分论证现阶段实施“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战略正当其时。并提出自己的改革思路和措施:增加农村公共设施投资,同时增加农户人力资本的投入,以工促农,提高农村经济地区的人均资本存量水平;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以城带乡;深化土地和户籍为核心的制度改革,激活农村的经济和政治资源,实现城乡统筹和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本不仅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落后、发展经济的根本性先决条件。加强培训,促进农村人力资本的流动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妥善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加快城镇化进程必须同解决“三农”问题结合起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农”问题是一个影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难点。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城镇化进程。因此,加快城镇化进程必须同解决“三农”问题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中,使工业化、农村剩余劳力有效转移、城镇化达到完美结合,最终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世界银行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Ordered Logit模型,实证检验了健康人力资本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迁移区域的影响.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迁移区域的选择,是农民工“健康自选择”、企业选择,以及劳动力市场选择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发现,农民工健康状况越好,则意味着人力资本存量越大,外出务工时越会受到企业的“青睐”,越有益于其迁移至较远区域无务工,以获得较高收入.应以加大对农村居民健康人力资本的投资为主线,提高农村地区潜在剩余劳动力的健康素养,增强其外出务工的竞争力,进而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劳动者人力资本存量的高低是一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7%,但是农村劳动者的人力资本存量很低,而教育在提高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存量之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因此,在我国农村的人力资本投资中,加大基础教育的投入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解困之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离农的教育”还是“务农的教育”,“实施普通教育”还是“提供职业教育”,是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两个矛盾焦点。其根源在于对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价值取向的不同理解。依据“三农”发展趋势以及农村学生发展的需求,追求真正的“教育公平”,坚持为“三农”服务的课程价值取向,建设具有农村特色的课程文化,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学校发展之本,是化解农村学校课程改革困境的基本之策。  相似文献   

20.
城乡差距的扩大,会使农业效益持续走低、农民收入增长减缓、农村发展落后的“三农”问题加剧。当前我国城乡差距扩大是计划经济时代制定和执行的城市偏向的国民收入分配政策和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管理体制仍在起作用,以及我国城市化发展滞后所造成的后果。必须采取相应对策和有力措施,扼制城乡差距扩大趋势,协调城乡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改革,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