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数字乡村作为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是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内生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的过程,已成为全面小康时代农村多维相对贫困治理和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本文将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发布的数字乡村指数和中国家庭追最调查数据(CFPS)进行匹配,实证考察数字乡村对农村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乡村能显著减缓农村多维相对贫困,经过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从不同贫困维度来看,数字乡村对收入、生活、教育、健康、资产和获得感六个不同贫困维度的影响效应存在显著的异质性特征;从区域差异来看,数字乡村对农村多维相对贫困的缓解效应具有区域差异性,东部地区的缓解效应在贫困剥夺得分较低维度发挥得更充分,而中西部在更高贫困维度和深度的减贫效应更明显;机制识别检验发现,数字乡村通过推动乡村经济、生活、治理和基础设施数字化渠道发挥多维减贫效应。  相似文献   

2.
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对提升国家整体创新能力,进而促进经济增长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应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区域创新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与比较分析,通过 31 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样本数据提取出影响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 4 个公因子:人力财力投入产出因子、企业研发能力因子、物质条件因子和企业吸收能力因子;利用各因子得分,通过聚类分析将我国区域划分为5类,为相应区域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深入研究区域协同创新的理论机制,对于提高区域创新效率、提升区域发展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从系统 论的角度出发,论述区域协同理论及机制,分析国内外协同创新模式,综合借鉴已有的相关评价指标体系,确立了4 项 一级指标、11项二级指标、32个三级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了区域性协同创新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对15个副省级城市区域性协同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分析和评价,找出影响区域性协同创新能力的主要因 素,分析济南市协同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推动当地协同创新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对提升国家整体创新能力,进而促进经济增长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应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区域创新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与比较分析,通过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样本数据提取出影响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4个公因子:人力财力投入产出因子、企业研发能力因子、物质条件因子和企业吸收能力因子;利用各因子得分.通过聚类分析将我国区域划分为5类,为相应区域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我国当前呈现出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的现状.建立中西部科技创新资源信息化共享服务平台能够整合中西部地区人才、资本、知识、信息等科技创新资源,缩小与东部地区在产业结构和科技创新能力上的差距,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本文重点阐述建设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资源信息...  相似文献   

6.
企业家精神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立足于数字普惠金融蓬勃发展的背景,本文借助我国城市面板数据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家精神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有助于激发企业家精神,并且经缓解内生性问题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门槛回归结果显示,营商环境的改善正向调节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家精神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家精神具有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影响,数字普惠金融的积极效果在不同区域间、《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布前后存在显著差异。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完善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打好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与改善营商环境“组合拳”、实施数字普惠金融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2009—2018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系统GMM方法实证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对于区域科技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共图书馆流通人次的增加显著提升了区域专利的授权量,公共图书馆流通人次每增加10%将推动区域专利授权量增加2%;稳健性检验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公共图书馆通过提升区域人力资本水平对区域科技创新产生了促进作用;但公共图书馆在信息服务方面对区域创新发挥的作用并不显著。文章进一步利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发现公共图书馆对区域创新的促进作用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意义]央地数字乡村政策协同对于政策落实并发挥最优政策效果、使数字乡村政策成为农业升级转型、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强大助力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过程]利用2018—2021年中央数字乡村政策和四大地区数字乡村政策样本数据,采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中央和地方数字乡村政策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定量测度,在此基础上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进行单因子探测和多因子交互探测,分析各政策工具指标对央地政策协同水平的影响程度,探究政策间的多级联动效应。[结果 /结论 ]四地区央地政策总体协同水平不断优化,政策发展存在区域不平衡现象且区域差异趋于扩大,中部地区央地环境型政策工具协同水平、东北地区央地需求型政策工具协同水平尚有较大提升空间;各影响因素中科技创新政策是中央数字乡村政策与地方数字乡村政策协同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且各影响因素间的两两交互作用效果强于单个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国2005—2020年地市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用熵值法构建城市生态环境韧性指数,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研究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生态环境韧性的作用机理及影响效果。结果显示:(1)智慧城市建设显著提高了城市生态环境韧性,韧性指数比非试点城市平均提升32.2%。(2)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技术创新和治理创新推动城市生态环境韧性提升。(3)智慧城市建设对西部地区城市生态环境韧性的影响效果比东部地区城市更佳,大城市比中小城市的效果更好;且环保规制强度、公众民主参与和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在这种影响过程中存在调节效应。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强化系统协调、治理创新、产业升级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在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引领下,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随着信息数据总量的不断加大,电子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大数据"时代翩然而至。在这样的背景下,区域科技创新面临外部不断加剧的竞争以及内部的产业结构调整、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压力,如何进一步推动区域科技创新,提升区域竞争力,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区域创新的重大问题。一、科技创新与竞争情报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区域科技资源的稀缺性,通过科学的手段利用和挖掘科技资源的多样性,同时通过市场的合理调配,整合或重组区域内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1.
信息消费具有产业结构层次高、绿色无污染、带动作用强等特点,必然会成为我国扩大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进入全媒经济时代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12.
“文明城市”评选是“生态锦标赛”的重要形式,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对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DDF-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分析方法,测度2003—2019年中国243个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借助“文明城市”评选这一准自然实验,通过渐进双重差分模型探究“文明城市”评选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其影响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文明城市”评选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可靠。城市规模越大,城市等级越高,城市教育资源越丰富,“文明城市”评选的驱动效应就越明显。相较于资源型城市,“文明城市”评选的驱动效应对非资源型城市更加明显。创新效应、结构效应与倒逼效应是“文明城市”评选驱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技术创新是城市创新系统建设的最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对技术知识的生产、应用及传播方式进行变革,提高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并直接影响到城市的技术层次.通过因子分析对山东省17地市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断裂点理论对山东省城市技术创新辐射能力进行研究,进而构建山东省"两纵一横"的空间创新体系和创新网络模式.这一模式由济南、青岛、东营、烟台四大城市的创新域和产业链构成.对于知识经济下制定山东省城市创新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为山东省进行宏观调控与管理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效率的提升直接关乎着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以我国3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在Malmquist-DEA模型和Markov链模型测度分析2016-2019年我国整体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效率的基础上,综合运用б收敛和β收敛检验方法深入剖析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效率的区域差异,同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省际间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效率的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整体性视角下的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效率仍未摆脱负增长局面,技术效率的改善是当前供给效率变动的主要因素;区域视角下的供给效率的区域差距并没有缩小,绝对差距仍然存在;但在引入经济发展水平等变量后,不同区域供给效率差距呈现出显著缩小的态势,不同区域下供给效率的收敛速率存在明显差异;省际视角下,受经济发展水平、居民受教育水平、人口密度、城镇化水平、信息基础设施及网络普及率等因素的影响,省际间的供给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且这些因对省际间供给效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技术创新是城市创新系统建设的最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对技术知识的生产、应用及传播方式进行变革,提 高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并直接影响到城市的技术层次。通过因子分析对山东省17 地市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并根据断裂点理论对山东省城市技术创新辐射能力进行研究,进而构建山东省“两纵一横”的空间创新体系和创新网络模 式。这一模式由济南、青岛、东营、烟台四大城市的创新域和产业链构成。对于知识经济下制定山东省城市创新发展战 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同时为山东省进行宏观调控与管理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创新资源区域配置的基本特征和存在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指出,从全国科技创新资源的区域分布 来看,科技活动人员数、科技经费筹集总额、专利申请授权数、国外检索论文数等指标都是由东部向西部依次减少, 明显形成东中西3 个梯度的分布格局;目前对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区域创新体系的定位、功能等缺乏全 国范围的、总体的统筹协调和国家顶层设计。 最后,提出加强国家科技宏观调控管理能力等促进创新资源区域优化配 置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传媒经济的增长极及其效应。笔者认为:传媒经济增长极是在地理空间中传媒业经济效率、总产值比周边高、对周边具有重要影响的地区;这些地区具有区位经济效益、规模经济效益和外部经济效益;传媒经济增长极在区域的传媒经济中具有支配效应、乘数效应、极化与扩散效应。从当前传媒经济增长极的效应看,应采取措施增强其扩散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 公共图书馆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空间视角对其效率进行测度与影响因素研究对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方法/过程] 以2007-2016年中国各省市面板数据为研究单元,在超效率三阶段DEA模型和Markov链模型测度分析公共图书馆效率的基础上,将空间效应引入公共图书馆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中,构建空间面板计量模型估算其影响程度,并分区域、分时段讨论影响因素的分异特征。[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外部环境与随机误差因素对我国公共图书馆效率产生显著影响,调整后的效率值在区域分布上呈现显著的空间非均衡特征,表现为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小;公共图书馆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在考虑空间要素的条件下,新增馆藏购置费、专业技术人才数量与结构、人均图书馆馆舍面积、图书馆活跃度及公平指数等内部因素均对公共图书馆效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是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城市空间,研究其社会认同对促进空间功能变革、改进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加强创新技术应用和融合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借鉴空间认同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在解析图书馆空间属性的基础上,分析智慧图书馆的空间认同危机,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空间认同理论的图书馆空间认同促进策略.图书馆空间认同是...  相似文献   

20.
书香西城数字阅读空间技术实现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视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对有效提升文化服务的深度和广度,真正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具有重要意义。论述了书香西城数字阅读空间的内涵、建设规划、技术方案和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