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嘉欣 《科教导刊》2023,(19):43-45
将数智化技术融入新商科教学建设,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实践过程,也是教育改革的关键之处。在数智时代,新商科建设应当抓住数字化、智能化带来的一系列优势,构建数智化商科教育新体系。文章分析了当前新商科建设数智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数智化建设融入新商科教育的优势,并结合实际提出了新商科数智化教学改革的策略。旨在优化整合教学资源,提升高校人才培养水平,为我国新商科教学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新商科人才应运而生,高校必须对当下的商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反思和改革.重构"商科+技术+思维"的课程和能力结构体系,打造适应新商科人才培养要求的师资队伍,构建面向新商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育体系,建立新商科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兴行业和技术,给商业世界带来了急剧变化,催生出社会对新商科人才的巨大需求,这对传统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挑战。商科人才培养的重点不应局限于能适应环境变化的人才,更重要的是珞养具备开创精神、勇于突破创新、引领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为此,本研究提出构建“1-2-3-4-5”新商科人才“三创”能力培养模式,以期为新时代的高校商科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先阐述了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要求,然后分析了独立学院新商科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最后从独立学院新商科人才培养的战略调整、独立学院新商科人才培养的战术选择两方面论述了独立学院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独立学院创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为例,探讨独立学院创新商科类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实践得出:应立足于人才规格定位及基本素质要求,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以专业建设为抓手,构建第一、二、三课堂立体交叉支撑体系,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素养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从"商、优、用"三方面着力,突出办学特色,提升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李晓方 《教师》2023,(24):87-89
地方高校培养新商科人才需要注重跨界融合、多元协同,以适应地方发展需要。为解决当前地方高校在培养新商科人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文章作者提出地方高校应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深入探索跨界融合、多元协同育人模式,在重构课程体系的同时引入多种教学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优化新商科教育体系,以助推全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商业环境正在发生巨变,社会对商科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科竞赛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被许多高校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但为了比赛而比赛、“赛教二元分离”等却影响了学科竞赛的应有效果。本文基于“赛教融合”视角,提出了构建与人才培养方案相衔接的学科竞赛管理体系、课堂教学与学科竞赛深度融合,以及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科竞赛激励机制等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策略,为创新型新商科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新商科与产教融合在优化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过程中互为支撑,具有内在逻辑上的共同价值.面对新商科下产教融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中联结机制尚未形成、制度保障有待完善、资源体系仍不充分等问题和难点,要在总体原则和具体做法的不同层次形成相关对策,既要在顶层设计中形成"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坚持"立足地方、面向区域、顺应时代"的特色方针,强化"顶层设计、统筹协调"的制度保障;也要实施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抓手精准优化教学资源体系建设、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打造校企融合型的教学团队、以项目引领为先导大力提倡行业学院建设等多元的举措.  相似文献   

9.
相对于理工科人才培养的历史和积累,商科类人才培养发展要晚一些.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新商科建设助推着传统商科专业的转型升级.会展专业作为商科专业中的典型专业,在“互联网+”背景下亟需采用新商科建设的思想不断探索新的商业规律和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应把握新商科背景下会展应用型人才的典型特征,以深化专业综合改革为动力,人才培...  相似文献   

10.
黄冰毅 《大学教育》2023,(17):131-134
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传统商科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重构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培养符合地方数字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商科人才。在重构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中,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课程设置与数字经济时代发展要求脱节、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比较弱、教师实践能力和跨学科能力不足三大问题。文章对问题产生原因进行剖析,提出“五化”教学改革举措,即推动学科专业数字化升级、开发课程模块及开展区别化培养、打造多维化教师团队、开展校企合作实战化培养以及融通化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民族地区高等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应从单纯专业型人才培养到复合素质的人才培养,从被动的知识传授到知识创新,从封闭型育人观念到开放型育人观念。民族地区高等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措施有:贯彻现代理念,创新培养观念;突出实践价值,体现应用取向;明确发展定位,服务地方经济;优化课程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凝聚办学特色,彰显个性风采。  相似文献   

12.
民族地区高等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地区高等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应从单纯专业型人才培养到复合素质的人才培养,从被动的知识传授到知识创新,从封闭型育人观念到开放型育人观念。民族地区高等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措施有:贯彻现代理念,创新培养观念;突出实践价值,体现应用取向;明确发展定位,服务地方经济;优化课程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凝聚办学特色,彰显个性风采。  相似文献   

13.
民族地区高等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地区高等商科人才培养应从单纯专业型向复合素质型人才、从被动的知识传授向知识创新、从封闭型育人观念向开放型育人观念的模式转变民族地区高等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为:贯彻现代教育理念.创新培养理念:突出实践价值,体现应用取向;明确发展定位,服务地方经济;优化课程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凝聚办学特色,彰显个性风采。  相似文献   

14.
以高等教育中商科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结合商科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把"模拟公司"实践教学模式运用到人才培养中去,探索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已蔚然成势,智能制造、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现有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特别是在“互联网+”环境下,信息化与社会不断融合,使得新商科应运而生,使得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方面更有可为。文章在分析新商科时代背景与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商贸类高职院校培养新商科人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以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智慧流通行业为例,从优化专业布局、聚焦数字赋能、立足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等方面探索了新商科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新商科是“面向未来”的商科教育体系,是基于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产业变革新趋势而提出的商科教育改革方向,人才培养是新商科的核心工作。本文基于扎根理论,构建新商科人才培养教学理论模型,提出商科教学应面向未来梳理人才培养目标,围绕立德树人培育学生的核心能力、专业能力及元能力,从教学模式、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和培养平台四个维度开展学科及校企等资源整合,推进人才培养教学工作的系统优化,以期为新商科人才培养研究和改革提供理论框架,为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育生态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不同层次的商科人才的工作特征及知识、能力需求结构,从教育观念、课,程体系、教学环节等几个方面,重点探讨了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等商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商科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对一国经济的起飞至关重要。规划21世纪的中国高等商科教育,应在知识经济、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在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商科教育已有成绩的基础上,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围绕国际视野、本土意识、现代理念、实践价值和办学特色,来创新办学思路和改革教学模式,以此引领高等商科教育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19.
职业教育新商科人才培养存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准确、企业参与度有待提高、人才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职业教育新商科人才培养的转型思路是注重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能力提升、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建设、推进职业教育社会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开展职业教育数字生态系统建设。基于此,提出职业教育新商科人才培养的具体路径:构建校企深度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标准化培养和模块化定制优化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企业的广泛应用,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教育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S学校商学院以培养具有“新思维”的跨界、复合型人才为目的,调整了专业设置,改革了教育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表达能力和职业道德。但从实践来看,仍然存在学生“跨界”能力不足,实践能力弱、所学知识未能与岗位匹配等问题。以“产业学院”为核心,发挥其资源优势和整合能力,形成产学深度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校企合作制订培养计划,助力培养数字经济时代需要的新商科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