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艳阳天》《金光大道》的经典化是当代文学体制下,政治权力、作家和文本、传播机制共同运作的结果。在作者、读者、评论互动的文学场域中,讨论了"八个样板戏、一个作家"的"作家"浩然及其代表作是如何一步步成为社会主义无产阶级文学经典,如何体现十七年和文革文学的经典文学运作机制以及浩然小说经典化历程中的独特主体性因素的。  相似文献   

2.
如果没有书,我的眼前和心里都将是黑暗的一片。——浩然我国的当代作家浩然曾写过长篇小说《艳阳天》、《金光大道》等家喻户晓的作品,那么,大作家浩然平时是怎样读书的呢,他在读书的时候,有些什么体会呢?下面,我就给小朋友们讲一讲。浩然从小爱读民间文学和古典文学作品。他说  相似文献   

3.
张玉芹 《现代教育》2005,(11):45-46,51
(1)马之悦鬼着哪,连替中农说几句公道话都是前怕狼后怕虎的。唯恐丢了乌纱帽。(浩然《艳阳天》)  相似文献   

4.
浩然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他以长篇小说《艳阳天》和《金光大道》蜚声中国文坛。浩然用朴素自然的乡土语言,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中国农业合作化时期蓬蓬勃勃的农村生活画卷,展示了一代新型农民改天换地的奋斗精神。由于时代的局限,在浩然的文学创作中,表现出了明显的政治性特质。深究浩然小说创作中政治性特质形成的原因,既有那个特定时代政治气候对作者形成的客观影响,也有那个特定时期流行的文学思潮和创作模式赋予作者的主观认知。  相似文献   

5.
执着阅读     
余华 《大学时代》2006,(4):39-39
在小学毕业的那一年,应该是1973年,县里的图书馆重新对外开放,我父亲为我和哥哥弄了一张借书证,从那时起我开始喜欢阅读小说了,尤其是长篇小说。我把那个时代所有的作品几乎都读了一遍:浩然的《艳阳天》、《金光大道》,还有《牛田洋》、《虹南作战史》、《新桥》、《矿山风云》  相似文献   

6.
由于特定历史时期的持殊经历,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家浩然仍引起人们诸多争议,或褒或贬,莫衷一是。笔者认为,从浩然“三十而立”的《艳阳天》到“回归乡土”的《苍生》,他的创作具有一定的历吏价值和审美价值;同时,从他曲折行进的身影中,人们也能得到深刻的警示:在文学创作中,只有正确处理好文学和政治的关系,既感应时代的脉搏,又站在哲学的高度展示时代、超越时代,文学作品才会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艳阳天》是文革中"八个样板戏一个作家"中的唯一的一个作为"这一个"的作家浩然的代表作,以往的文章对其解读多是以"以左反左"的惯性化价值判断,认为它是图解政策、歪曲现实的应景之作,本文试图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以传统知人论世的方式,分析作为"这一个"的个体浩然在其所处时代的现代性追求的当下性中,如何以自己执著的文学想象,构筑饱含个人独特体验、时代激情的意蕴化文学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8.
小农私有属性与合作化运动集体观念间的内在矛盾是《艳阳天》叙事的根本动力。作为叙事表层的阶级斗争话语,与深层的乡村伦理、规则秩序形成合谋。一方面,浩然在乡村伦理道德的批判层面增加马之悦的权重,促成他以“阶级敌人”身份跌落乡村权力舞台的结局;另一方面,浩然再次利用人伦、情感、权力等话语手段,使得作为“外来者”的萧长春,克服了诸多“先天不足”,最终实现乡村基层权力的更迭。而这意味着萧长春所带领的农业合作化道路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从而达到合作化运动自明其合法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窦娥冤》《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戏剧经典的研习,我们可以思考和把握戏曲的美学精神,领悟不同民族的戏剧的共性与个性,看到中国人在寻求与应答那些最能体现世界本质与人类本质的问题上的成就与贡献。  相似文献   

10.
浩然的农业合作化小说《艳阳天》在有限的乡村空间和短暂的特殊时间里浓缩了大容量的有关政治、阶级、革命等意识形态化的宏大政治叙事,自然宁静的乡村民间世界在政治风云变幻中上演幕幕紧张的政治阶级斗争情景剧。其中塑造的四种不同类型的乡村女性形象包含了不同的道德等级,其背后蕴含着政治、民间、性别等复杂话语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浩然的农业合作化小说《艳阳天》在政治文化视野的观照下,将特定时代乡村民间世界的乡村人物设置为正、反、中三种人物类型,隶属不同谱系。在塑造正面人物时存在后来"文革文学"创作中"三突出"的创作倾向;在塑造反面人物时则有丑化、漫画化的趋势;在塑造属于中间派别的落后人物时因创作者的乡村民间生活经验而使其显出鲜活真实、丰富复杂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运用民间文化艺术元素是现代乡土小说的一个重要艺术特征。这在浩然早期小说里却极少出现。浩然的生活经验与艺术准备并不缺少这一因素。缺省的原因在于浩然遵从政治与主流意识形态的规定。与鲁迅等相反,浩然实现了表象的科学、本质的迷信。  相似文献   

13.
按传统的记载,孟浩然去过长安两次,一次是《旧唐书·文苑列传》所载“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这是开元十六年(728)的事情。另一次是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中所说与采访使韩朝宗一道入京,此事在开元二十一年(733),说详陈铁民《关于孟浩然生平事迹的几个问题》(《文史》第15辑)。可是从孟诗看,在开元十六年(728)诗人四十岁之前,浩然已经去过一次长安了。《新唐书·文苑列传》记载他四十岁到长安时的一件轶事:(王)维私要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  相似文献   

14.
《诗经》《尚书》和《周易》是产生于轴心时期的元典,它们分别对应于文学、史学和哲学。从其时代环境看,该三经具有共生性。从其思想内容看,该三经具有兼容性。从元典在东西方的遭遇看,该三经具有远较其他经典更为旺盛的生命力。诗书易三经的共生性和兼容性要求我们在方法论上与时共进,采取与研究对象的实存状况相适应的学术立场,确认该三经的共生与兼容。有助于中国学术走向世界舞台。  相似文献   

15.
无产阶级现实主义理论突出的是“倾向性”,强调对历史和阶级、阶级斗争做现实正确的描写。作为工农兵作家出身的浩然,形成了这样的真实观:加强思想改造是具备写出真实作品的主观条件;作家在对社会生活进行描写时,必须以阶级的观点为指导去写生活的光明和积极一面,才能写出反映真实生活的作品。结果,在《艳阳天》中,作者的人物塑造存在人物精神力度缺失、人物情感逻辑为阶级斗争服务、政治性话语越位人物文化身份等问题,造成人物形象真实力度受损。因此,作家的主观“真实”认知情感并不能代表这个“真实”能够达到纯粹的真实。  相似文献   

16.
问:谈谈你的创作经历和早期生活。 答:顽皮一点说,最早的创作是儿童时代在水泥地上的胡涂乱抹。我曾在化工厂的门口用粉笔描摹了墙上的一句口号“革命委员会好”.受到了人们的一致称赞。那时候我是学龄前儿童。我十岁那年得了场重病.休学在家,终日躺在竹榻上.与《艳阳天》这部小说作伴.最早读过的小说就是《艳阳天》.  相似文献   

17.
电影《柳堡的故事》已成为经典名片,影片插曲《九九艳阳天》久唱不衰,拍摄地江苏省宝应县刘坝头因此更名为柳堡。然而在小说《柳堡的故事》诞生之前,就已有相类似的故事《下柳林》在晋西和陕北广为流传的史实,现在却鲜为人知,甚至被人遗忘。本文通过比较两者之间的诸多相似点,力求探讨民间文学和文人创作之间的某种关联。从民间文学和文人创作的角度来看,从文学的继承性来说,《柳堡的故事》的原型当来自民歌《新下柳林》,或者至少可以说是受到民歌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8.
庐江文化教育中心注重道德教育,尤其儒家孝悌思想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文化中心提倡以《弟子规》等一系列先贤经典尤其是儒家经典为教学内容,从培养人的孝悌仁爱之心入手,全面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构建人人内心平和,与他人关系融洽,与自然共生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电影《柳堡的故事》已成为经典名片,影片插曲《九九艳阳天》久唱不衰,拍摄地江苏省宝应县刘坝头因此更名为柳堡。然而在小说《柳堡的故事》诞生之前,就已有相类似的故事《下柳林》在晋西和陕北广为流传的史实,现在却鲜为人知,甚至被人遗忘。本文通过比较两者之间的诸多相似点,力求探讨民间文学和文人创作之间的某种关联。从民间文学和文人创作的角度来看,从文学的继承性来说,《柳堡的故事》的原型当来自民歌《新下柳林》,或者至少可以说是受到民歌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0.
《翻译文学经典建构研究:以〈德伯家的苔丝〉汉译为例》并未将视野局限于翻译文学,而是针对经典化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本质主义与建构主义的对立,提出了经典度这一概念。作者以其强烈的批判意识和踏实的学风,深入探讨了翻译文学经典建构的独特品格,提出了翻译文学经典具有复数性的新颖论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