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品牌就是消费者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品牌形象是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感知形象,品牌识别则是企业希望自身品牌达到的预期效果。企业识别系统正是联系企业与消费者、品牌识别与品牌形象的中间链条。企业识别设计是美的设计,其中MIS属设计美的内容,BIS和VIS属设计美的形式;BIS是设计美的活动形式,VIS是设计美的对象的存在形式。三者推衍依存,共同带动企业经营的步伐,塑造企业独特的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2.
汤弼君 《考试周刊》2008,(22):234-235
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面时不断严重的产品同质化,本文认为企业需要加强自身的品牌建设,做好品牌识别,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产品在众多同质化的产品中被消费者辨别出来.而设计特征元素作为品牌识别最重要的介质和手段,为了在新产品开发中,保持品牌设计风格,达到品牌识别的目的,需要对设计特征元素进行研究.为此,本文又提出了用DFA法进行设计特征元素的分析和提取.  相似文献   

3.
在企业形象设计中,感觉识别系统被不断扩展,听觉识别、嗅觉识别、味觉识别、触觉识别以及情感识别等系统成为企业形象视觉识别战略的延伸。  相似文献   

4.
儿童需求是学校课程开发的立足点,是评价课程实践的重要标准。学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做当家少年,创幸福生活"的课程目标,对校本课程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系统架构。"面"上的分类设计涉及当家少年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线"上的分层递进兼顾了儿童成长的序列特色与发展规律,"体"上的螺旋上升使卷入其中的师生认识生活、享受生活,并共创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5.
“扎根理论”及其在课程建构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质的研究中一种重要的理论建构方法,扎根理论以其独特的研究视角和研究策略,给课程理论建构带来了新的启示。将扎根理论方法引入课程研究,建构以经验资料为基础的课程理论,是解决理论与实践分离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企业换标的热潮既是商业活动发展的规律,又是品牌视觉识别系统自身可变的能力。文章以后者为研究的出发点,分析了品牌视觉识别设计的概念,并将品牌视觉识别设计的可变元素分为品牌图形变化、字体变化、色彩变化、组合变化等四个方面,总结了品牌视觉识别设计变化的原因及趋势。  相似文献   

7.
针对在高职高专开设"数学实验"的必要性,提出基于服务的课程建构思想。课程目标凸显"三个能力",课程设计理念追求"四个淡化",设计思路追求"两个融合"、教学模式主张"项目引领",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观,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西方设计在全球化进程中逐渐实现了本土化的美学建构,与此同时,现阶段中国设计美学研究也不自觉地呈现出了全球本土化特征,这些都对当下设计美学的课程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一方面体现在设计美学课程中需要加大对世界设计美学发展现状的分析,另一方面体现在设计美学课程中需要加大中国本土设计美学思想研究及其现代性阐释。这样的设计美学课程建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世界设计美学发展现状的全景描述;设计美学的中西方比较分析;中国传统设计美学思想及其现代性阐释。  相似文献   

9.
儿童"第七感"课程是指以道德感重构童年生活,培养完整而美好的人。第七感是一种向内观看的能力,通过改变自己的人际关系,确立自己的价值追求,第七感不仅关注自己的内心,也要求体悟他人的感受,从而在彼此间建立情感联结,促进彼此的情感与道德的生长。儿童"第七感"课程按照序列化、模块化、融合化的路径进行构建,通过课程的整合、契合和融合,在遵循学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有序实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夫子庙小学倡导的孔子文化与学校课程能力建设的关系,并从"爱众亲仁"的星星论语课程文化场、"博学笃志"的星星论语课程群、"择善而从"的星星论语课程行动力三个方面解释了"星星论语课程群"是如何建构与实施的,以及"星星论语课程群"最终产生的重要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美国“临床”教师教育理念对教育硕士课程建构产生了重要影响,它颠覆了传统的“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师教育课程建构模式,形成了由课程主导系统、支持系统、评价系统三大系统有机整合而成的“临床”型课程建构新模式,鲜明地凸显出以“临床实践”为核心交织安排理论课程和实验室课程、重视临床伙伴关系和教师教育者团队等课程支持系统的建构、通过外部“临床标准”和实践取向的内部评价为课程导向及提供保障等特征。美国“临床”型教育硕士课程建构模式对于我国推进实践取向的教育硕士课程改革提供了诸多启示,尝试建构以“临床实践”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促进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深度融合、构建大学与中小学之间的新型伙伴关系、加强教师教育专业社团建设、推进实践导向的课程评价改革是我国教育硕士课程改革的可能路向。  相似文献   

12.
闫勤  曹海永 《江苏教育》2012,(32):24-27
"爱的教育"是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积一百多年历史沉淀所创造的教育哲学,如今更成为一种学校的日常生活和"现象世界"。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我们把"创新与特色"这个时代命题建基于"爱的教育",同时以"课程"设计与操作为核心依托,努力建构  相似文献   

13.
将每一个课时的授课视为课程来建构,其课程观的要义在于动态生成。这种课程笔者姑且借古德莱德对课程实施层次划分之名谓之"运作课程",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拙文用意,强调课程建构落实到每一堂课之上,下文改称为"课时课程"。课时课程对于语文教师的现实意义在于,无论是备课、上课,还是评课,都要问一问:为什么教?教什么?在哪个时段教?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怎样促进学生的发展?本文试提出几种课时课程建构策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陈莉 《辽宁教育》2021,(10):54-57
依据融合教育课程形态建构的大方向,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课程形态建构的思路可以多元参照,一方面对普通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态和教学策略进行调整,另一方面对特殊课程功能性补偿课程进行开发,由此展开对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课程形态建构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基于旅游民族学的视角,为了更好地探究旅游语境下临高民俗文化资源品牌的建构,通过对临高的地域优势、美食文化、民间艺术瑰宝和多元化的民间信仰这四个方面的细致描写,剖析临高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指出旅游开发给当地的房地产经济和人们的商品意识带来变化,展现临高民俗经济开发的现状。分析临高民俗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结合品牌理论提出建构临高民俗文化资源的品牌策略:形成良好的市场意识和品牌竞争观念、差异化的品牌定位、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挖掘品牌核心价值、创新品牌宣传模式,加强品牌管理。  相似文献   

16.
教师教育一体化课程建构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师教育一体化不仅要在组织形式上一体化,更要在培训方案、课程设置上真正实行一体化。设置教师教育一体化的课程,必须充分整合职前培养课程与职后培训课程的优势,扬长避短。教师教育一体化课程建构要遵循开放性、前瞻性、客观性、发展性原则,打造一体化教师队伍,建构与中小学教育实践紧密结合的职前培养课程和与大学教育紧密结合的职后培养课程。  相似文献   

17.
李英梅 《时代教育》2009,(11):129-130
美术教师教育的核心课程应关注多元艺术路向,着力于创新与实践人才培养。本文首先提出美术教师教育核心课程内涵应注重“通”与“专”、“学”与“术”及“专业智慧”建构,进而面对视觉文化教学环境,对教学设计进行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8.
课程范式与课程建构性试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不同的课程范式在课程建构上表现出不同的倾向。课程建构性思想具有深远的理论渊源,杜威可说是课程建构性思想的先驱。在其后的“课程开发范式”中,课程建构性几乎被遮蔽和扼杀。随着新的自然科学成果的产生及后现代思想的影响,课程建构性思想在“课程理解范式”中才得以张扬。  相似文献   

19.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是“三全育人”的基本要求和实现路径,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以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旅游学概论”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为切入口,以学生“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为主线,以马克思“科学人本观”为理论基础,构建“模块化”思想政治主题内容,创立“师生共同体”构建模式,有效发挥师生在思想政治课程知识构建上的双主体作用,协同发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共同实现课程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并通过“五位一体”的教学设计,创建“内容引领性、场域多维性、形式多种性、平台多样性、考核全程性”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20.
“让儿童主动参与建枸自己成长需要的课程”是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笔者试图通过对这一理念的内涵、意义、目标、原则和要求的探究,进一步加深对新课程改革基本思想的认识,促进这一核心价值的实施,从而实现“让儿童和课程一起成长”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