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通过案例教学法在气象学与气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展示了案例教学对培养创新性人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气象学与气候学"多年以来教学工作的经验总结,寻找出对"气象学与气候学"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文章主要从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学生实际动手和创新能力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该门课程的教学改革经验对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与科研关系等方面对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特色的《地理与气象学》本科生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进行探讨,并对《地理与气象学》课程的教学实践进行总结,提出了教学改革的一些经验、认识和思路,以期为搞好后续的《气候学》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亟待从学习目标、培养方案、教学模式等方面持续改进,加快培养出符合新工科要求和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基于高校现有教学体系,针对高校开设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本次教学改革将“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理论知识进行融合教学,对该课程教学方法做出相应的探索和改进,进而提出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课程和土木工程材料课程进行融合教学的策略。改进后的教学方法,可为高校其他工科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我国工科大学生基础力学教学的现状,指出了新工科材料力学课堂中运用行动学习法的建立原则。以吉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材料力学课程为例,介绍了新工科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要点,为推广基于行动学习法的新工科基础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传感器与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班的核心选修课程,是新工科建设过程中培养优秀综合性应用型本科生的重要知识板块。然而,该课程目前仍主要沿用传统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教与学满意度较差。为此,文章通过深入分析“传感器与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现状,探究该课程教学方法和学生实际掌握情况与新工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探索方案,以期通过2~3年的教学方法的实践应用探索出新工科背景下“传感器与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培养出满足新工科建设的优质应用型机械类学生。  相似文献   

7.
结合新工科的建设要求,文章立足培育学生工程制图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将项目式教学融入“工程图学”课程建设中,探索了新工科背景下基于项目教学的工程图学教学改革新模式。在此基础上,文章又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课程特点、教学内容、项目实施、改革意义等方面加以分析,并以工程图学项目式教学为例详细阐述了若干案例,论述了新工科背景下工程图学项目式教学改革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气象学与气候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教学目的在于为学生将来的中学地理教学或科学研究工作奠定牢固的专业基础。因而有效开展该课程的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围绕《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进行了讨论,内容涉及课程设计思路、理论课程教学、实践课程教学等,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工业技术快速发展以及对自主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以跨学科培养作为核心内涵的新工科教育得到了中国工程教育界的深度关注。“汽车制造工艺学”作为汽车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为了满足汽车领域变革和新工科教育要求,文章对该课程的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建立多学科教学团队、多元化教学、理论教学与课程实习相结合,以及科教融合的教学方式。文章对于培养汽车类专业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具有一定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文章首先分析了新工科背景下“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从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三个方面阐述了新工科背景下“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教学研究的目的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在新工科背景下,进行工程合同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新工科理论要求培养新素养的人才,培养学生“超世界”的使命感、价值感,构建学生“问题空间“”社会空间”的空间感,注重学生多学科、多专业的关联力,发展丰富的想象力宏思维。文章对此进行教学改革探索。  相似文献   

12.
新工科理念下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是对工科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提出的新要求。为更好地满足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针对目前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专业英语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三个方面探讨新工科背景下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方法。经教学实践,本次教学改革明显改善教学效果,学生英语交流能力显著提升。本次实践教学改革方法的探索对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对新工科人才培养理念的支撑。  相似文献   

13.
培养多元化、实用型、具有新工科思维的创新创业人才是“新工科”对高等工程教育的新要求。食品微生物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课程,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对于食品生产加工及质量把关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以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为研究课题,展开论述在“新工科”理念下如何将专业知识有效融入教学中,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具有专业竞争力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提升食品学科专业人才的教育质量。教师结合新工科建设要求,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改革,全面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14.
项目制教学可以实现新工科“学科交叉、创新实践”的理念,与地方工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时代使命不谋而合,但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学活动同质化、教学目标不够清晰、学习效果评价流于形式、难以实现学科交叉等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传统工科进行数字化改造,建立跨度为多个学期的“理论—实践”数字化课程群综合引导式教学项目。从“课程群综合引导式项目—课程阶段项目—课堂微项目”自顶向下重构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和组织、开发评价标准及管理系统,构建“前后贯通、相互衔接、逐步进阶、学科交叉”引导式项目培养模式,开拓出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新工科”建设发展要求及工科特色的人才培养路径,为地方工科院校新工科教学改革建设和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新工科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一流新工科人才的重要内容之一.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开展新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是高等学校工科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和实践的有益探索.本文以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思政教学为例,通过调研教师教学课程思政实践现状并结合教学工作经验积累,探讨该课程教学融入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分析新形势下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对于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梁玉华,女,1956年11月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民盟盟员,副教授,1982年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地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分配到贵州教育学院地理系工作。1983年9月在北京教育学院进修“地球概论”;1984年5月在上海教育学院参加“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培训。从1983年至今,主要担任“气象学与气候学”、“中学地理教学法”等课程的教学。在17载的教学生涯中,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努力钻研业务及教育理论,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效果良好。发表学术论文主要有《流域系统———概念和方法》,该文章获中国华城信息网络科技信息研究中心“最新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17.
《气象学与气候学》是地理专业的重点课程.但《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内容较为抽象,是地理专业教学的一个难点。本主要探讨了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直观性教学法则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从而达到教师易于教,学生易于学、乐于学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阐述相关背景的基础上,首先从理论教学与项目实践同步、教学内容的专题模块化与综合实践相结合、案例内容的单元模块化构建与综合实践相结合、案例扩展复现与研讨相结合四个方面论述了新工科背景下研究生“模式识别”课程“一体三面”式教学改革实践,然后对新工科背景下研究生“模式识别”课程“一体三面”式教学改革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课程内容与学科方向的有效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新知识的渴求两方面着手,提出了一些教学改革的探索。依据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中心的指导原则,结合《纳米材料与技术》目前的教学现状,从教学内容的设定、"互联网+"、"新工科"背景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提出课程与专业融合、"互联网+"课程与传统课程教学下的优势互补以及"新工科"背景下的知识更新,这些措施将对复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农业气象学》是电大开放教育园艺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文根据新时期远程开放教育教学体系改革和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新要求,针对《农业气象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依据课程教学的要求,结合地域特点提出了教学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