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福建省沿海城市宁德市为研究对象,选取高程、坡向、坡度、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水域缓冲区6个指标作为评价要素,采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加权叠加法进行生态敏感性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水域缓冲区为宁德市生态敏感性最大影响因子,高程为宁德市生态敏感性最小影响因子。极敏感区占宁德市总面积的8.72%,高度敏感区占总面积的22.61%,中度敏感区占总面积的37.07%,轻度敏感区占总面积的22.41%,极轻敏感区占总面积的9.18%。整体来看,空间分布大致呈现西北向东南逐步递减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运用遥感/GIS技术,选择土地利用类型、高程、坡度、植被覆盖、所在流域与丹江口水库距离等5个因子,采用因子加权叠加法,对十堰市规划区生态敏感性进行分析. 按敏感度的高低将规划区划分为高敏感区、中敏感区、低敏感区和不敏感区4级,并提出分区保护与发展的建议,为规划区城乡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支撑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池州市是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生态环境条件优越,但是,生态敏感区广布,并出现生态脆弱区.在分析池州市生态敏感区分布、发展变化趋势及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敏感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加强宣传教育与保护管理,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帮助生态敏感区发展地方经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加大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充分发挥生态村的示范作用,以生态村镇建设促进生态敏感区的建设;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4.
根据生态敏感区的内涵,将池州市生态敏感区分为三种类型,即:范围包括各类自然保护区、石灰岩山地区和沿江洲圩区及湿地区的最敏感区;范围包括各类园地的敏感区;范围包括除水田和居民点以外的其他生态类型区的弱敏感区.在分析池州市生态敏感区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池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池州市生态敏感区开发与保护的主要对策:(1)科学划分生态敏感区类型,因地制宜制定开发与保护对策;(2)以生态旅游和绿色农产品开发为核心,整合区域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5.
构建生态网络能够促进区域生物流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以嘉鱼县为研究对象,运用MSPA分析法、景观连通性提取生态源地,通过空间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综合阻力面,基于电路理论提取生态廊道、生态夹点和障碍点,构建研究区生态网络。结果表明:共提取生态源地面积230.33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2.59%),生态廊道30条,生态夹点23个,障碍点16个。其中,面积较大的源地斑块多分布在水体区域,而中部和西南区域较为分散,生态廊道分布不均且跨度较大。在后期城市生态建设中,可结合生态夹点、障碍点的位置进行城市绿地增设和障碍区修复,提高研究区生态网络连通性,促进区域生物流动。  相似文献   

6.
以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叠加作为技术支持,结合景观生态学格局指数的计算,研究了重庆璧山宏观水土流失的空间生态格局现状。结果表明:水土流失占全县面积97.19%,土地以坡耕地、水田利用方式为主,同时二者分布有较大的侵蚀面积;各侵蚀等级均有一定面积分布,整体侵蚀景观多样性、均匀度较高,没有优势要素存在;各侵蚀等级的破碎化较为严重,轻度、中度侵蚀分布较为集中,因此璧山县水土保持工作将是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任务,需要给予更多的投入。  相似文献   

7.
黑河流域1995-2014年县域水资源压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县域水资源压力评价对流域水资源管理有重要意义。基于半分布式的SWAT水文模型和Man-Kendall检测,使用1995-2014年的统计数据,从水资源的用水总量、生态用水、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4方面构建县域水资源利用评价体系,分析黑河流域县域水资源压力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县域水资源压力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甘州区水资源总压力最大,其次是额济纳旗和山丹。甘州和额济纳旗水资源总压力归因于过高的生产用水,而山丹水资源总压力归因于流域内最高的生态用水量。临泽和民乐的水资源压力接近可承载的极限。在变化趋势方面,祁连、肃南、高台、山丹和额济纳的生态用水压力1995-2014年呈现下降趋势,肃南下降速率最大;其他县域呈现上升趋势,甘州上升速率最大。祁连、肃南、甘州、山丹和民乐等生产用水压力呈现下降趋势;临泽、高台、肃州、嘉峪关、金塔和额济纳旗表现上升趋势。生活用水压力除肃南和甘州外,所有县域显著性增加。县域水资源压力的时空差异是县域气候、经济、人口、农业、植被、政策和城市化进程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和权衡的结果,水资源管理者和决策者需要根据县情采取不同的水资源管理政策。本研究为评价干旱和半干旱区县域水资源压力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8.
赤泥堆场是氧化铝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强碱性固体废弃物的堆存场所,是一种特殊的退化生态系统。选取华北地区3个典型赤泥堆场,开展植被调查及物种多样性研究,发现赤泥堆放20年后,出现先锋植物入侵现象。调查区域仅25种植物,隶属10科22属,其中禾本科和菊科植物占植物物种数的52%;草本植物占植物物种数的88%,其中一年生植物占物种数的56%;赤泥堆场植被稀疏、单位面积物种极少、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较低,群落组成和结构简单,植物群落类型主要为虎尾草+狗牙根群落、虫实+狗尾草群落。狗牙根具有生长快、分布广、耐盐碱、适应性强等特点,可作为赤泥堆场植被重建先锋物种。研究结果为赤泥堆场生态修复和耐性植物的筛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梳理生态文明的内涵和系统构成的基础上,讨论生态文明的主要特征,初步概括生态文明建设及其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理论依据,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经济、社会和谐、生态保障等5个层面,选取20个要素指标,构建了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污染场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及其生态风险,以华中某铅冶炼场地为研究对象,检测土壤As、Cd、Cr、Cu、Hg、Ni、Pb和Zn 8种元素,利用ArcGIS对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进行插值分析,采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污染状况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铅冶炼场地重金属污染严重,土壤As、Pb、Cr含量超标率分别为80%、50%和50%;表层土壤空间分布为局部点状污染,电解车间土壤重金属含量较高,主要与冶炼废渣堆存有关;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显示Pb、As为重度污染水平,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发现As、Cd、Hg和Pb处于极强危害等级,这表明Pb、As、Hg、Cd是该铅冶炼场地修复的目标污染物。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跨市供水普遍,全省有18个跨市供水水源地,年供水量占全省城镇集中式饮用水供水量的40%;大伙房输水二期工程的建成并投入使用后,跨市饮用水源供水范围将进一步扩大,跨市年供水量占全省年供水量的65%。以大伙房水源为例,分析辽宁省跨界水源地的发展困境,总结进行跨界饮用水源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并提出建立跨界饮用水源生态补偿政策的基本思路和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府对旅游产业的态度直接影响地方旅游产业的地位.本文从政府工作报告、旅游局、政府网站、旅游网站和旅游经济地位5个方面分析辽宁县域政府对于旅游产业的态度,并以此作为评价县域旅游产业地位的依据.结果显示,辽宁44县域旅游产业地位划分为5个层次:优秀层次的有7县域;良好层次的有9县域;中等层次的有1 0县域;基本层次的有8县域;差层次的有1 0县域.辽宁县域旅游产业地位的空间格局为“辽东地区旅游产业地位高,辽中地区旅游产业地位低”.  相似文献   

13.
生态足迹模型是度量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法,运用它对吉林省可持续发展状况的评价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为吉林省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利用生态足迹模型研究了吉林省1978-2002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运用回归分析对吉林省2004-2016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做出了预测。结果表明:1978-2002年,吉林省人均生态足迹从1.090 hm2增加到2.457 hm2,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45%;人均生态承载力从1.210 hm2下降到1.096hm2,年均下降率为0.4%。除1978、1980年存在生态盈余,其余年份均是生态赤字,且生态赤字总体呈扩大趋势。2004-2016年,吉林省人均生态足迹年平均增长率将达到1.99%,人均生态承载力下降率达0.5%。探讨了生态足迹模型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尚需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中国县域城镇生态治理从社会主义诞生到今天的整个历史过程,对我国县域城镇生态治理中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梳理和分析,探寻各阶段的治理目标和治理手段,进而梳理出县域生态治理的演化逻辑,以期给现阶段的生态治理以新的思路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我国社会发展总布局的高度。为有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应当加强对生态保护思想的宣传教育,促进全社会生态保护意识的形成,进行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体系等制度改革,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规划,丰富和提升生态管理方法,组织和动员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公民等全社会的力量投身生态文明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16.
确定水生生态系统最小生态需水量,可实现区域水生生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选取河流、湖泊和湿地三个因子,在明确区域划分范围的基础上,河流因子采用最小月平均径流法和间接植物蒸腾法,湖泊因子采用蒸发需水量法及利用湖泊面积水深所得的自身需水量和生物需水量方法,湿地因子采用水热平衡方法,建立宿州市水生生态系统最小生态需水量计算模型。可知2012年宿州市河流最小生态需水量是0.75亿m3,河道内为0.62亿m3,河道外为0.13亿m3;湖泊最小生态需水量为0.61亿m3,其中湖泊自身需水量是0.25亿m3,蒸发需水量为0.24亿m3,生物栖息地需水量0.12亿m3;湿地最小生态需水量为0.18亿m3。最终得出宿州市水生生态系统最小生态需水量为1.54亿m3,需关注河流水资源的合理规划和生态利用。  相似文献   

17.
1.城市管治在玉溪市整体布局和道路规划中的应用 玉溪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充分考虑到城市的长期发展效益.其具体思路是将居住区向北发展,把工业区建在市南研和镇一带.将居住区和工业区划分开来,科学控制城市无序蔓延,合理界定城市空间生长边界,有利于为城市未来发展保留充足余地,也有助于保护东风水库及龙马山一带生态敏感区,为创建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该山水工程以保证国家生态安全为目标,基于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类型等,形成对生态景观格局演替规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的农产品供给、生物多样性和水源涵养的综合评价。基于评价结果,结合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服务功能,将辽河流域(浑太水系)分为西露天矿及周边地区矿山生态修复区、浑河流域森林生态修复及水环境治理区、太子河流域生态修复区、汤河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修复与水质保障区、葠窝水库工农业水源区矿山生态修复与水质提升区、辽河口水环境生态修复区、辽河口湿地生态恢复区等七大生态保护修复单元,通过修复矿山生态环境、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增强水源涵养能力、保护辽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等措施,保证区域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为类似的山水项目评价分析和修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湖泊型流域在长江流域的面积占比超30%,其生态用地的变化对长江水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基于长江水系229个湖泊型流域1980-2015年7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生态用地面积及其占比、改进的综合动态度、转移矩阵和空间运算等方法,分析近几十年长江水系湖泊型流域生态用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湖泊型流域生态用地变化呈现...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由此,学术界掀起了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研究的热潮.学者们围绕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构成内容、 基本现状、影响因素及培育路径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至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为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进而带动并提升国民整体的生态文明素养,未来的研究需要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培育路径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