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哲学解释学是以理解为核心话语的,它的理解观为思考教师参与课程评价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哲学解释学看来,教师参与课程评价是一个理解的过程,是以教师的“成见”为前提和基础的。教师通过与课程设计者“视界融合”,以“对话”为途径实现自己对课程的理解性评价。  相似文献   

2.
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评价是检验课程思政效果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以导游业务课程为例,构建学生、教师和专家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从学生"学"和教师"教"两个方面检验德育目标的达成程度.教师从学生内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外在的行为表现两个方面评价学生"学"的效果;学生从对"课程思政"满意度和自我认知的教育效果两个方面评价教师"教"的效果;专家考核课程思政实施全过程,以评价教师"教"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评价以“工具理性为价值取向”,导致课程评价侧重认知目标,忽视情感与态度目标的达成;强调以预设目标为尺度,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价,评价由专家、教师完全操纵,学生成为评价的旁观者。本研究以多元化评价作为小学数学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提倡一种动态的多元化课程评价观——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元化;注重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采用定性描述为主的方式呈现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质性研究方法,对60所中小学教师评价执行面临的困境分析发现,当前中小学教师评价执行的困境表现出制度“嵌入性”特征,可概括为教师评价新任务与其嵌入旧环境之间的矛盾。该矛盾在评价主体维度表现为“质性评价改革与‘人情’文化环境的矛盾”;在评价内容维度表现为“‘育人’导向与‘唯升学’社会舆情的矛盾”;在评价方式维度表现为“绩效评价改革与‘预期式’激励机制的矛盾”。鉴于制度所嵌入环境的复杂性和顽固性,建议从制度设计和执行过程入手突破评价执行困境:正视“人情”文化以实现制度与文化博弈共生;提升教学效益以弥合“唯升学”与“育人”分歧;加强绩效工资监督落实以推进“优劳优酬”。  相似文献   

5.
李建平 《福建教育》2003,(9B):26-29
为了推动中小学评价与考试改革,研究和解决评价改革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教育部于2000年成立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评价研究。项目组,由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董奇教授主持。两年来,“评价项目组”组织全国各地的有关专家及一线教师,积极开展研讨与培训活动,就评价改革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研究,为实验区评价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专业支持。  相似文献   

6.
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是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基础.以高职计算机共同课课程为例,在深入分析该课程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和评价中的实际问题,构建并实施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通过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教师对“教”、“学”的评价促使教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7.
蒋明玉 《河北教育》2009,(12):31-32
当前,为避免“以考定评”、“以分论英雄”等错误做法的延续,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早对学生评价作了重新定位:倡导发展性评价。笔者认为,这种仅仅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的定位,由于没有考虑到教师的因素,所以无论课程改革、考试改革得多么轰轰烈烈,但收效甚微,仍旧跳不出“以分论英雄”的怪圈。因此,完善教师评价制度,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本次课程改革中评价改革是一项重要内容,涉及面广,既有课程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又有对学校的评价,我校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为指导,将评价改革的重点聚焦在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课程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课堂教学评价是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课程实施的导航器。在课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要从传统的“评教”转到“评学”上来,以此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全文论述了课堂评价重在“评学”的意义,并对怎样“评学”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0.
肖斯敏 《考试周刊》2009,(44):151-153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教学手段,对多媒体教学水平的评价在高校评价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多媒体课件和教师教学水平是多媒体教学中两大评价体系。本文围绕“多媒体课件”、“课程”、“教师”、“学生”四点一线,以发展的教育评价观,建立科学合理的多媒体课件评价指标体系和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多媒体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以提高高校多媒体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1.
1.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方面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可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教师评价是发展性评价。近年来,人们已逐步认识到发挥教师评价的激励改进和导向功能的重要,“以评促改(建)”,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发展性教师评价思想的科学运用指日可待。但是,传统语文教学评价还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课程》2006,(2):61-61
日前,“苏教版课标初中语文第四期全国培训暨语文课程评价研讨会”在京举行。本次研讨会由江苏教育出版社、江苏母语课程教材研究所、海淀区教委、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联合主办,来自全国各地课改实验区的600多名语文课程专家、省市级教研员、一线语文教师云集北京京丰宾馆,从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学生学习形成性评价、学生学业质量评价等角度,就新课程“语文课程评价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相似文献   

13.
美国“临床”教师教育理念对教育硕士课程建构产生了重要影响,它颠覆了传统的“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师教育课程建构模式,形成了由课程主导系统、支持系统、评价系统三大系统有机整合而成的“临床”型课程建构新模式,鲜明地凸显出以“临床实践”为核心交织安排理论课程和实验室课程、重视临床伙伴关系和教师教育者团队等课程支持系统的建构、通过外部“临床标准”和实践取向的内部评价为课程导向及提供保障等特征。美国“临床”型教育硕士课程建构模式对于我国推进实践取向的教育硕士课程改革提供了诸多启示,尝试建构以“临床实践”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促进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深度融合、构建大学与中小学之间的新型伙伴关系、加强教师教育专业社团建设、推进实践导向的课程评价改革是我国教育硕士课程改革的可能路向。  相似文献   

14.
王营 《当代教育科学》2003,(6):46-47,5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机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发展性教师评价就是根据这一要求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师评价制度。近年来,我校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构建发展性教师评价机制为重点,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推动了学校可持续发展。一、立足现实,树立“以教师发展为本”的观念我校地处宁阳县城中心,现有40个教学班,在校…  相似文献   

15.
针对“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如何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评价”这一课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实施评价,首先要从观念上转变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传统评价,更多地关注对教学的主体——学生的评价;其次,在进行具体评价时,提出了采用由专家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和教师自己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16.
论高职院校校内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应建立以社会职业能力为特色的“多元化”校内学生质量评价体系,以专家、学生和教师自评为主体的“多主体”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系、部教学组织为主的“多层次”教学组织管理质量评价体系以及多侧面专业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反思课程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有关课程改革的理论、文章也是应时而生,大量地“创生”着,其中也不乏课程评价理论的论述。审视时下的课程评价理论,我们发现,几乎无一例外地表现为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这是课程评价的全部吗?如果不是,课程评价还应该包含什么内容呢?我们的课程评价理论为什么只集中于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原因何在?在新一轮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校教师应该如何对课程进行有效地评价?本文试图对以上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一孔之见,以求教于各位学者同仁。一、课程…  相似文献   

18.
郑凯钟 《师道》2005,(10):24-2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取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因此。注重教师、学生、专家、多主体参与评课,能从多角度为教师的发展提供策略与途径,引领教师在反思中前行。  相似文献   

19.
教师“评价认同”,是教师对施加于自身的以“人”属性及价值实现为目的的“本源性”教师评价所产生的心理认可和赞同,以及对以多元化评价目标、主体、内容及形式为具体表现的“多维性”教师评价产生的认可与赞同。它通过教师对评价觉知、审视与思悟的过程表现为一种促进教师“全面、和谐、持续”发展的源于内部的“内生力”。教师评价通过“评价认同”促进教师发展,体现着“内生力”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实施中的学生评价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启动以来,教育评价改革就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各国家级和省级实验区都在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和学校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许多研究与探索。为了总结与分享实验区的成功经验,发现评价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探讨进一步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途径,从本期开始,本刊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董奇教授主持)联合开办《新课程与教育评价改革》专栏,刊登该项目组专家撰写的文章,聚焦和剖析新课程实施中的教育评价改革,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