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吃作为饮食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当地的社会生活风貌和地方特色文化.小吃名称的英译对于促进文化的对外宣传与交流起着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贵州小吃名称的文本类型、命名特点及翻译原则,并且从目的论视角出发对贵州小吃名称的英译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政府外宣文本的英译在对外交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目标读者了解我国的窗口。但此类文本的英译存在诸多问题。文章首先界定了此类文本,然后就英译过程中出现的失误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对此类文本特点认识不足、译者自身语言因素、语用失误及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是导致交际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周姗姗 《海外英语》2022,(16):49-51
旅游景点名称作为旅游景区的重要标志,其汉英翻译问题分析对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城市知名度的提升有重要作用。景点的介绍和翻译是促进旅游业对外发展的关键性工作,研究旅游景点名称的翻译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旅游景点名称的翻译是旅游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研究解决好旅游翻译的相关问题,旅游景点名称的英译是其中重要一环,应当给予充分重视。笔者以杭州西湖景区灵隐寺为例,试探讨其景点名称的英译。笔者认为,灵隐寺景点名称的英译存在信息不对等以及表达结构不对等的问题,可通过实例分析的方式,就相关问题提出基本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有多所高等院校,如何把它们的中文名称翻译成英语,是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文章对它们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并提出了一些看法:大学名称的英译既要考虑权威词典的释义,又要根据各个大学、学院的实际情况及大学、学院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来译。  相似文献   

5.
中国面食源远流长,种类繁多,虽然对中餐菜肴名称的英译的这类研究的文章已经有很多,但是对于中国面食名称的英译还没有具体的研究。本文是从功能目的论的角度,来探讨中国面食名称的英译问题,并且结合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这一点,来思考怎样翻译中国的面食名称才可以为外国人更好的接受。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大、中城市公示语的英译十分混乱,本文以若干城市街道公示语名称的翻译为案例,探讨汉语公示语的英译方法及技巧。  相似文献   

7.
翻译是助力中国文化走向国际、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旅游业是我国文化对外传播的主要窗口之一,旅游文本的英译极为重要.受思维方式、神话历史、社会人文等方面差异的影响,旅游文本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存在诸多困难.基于此,探究了旅游文本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以期更好地助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严复的"信达雅"三原则自提出以来就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文本的翻译。本文选取了杭州西湖十景名称三个版本的英译,试分析译文是否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并提出了译文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9.
高凤鸣 《海外英语》2020,(8):17-18,21
随着我国高校国际化进程日渐展开,高校网页英译也引起了较多关注,但中国一些高校网站英译存在表达不够本土化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国际交流进程.高校国际招生网页英译是提高国内高校在国外知名度的重要途径,该研究以Wmatrix为语料分析工具,通过自建中、美高校英文网页有关"招生一栏"文本的两个小型语料库,将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对比两者在语义、词频、词性三方面的异同,以期更好地服务于中国高校英文网页文本翻译建设.  相似文献   

10.
研究统计了《黄帝内经》李照国英译本中"黄"的英译,发现"黄"在文本中有不同语义,译者对相应文本的英译处理得当.但通过考察,研究认为"黄"在形容面色体征时不宜直译为"yellow",同时也与译者商榷"雌黄"与书名中"黄帝"的英译.  相似文献   

11.
旅游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旅游景点的英语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景点名称的英译让国外游客更容易理解景点的文化内涵。该文基于跨文化视角分析了旅游景点名称的英译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方法和策略,指出只有正确处理旅游景点翻译的文化差异才能把我国建设为"世界旅游强国"。  相似文献   

12.
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是世界闻名的佛教圣地,一直吸引着来自海外的众多游客。因为佛教文化文本的特殊性,景区内的部分英译文本存在不规范、误译及缺失等现象。在德国功能目的论的指导下,本文将对景区英译文本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研究,提出对佛教人物、佛教建筑、佛教术语等三个方面的英译建议,以促进树立景区良好的对外宣传形象。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外交流的有力载体,壮族特色文本的翻译作为一种语言文字服务应追求符合读者需求。在新修辞学框架内,以理查兹"有效交流"思想为指导,从新修辞学视角,研究以《中国壮族谚语2000条》中英对照本为例的壮族特色文本的英译,以期为少数民族文本的英译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旅游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旅游景点的英语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景点名称的英译让国外游客更容易理解景点的文化内涵。该文基于跨文化视角分析了旅游景点名称的英译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方法和策略。指出只有正确处理旅游景点翻译的文化差异才能把我国建设为“世界旅游强国”。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行政区划中,大中型城市均设有市辖区。很多市辖区的名称都蕴涵着丰富的内容,与所属城市的历史渊源、名胜古迹、城市人文特色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是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的文化现象。一、我国市辖区名称的类型1.历史型此类市辖区的名称与所属城市的历史渊源有关。如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因许昌在三国时期为魏  相似文献   

16.
叶佳雯 《海外英语》2022,(21):52-54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作为岭南文化乃至中华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宣传媒介,在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陶瓷枕作为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特色展品之一,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文章以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陶瓷枕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现有陶瓷枕名称与简介部分的翻译缺陷,探讨了接受美学视阈下该类英译文本的基本翻译策略及建议,旨在提高博物馆英译文本质量,推动岭南文化的对外交流与传播。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语料库方法,依据批评话语分析理论,从高频实义词、第一人称代词"we"以及情态动词等典型词汇应用的角度切入,并与美国国情咨文进行对照,分析2000—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文本的语言特征及其文本效果,即英译文本所塑造的关于说话主体的看法或印象。研究表明,《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文本中,高频实义词和we的应用成功描写了中国政府奋发图强、脚踏实地和积极有为等特征。我们认为,《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文本所塑造的关于中国政府的上述印象是译者翻译策略与方法应用和中国政府的作为等因素影响的产物;《政府工作报告》及其英译应当尽量少用高量值情态动词和无主句,以缩短中国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心理距离。  相似文献   

18.
景点(区)名称属于地点名称,是特定景点(区)的标志,具有提示性、指示性等功能,但它与一般地名并不完全相同,往往和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相联系.作为景点(区)的核心要素,旅游文本英译中,景点名称的英译是很重要的环节,是景点介绍文本翻译的点睛之笔,翻译时既要准确理解源语基本信息,还要传达其特定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要采取"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充分传达源语语义和文化色彩,达到的翻译的功能和目的.  相似文献   

19.
黎万梅 《英语广场》2022,(34):19-23
我国迅速发展的旅游业对外宣材料的英译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外宣材料的英译本作为一种旅游文本,是推广及介绍中国旅游资源的手段,是吸引国外游客感知中华悠久文化、激发他们来华旅游的兴趣的重要载体,也是向世人展示我国形象的重要窗口。本文结合平行文本分析策略及外宣材料的英译原则,通过对比分析图册《什刹海》中的中英文,对旅游宣传材料的英译策略进行深入的探索,以期为相关领域的译者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0.
在花腰傣婚俗文化内容的英译过程中,如何对婚俗文化负载词汇进行恰到好处的英译,是个关键的问原则与技巧。本文对此类文本的英译研究,能有助于云南特有少数民族群体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