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聪  王悦  王磊 《管理学刊》2022,(4):65-79
消除相对贫困是后小康时代我国贫困治理的主要目标,而传统以家庭为单位测度贫困时往往会忽略家庭内部资源分配的性别差异问题。基于家庭内部资源分配视角,分别从家庭与个人两个层面测算多维相对贫困指数,分析不同层面上多维相对贫困的识别偏差与性别差异,并探究不同性别类型的家庭与个人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多维相对贫困的家庭与个人层面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识别偏差,在被识别为非贫困的家庭中,仍有15.05%的个人处于多维相对贫困状态。家庭层面男性户主与女性户主家庭不存在多维相对贫困的显著差异,但个人层面存在女性更贫困的问题,以家庭为单位的测度还会掩盖女性在就业、教育及健康指标上的劣势地位。家庭劳动力不足是影响家庭与个人多维相对贫困的共性原因,由家庭规模导致的家庭内部资源分配不均可能是个人层面女性陷入贫困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数字乡村作为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是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内生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的过程,已成为全面小康时代农村多维相对贫困治理和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本文将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发布的数字乡村指数和中国家庭追最调查数据(CFPS)进行匹配,实证考察数字乡村对农村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乡村能显著减缓农村多维相对贫困,经过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从不同贫困维度来看,数字乡村对收入、生活、教育、健康、资产和获得感六个不同贫困维度的影响效应存在显著的异质性特征;从区域差异来看,数字乡村对农村多维相对贫困的缓解效应具有区域差异性,东部地区的缓解效应在贫困剥夺得分较低维度发挥得更充分,而中西部在更高贫困维度和深度的减贫效应更明显;机制识别检验发现,数字乡村通过推动乡村经济、生活、治理和基础设施数字化渠道发挥多维减贫效应。  相似文献   

3.
农民数字化贫困自我归因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本文通过对安徽东至县、甘肃天祝县和天津静海县农村数字化贫困田野研究的访谈文本数据进行扎根理论研究,归纳出中国农村居民数字化贫困的常见归因类型:数字化能力、数字化努力、数字化情境和社会支持。数字化能力的缺失归纳为四种情况:数字化生理能力、数字化经济能力、数字化心理能力和数字化素养的缺失,这四种能力的缺失组合起来形成了数字化能力贫困的不同情形。数字化努力包含投入到数字化行为中的时间及基于此积累的使用经验。数字化情境是数字化贫困个体所处的信息基础设施、社会规范(风俗习惯、道德规范及传统认知)和运气。社会支持是数字化贫困个体从社会关系和社会机构中获得的物质支持与情感支持。本文构建了农村居民数字化脱贫动态模型,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数字化脱贫策略。图1。表5。参考文献30。  相似文献   

4.
数字金融的长尾效应是缓解农村相对贫困的重要线索之一。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在精准识别我国农村多维相对贫困的基础上,系统考察数字金融发展对我国农村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显著缓解了农村多维相对贫困的发生,且主要作用于低人力资本水平家庭和相对贫困指数较高的家庭,具有较强的长尾效应。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在客观上有助于促进农村相对贫困家庭金融活动参与并缓解其信贷融资约束,在主观上有助于提升农村相对贫困家庭的主观社会地位,增强其面对未来的信心。研究为精准识别我国农村相对贫困提供了方法论基础,并为利用数字金融工具构建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市场机遇信息搜索中对个体查找的优先度评判问题,提出一套市场机遇信息声望评价模型,该模型包含距离性(搜寻者与被搜寻者的距离)和权威性(个体提供市场机遇信息的能力)两个测度指标。综合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自行设计的AuthorityRank算法来计算市场机遇信息声望,并搜集某商业银行的调研数据,进行算法的运用和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市场化浪潮的冲击,乡村公共性日益萎缩,熟人社会日益式微,相对贫困问题凸显。如何组织多元主体参与、激活村庄内生秩序是目前我国乡村贫困治理亟需解决的实践问题。文章以熟人社会为乡村治理的切入点,深入挖掘能人治村的减贫实践,利用PSM与中介效应模型重新诠释熟人社会在贫困治理中的中介作用,来尝试梳理能人治村促进农村相对贫困减缓的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剔除设定偏差和混杂因素影响的情况下,PSM结果更加凸显能人治村减缓农村相对贫困程度的稳健性,能人治村是我国乡村治理发展的必然趋势;MA中介效应模型估计结果显示,提高公共治理能力更能发挥熟人社会关系的中介作用来降低农户相对贫困,中介机制的分析显示,熟人社会关系的内生机制嵌入公共治理可以凝聚多元主体共识、激活个体参与意识、重塑村庄公共性以降低相对贫困。本文的研究结论集中体现了提升农村公共治理能力、促进乡村社会互惠互利传统价值回归的迫切性,明确提出营造能人治村的政策环境、重塑公共服务合作治理体系、加强乡村德治建设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关注“数字中国”背景下农村居民数字贫困的成因、状态及其关系结构,研究样本是来自山西省晋中市左权、灵石、太谷、和顺、榆社五县的50位农村居民,采用一对一深度访谈方法获取田野调查数据,通过质性编码进行探索性分析。结果表明:①当前农村居民数字贫困状态重点表现为数字化物质贫困、数字化素养贫困和数字化意识贫困三个方面;②农村居民数字贫困成因包含数字化努力不足、数字化支持欠缺以及数字化体验不佳三个维度;③三种数字贫困成因对数字贫困状态形成10条作用路径,其中既包括三种成因维度对数字贫困状态的直接影响,也包含以其中某个维度作为中介变量形成的间接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农村居民数字贫困成因与状态之间的关系结构模型。研究发现,数字化体验为数字贫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研究空间与消减实践土壤,基于前述质性分析,本文从信息生态理论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综合视角提出了我国实施农村居民数字贫困消减行动的若干建议。图1。表6。参考文献49。  相似文献   

8.
企业市场机遇信息声望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市场机遇信息搜索中对个体查找的优先度评判问题,提出一套市场机遇信息声望评价模型,该模型包含距离性(搜寻者与被搜寻者的距离)和权威性(个体提供市场机遇信息的能力)两个测度指标。综合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自行设计的AuthorityRank算法来计算市场机遇信息声望,并搜集某商业银行的调研数据,进行算法的运用和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9.
档案广角     
《湖北档案》2006,(4):1-1
中国卫生部近日公布了2005年城乡居民生病死亡原因的调查。据30个市和78个县(县级市)死因(ICD—10)统计,2005年城市居民前十位死因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病、损伤及中毒、消化系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泌尿生殖系病、精神障碍、神经系病,前十位死因合计占死亡总数的92.0%。与城市比较,农村居民前十位死因及顺位有所不同,为呼吸系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损伤及中毒、消化系病、泌尿生殖系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肺结核、精神障碍,前十位死因合计占死亡总数的91.9%。  相似文献   

10.
农村居民政治参与是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善治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然而,目前我国农村居民政治参与水平还有待提高,那么进一步探讨农村居民政治参与影响因素显得格外重要。因此,本文基于2017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相关数据,构建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以探讨不同媒体使用情况与农村居民政治参与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媒体使用情况对农村居民政治参与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其中报纸、广播和电视使用情况显著正向促进农村居民政治参与,而互联网使用情况显著负向影响农村居民政治参与;同时不同媒体使用情况对农村和城市居民政治参与的影响具有异质性。  相似文献   

11.
问题意识实际上是责任意识的衍生,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回答问题,提供建设性意见,积极推动问题的解决,是媒体应有的功能.青年记者是新闻队伍中的新生力量,媒体培养青年记者的问题意识对自身发展至关重要.广义的问题意识可分为三个层面:(1)一种问题性的思维品质,体现了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也反映了个体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2)一种意识到的认知不平衡状态,即个体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难以用已有认知结构解决问题时,由此所产生的一种困惑、探索的状态;(3)元认知对认知活动的监控、调整、评估能力,表现出个体的反思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新发展格局下乡村振兴战略与数字经济发展的多重机遇叠加,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提供了历史性机遇,而数字技能提升是把握该机遇的重要前提。文章基于信息贫困视角,以数字技能为着力点,探析在农村数字经济发展以及乡村振兴进程中如何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从信息贫困背景下数字技能与农村居民收入的现状出发,厘清其内在逻辑,通过县级横截面数据实证分析数字技能提升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并探讨信息贫困背景下农村居民数字技能提升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逻辑斯蒂回归分析方法、田野调查之焦点小组和一对一深度访谈等方法,以CFPS 2008年调查数据库和访谈文本数据为依据,从宏观统计和微观层面分析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因素及年龄等变量对数字贫困社群实现向数字中产社群的信息社会流动关键行为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数字贫困社群实现信息社会流动的关键行为受到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的正向影响,受到年龄变量的反向影响;社会因素(含社会资本、社会地位感知等)对于该行为的影响在京沪粤宏观层面不显著,但从京津晋的社会个体层面可以找到二者相关性的证据.在此基础上提出教育、经济发展和公益信息制度方面的公共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计算机专业教材建设的现状,从"以学生为中心"、"国际观"以及"系统能力培养"等三个层面详细论述了新时期计算机专业教材建设的多维视角,并对基于多维属性的教材建设实践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5.
从2010年开始,甘肃省天水市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农村卫生院所,在市县(区)医疗卫生和档案部门的帮助指导下,全面建立起规范化的城乡居民健康档案。截至目前,已采集240多万居民健康信息,建档覆盖率为77.8%。其中,农村居民建档率为76.43%,城镇居民民建档率为93.60%。  相似文献   

16.
针对贫困地区乡村社会中存在的"文化贫困陷阱",文章认为促进贫困地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打破文化贫困陷阱的关键。文章使用大量调查数据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与非贫困农村居民相比,贫困农村居民不积极主动参加精神文化汲取和健康提升的活动,使得农村贫困居民难以摆脱贫困;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活动提供中,政府既是主要的组织者,又是主要的出资者;村庄文化基础设施缺乏管护资金;政府出资支持、村集体自行组织的文化活动对村民具有较高的吸引力;文化娱乐类民间组织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乡村公共文化供给不足的问题;互联网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多文化娱乐选择。基于这些研究,提出促进贫困地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正萍 《大观周刊》2011,(13):161-162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英语(英语作为外语)词汇教学的主要途径,提出了大学英语多维词汇教学模式。笔者强调,应该采用多维的方法如交际词汇教学,词汇短语教学方法,语法翻译教学法以及音频语种的方法,应该通过任务的设计和上下文的构建方来提高学习者的词汇量和语言掌握能力能力。  相似文献   

18.
脱困与图书馆的泛平民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能力贫困和知识贫困的分析 ,认为图书馆的泛平民教育是使贫困者脱离贫困的途径之一 ,并对平民教育、泛平民教育的内容、方法进行了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意义]现有研究进行技术融合差异度测度时仅在分类号层面开展、尚未涉及到分类号背后的技术语义内涵层面,且泰对测度方法的效果进行对比,对此,本研究从揭示技术语义的角度进行技术融合差异度测度方法研究和效果比较研究,助力其方法论的完善.[方法/过程]表示学习技术能够利用海量先验知识计算研究对象的语义差异,因此,提出基于...  相似文献   

20.
知识贫困及其对弱势群体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王子舟 《图书馆》2006,(4):10-16
知识贫困是社会个体自身知识存量不足而导致的发现、获取、交流、利用知识能力的匮乏。通过本文提出的知识贫困衡量方法,可以了解社会个体和国家、地区人口的知识贫困状况。我国人口的知识贫困现象还很严重。知识贫困对弱势群体的影响至深,它不仅是生成弱势群体的深层原因,也是弱势群体难以摆脱其弱势地位的巨大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