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论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及语言哲学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言语行为理论由奥斯汀提出,经塞尔的完善与发展,已成为哲学、语言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更是现代语用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从使用和交际的角度研究语言的意义,为认识言外之力的本质提供了独到的解释方法。塞尔关注语言和心智的关系,认为意义必须联系存在于言语行为中的意向性来解释。探讨了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及其所蕴含的语言哲学观。  相似文献   

2.
言语行为理论是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于20世纪50年代末所提出的,美国语言哲学家塞尔在批判奥斯汀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并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看塞尔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对奥斯汀行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对意义理论的发展.间接行为理论的提出。  相似文献   

3.
曹小菊 《考试周刊》2011,(75):32-33
奥斯汀是公认的"牛津日常语言学派"的领袖人物,是当代英国著名哲学家,在英美哲学界有很大影响。概念和言语行为理论是他对哲学和语言学的原创性、永久性的贡献。他勇于对传统的哲学观点提出质疑,以其精细的语言现象学方法观察日常语言,区分了施为句和表述句,提出了言语行为三分说,认为说话就是做事,从而改变了人们对语言、世界和心智之间关系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英国哲学家奥斯汀于1955年在哈佛大学的讲座中提出言语行为理论,指出使用语言是人类语言交际的一个普遍现象,概括介绍了言语行为的理论知识、理论的发展过程及言语行为的哲学思想和特点。  相似文献   

5.
李勤 《文教资料》2006,(14):140-141
本文对言语行为理论做了一个综述,并从言语交际中非常普遍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入手,说明话语的隐含意义都是语境决定的,语境制约着语力。文章还对言语行为理论存在的问题做了一个粗浅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维特根斯坦先后提出两种迥然有别的哲学思想,对西方哲学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此被称为“哲学家的哲学家”“哲学史上的转折点”。文章着重阐释其后期以语言游戏观为基础的语言哲学思想,并深入探讨这一全新哲学观对言语行为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言语行为理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语行为理论是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Austin)于20世纪50年代末首先提出的,美国语言哲学家塞尔(Searle)在批判奥斯汀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并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相似文献   

8.
言语行为理论的提出,打破了逻辑一语义学的真假崇拜,赋予语言“以言行事”的功能。然而奥斯汀通过引出“严肃/不严肃”的二元对立,又将无法有效述行的虚构话语给边缘化了。德里达以解构主义惯有的游戏式作风,颠覆了这一组等级对立。他对非严肃虚构话语的关注,对意义开放性的强调,呼唤着人们重新审视文学这一边缘话语。  相似文献   

9.
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为言语行为提供了语言哲学基础,阐明了言语行为分类的原则和标准,提出了间接言语理论。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对具体言语分析以及跨文化语言交流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婷 《文教资料》2009,(26):38-40
言语行为理论由Austin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后由Seade继承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一套更加完整的言语行为理论.此理论已成为哲学、语言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尤其是现代语用学的核心课题之一.本文对两位学者就言语行为理论所作的研究进行了总结评析,并指出了其作用与不足.  相似文献   

11.
言语行为理论下的翻译等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语行为理论认为一个人在说话时,同时实施三种行为:叙事行为(Locutionary act)、施事行为(illocutionary act)和成事行为(perlocutionary act)。依据这一理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努力使译文和原文在施事行为(作者的真实意图)、叙事行为(语言形式)、成事行为(表达效果或产生的交际后果)三个方面的绝对等值。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在三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译者应该舍弃原文的叙事行为,而追求译文与原文在实施行为和成事行为方面的等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介绍了言语行为理论及其发展状况,阐明将该理论应用于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要性,并对如何将该理论应用于英语口语教学作出探讨,以期对英语口语教学带来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言语行为理论认为说话和做事是统一的,它对英语教学有很大的启发意义,有助于改变教学中重语法轻听说,重知识轻运用的倾向。本文从"学生主体"的发话行为,"教师主导"的行事行为,和"师生互动"的取效行为三方面论述了该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谚语的独特性使得谚语的翻译问题一直是翻译领域的研究课题。从语用学中的言语行为理论视角对谚语的翻译进行探索性思考,结果表明言语行为理论,尤其是其中的"言外之意"能对谚语的翻译实践有积极影响,它能帮助译者正确理解原意,并在恰当地将其转换为目标语言方面具有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回顾J.L.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的历史根源,来阐明其理论及其特点;其中主要涉及索绪尔的结构语言学观点,巴赫金反结构主义观点及其影响。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虽然克服了语言(langue)在特定社会语境中的束缚,使语言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仍然存在局限性而被塞尔(John R.Seade)进行了演化。  相似文献   

16.
间接言语行为——有效的语用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莉 《台州学院学报》2006,28(5):57-59,64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与会话原则密不可分,间接言语行为作为语用策略的使用动因大致包括:维持礼貌交往,增强话语力度,弥补表达缺陷等交际功能,另外,修辞格在间接言语行为中的妙用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及其影响,论述了西方应用语言学界是如何将这一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及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目的在于厘清外语教师对这一理论的理解和认识,帮助他们在语言教学中正确运用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通过对《红楼梦》前80回对话中的间接言语行为的语境分析研讨,从说话人的性别、神态、体态、生活经历、性格特点、听话人的身份地位、说话双方的语言知识以及交际时的场合、外部世界可以感知的信息、长短期记忆中可以提取的信息等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