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羽 《天中学刊》2023,(6):101-108
梅花被视为宋代的国花,但就象征意义而言,南宋梅花的“君子之喻”和北宋松木的“君子之喻”一脉相承。松木自先秦起就是国家栋梁的代表符号,贴合北宋文人的审美意识,有“君子树”之称。随着宋室向南方地域的转移、南宋文人审美标准的变化,梅花在文人创作中逐渐取代松木,成为“君子”的代表。松木的“栋梁之才”与梅实的“和羹之用”对应,于实用价值上衍生出“治世”的文化寓意,对它们的君子内涵提供了支撑。梅花与松木“君子之喻”的差异,体现了两宋文人社会生活环境的差异,“君子之喻”从松木向梅花的过渡,是时代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2.
山上与山下     
在同一条石板小道上,上山的人和下山的人擦肩而过。上山的人虽然汗流浃背,但兴致勃勃,并主动地和下山的人打招呼:“山上好玩吗?”下山的人疲惫不堪,连连摇头:“一座破庙,几尊菩萨,没意思。”上山的人不以为然:“噢,是吗,上去看看再说。”说完擦一把汗继续向上攀登。过了一段时间这拨上山的人下来了,又碰上另一拨兴致勃勃向山上爬的人:“山上好玩吗?”“一座破庙,几尊菩  相似文献   

3.
尾道三女士     
汪国真的诗,我读过许多,淡忘非少,唯有一段,其神髓历久弥新:“有些往事我们应当忘却,譬如痛苦和忧郁,有些往事我们需要铭记,譬如美好的回忆。”漱户内海之滨尾道市的三位女士——松木和代、城一枝、吉田崇子,在我心中烙下的形象,正是那诗中的后半段。 早在读大学的时候,一个任译员的机会,我有幸与松木和城这两位善良、开郎的女士相识,她们是“中日友好之翼访华团”的成员。热诚大度的松木女士,看我生性单纯、嗜好读写,其后,便赠我两套崭新的《日本文学全集》。我写大学毕业论文所需之参考书,也主要是由松木女士预先提供的。还记得,为了表示对松木女士的感激之情,深秋里,我曾随信寄去一枚精心采自明泽湖畔火红的枫叶。  相似文献   

4.
作为学校“红领巾”播音员可以先练习一些简单的绕口令,如《山羊上山》:“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水牛下水,水没水牛腰。”练习绕口令,一是要找出是什么字显得绕口。如《山羊上山》中是“山”字和“水”字,只要把这两个字说清楚了,就基本上掌握这个绕口令的要点了;  相似文献   

5.
一、四课《老山界》第十自然段:“打听前面的路程,知道前面有一个地方叫雷公岩,很陡,上山三十里,下山十五里,再前面才是塘坊边。”一句,“上山三十里,下山十五里”的不应是雷公岩,而是整个老山界。文章开头就说“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17页第二自然段也说“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谓雷公岩的,果然陡极了……”可见,“上山三十里,下山十五里”指的是整个老山界;雷公岩只是上山中途的一个极陡的山岩。因此原文  相似文献   

6.
上山与下山     
《阅读与鉴赏》2008,(7):47-47
在同一条石板小道上,上山的人和下山的人擦肩而过。上山的人虽汗流浃背,但却兴致勃勃,并主动地和下山的人打招呼:“山上好玩吗?”下山的人疲惫不堪,连连摇头:“一座破庙,几尊菩萨,没意思。”上山的人不以为然:“噢,是嘛,上去看看再说。”说完擦一把汗继续向上攀登。  相似文献   

7.
<正> 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迈出的第一步,是从湘赣边秋收起义受挫后“引兵井风”开始的。在此之前,他已萌发了到农村开展武装斗争的“上山”思想。本文试就毛泽东“上山”思想的渊源。付诸实践的起点,以及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关系等问题谈些看法。 一、毛泽东“上山”思想产生的渊源 毛泽东萌发去农村开展武装斗争的时间,可以确定为1927年年中。马日事变后,革命形势日趋紧张,客观上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寻求新的革命出路。中央和湖南省委的一些同志  相似文献   

8.
上山与下山     
:彝橇条燕燕黑艇绝鑫袅豁咒谧怒)考仿”“一座破庙,几尊菩萨,“嘎是吗?上丢看看再座破腻一九尊菩萨,没意思。”上山的不以为然:仔噢、是吗?上去看看再说e’’说完擦一把汗继续喻上鲁登。过了一段时间,这拨上山的下来了,v砒扛立挤朴痴的一_杯种各禅的人下类_日复一日,’tu“上仁不断有人牛去·_也木断有年复一年,上山的和下山的,就这琳报赎除.功不答别人恨么i草_(陈飘摘自《农民文摘》上山与下山@汪金友  相似文献   

9.
<正>在一些景区内,滑竿(两人抬的一种轿子)是常见的交通工具,为的是方便一些游客上山。抬轿的人被人们称为轿夫。近段时间,轿夫这个原本远离大众视野的职业两次被推上网络“热搜”。先是一名年轻博主因为坐轿上山遭遇网络暴力,一些网友谴责他:“大家都生而为人,你凭什么花钱践踏他人的尊严?”后有女子雇轿夫抬狗上山,再次引发风波,相较此前,这次更让一些网友不爽:“怎么能让人为狗服务?”“人的尊严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0.
我的蚕宝宝     
在杭州西溪湿地的“桑蚕馆”,我看到一条条白色的蚕宝宝在绿色的桑叶上缓缓蠕动,可爱极了!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动员妈妈给我买。妈妈说,蚕宝宝很难养的,要买就买快要“上山”的吧。“上山”是指蚕宝宝长到一定时期就停止吃东西,爬到蔟上吐丝做茧。  相似文献   

11.
小三三上山     
小三三,1小小山,一二三,爬上山。小兰脚下踩小山。小山头上顶小三。小三唱歌小山和,小山回声小兰听,“小兰一;-”吓得小三跑下山。小三三上山@刘利平  相似文献   

12.
泉水丁冬     
“上山,看泉水去!”外婆和表弟表妹这样子对我说的时候,我还将信将疑地问了一句:“这里的山也会有泉水?”“呵呵,只要是山,大山小山都有泉水啊!”外婆紧了紧背在背后的肩袋,把登山装向下拉了拉。看来,他们真的要上山接泉水了。  相似文献   

13.
《蜜之哀伤》是主要由老作家上山和金鱼的对话而构成的灵异怪诞小说,“蜜”一般指“蜜月”,即指老作家上山和既是金鱼又是女性赤井赤子之间的短暂而又恩爱的“蜜月”期;“哀伤”是日本文学主题精神,身体欠佳的老作家和死期临近的金鱼恩爱,女“幽灵”田村百合子生前与外面还有情人的男友之间关系和另一个女“幽灵”生前与老作家和后来结婚男友之间关系无不充满“哀伤”和“无常”。  相似文献   

14.
算算自己在个人业务竞赛、指导学生参赛等方面的成绩,想竞聘“小学高级教师”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上山支教。这是我们学区的“高压政策”:未满40周岁的女教师必须上山支教才能竞聘“小高”职称。  相似文献   

15.
听一听还记得吗?《狼来了》里那个放羊牧童,两次戏弄山下村民,说“狼来了!”村民们不顾一切,扛着锄头上山却扑了个空;而第三次真的狼来了的时候,尽管牧童声嘶力竭地喊“狼来了,快来打狼啊”,村民们却怎么也不上山了。于是,牧童的  相似文献   

16.
在“平原—国家”的叙事范式中,山地族群长期以来被看作“国家边缘”的族群,故有“文明不上山”一说。通过对岷江上游高山峡谷区域羌族的社会变迁进行历史考察,可以看出,羌族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生存策略。羌族的社会变迁说明了山地族群的现实需求是一种动态发展的状态。在全球化、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对山地族群之一的羌族来说,现代文明早已上山。  相似文献   

17.
一天,朱哈问老婆:“死人与活人有什么区别?”她说:“一个人死了,手脚都冰凉。”在冬季的一天,朱哈上山打柴,他手脚都冻得冰冷。他想起老婆说的话,认为自己已经死了。  相似文献   

18.
故事回家了     
在上山采药还是一项蛮热门的活动的古代,卜先生的老娘病倒了。卜先生忙去“宝芝林”药房给她抓药。掌柜的才听药名就双手一摊:“您来得不巧,正缺货哪。得七天才到——您要等不及,不如自己上山挖去?”卜先生当然等不及,人命关天哪。他问清楚了那味草药可能出现的地点,就马上赶去了。  相似文献   

19.
狄马 《新读写》2011,(10):36-37
以往谈论《水浒》的人,喜欢拿林冲说事,说林冲是“官逼民反”的典型例子。其实,林冲不能算真正的“民”。有人考证,“八十万禁军教头”至少相当于国防部士兵训练局的校级军官。因而.林冲上山不能叫“宫逼民反”,只能叫“官逼官反”。除了“官逼官反”外,梁山上还有一种类型叫“民逼官反”。以前出于“政治正确”的考虑,总是渲染前者的残酷和黑暗,而对后一种却有意无意地回避了。其实二者一样残酷,一样黑暗。秦明上山就是个典型例子。  相似文献   

20.
吕伟超 《师道》2011,(1):38-40
出身乡下的我,在城市生活了多年,却依然向往乡村。认为只有那里,才是最适宜居住的地方;只有农民,才是世界上最为高尚的职业。每到寒暑假,我都会回到农村。上山挖笋,下乡种菜,偷得浮生半日闲,重拾乡居生活的诗意与纯朴。可“上山”与“下乡”连在一起,就成了一个承载着太多爱与哀愁的历史名词,四十多年前那场声势浩大的“上山下乡”运动,影响了整整一代知识青年的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