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提起《背影》,人们就会想起朱自清,提起朱自清,人们也会立刻想起《背影》一文。这正如吴晗同志所说:“《背影》虽然只有一千五百字,却历久传诵,有感人至深的力量。这篇文章被选为中学语文教材,在中学生心目中‘朱自清’三个字已和《背影》成为不可分的一体了。”读过这篇文章者无不被这样一个背影所吸引:“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作者正是抓住这一感人至深的形象,自然而然而又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深厚、诚挚的父子深情的。  相似文献   

2.
《背影》中,朱自清和他父亲之间的那种诚挚感情,特别是父亲那种至爱,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但是,也似乎给人们留下这样的一些疑问: 其一,“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可是父亲却硬要送我”过长江到浦口,并且送“我”上车,“拣定”座位,然后一再嘱咐“我”以至“我心里暗笑他的迂”。可是,父亲的这种关心爱护还不满足,他还要那样艰难地越过铁路去买桔子,一直到把桔子送到“我”身边,他才现出“很轻松”的样子。作者这简单的叙述中,不说明父亲对儿子的爱太超乎寻常了吗?太过份了吗?这种感情的实质又是什么呢? 其二,作品中的“我”对父亲的爱,开始是很不理解的,处处认为父亲的行为不大漂亮而“暗笑  相似文献   

3.
4.
<正>朱自清是著名散文大家,其作品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意境悠远,深受读者喜爱。他的回忆性散文《背影》潜藏着独特的情思,本文拟从情感隔膜与沉重之爱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情感隔膜《背影》中的情感渲染是有目共睹的,文章刻画出父亲对儿子的疼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爱的怀念,这是一种双向流动的爱,具有生命的温度和力量。但是在这种“爱”的背后其实还隐含着更多不为人知的细节,透过这些细节,  相似文献   

5.
在这里,笔者不想对《父子情》一文“高品位的爱和爱的回报”的主题进行探讨,不想对作品“情动于衷而溢于言,自然浑朴天成”的语言特点去仔细揣摩,只想对文章组材上的特点及稍难理解的句子试述一孔之见,以就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6.
《父子情》写于1989年,距老舍先生去世有二十多年了,舒乙也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但回忆起多年以前父子相处的往事,舒乙还是满怀感激与深情。老舍是一位“平民味”很浓的文化名人。舒乙的这篇文章,记录下老舍作为一位父亲的种种处事方式,给我们的感觉与老舍给我们的固有印象是相符的。这篇文章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散文力作,文章抓住父亲的背影展开描写,在朴实的文字里表现了浓浓的父爱,表达了父子之情的深厚感情。在这篇文章中能够体现出作者灵活的语言驾驭能力,在感受文章主旨的同时,学习作者的语言艺术,对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写作技巧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8.
仔细研读,就能发现惜影》中隐含着一组数字:1、2、3、4、5。一抱橘子。父亲怕我路上口渴,不顾年高体胖,“穿过铁道”,“爬上那边的月台”,为我买回了一抱橘子。这橘子就是父亲对儿子的爱心。  相似文献   

9.
望地中海,她身材健壮,双臀浑圆。她为何眺望,此时的感念如何,我们因不能看见她正面的表情而无从猜想。当代著名作家莫怀戚和他的学生曾对这幅画进行过饶有兴味的欣赏:在学生们各抒己见的发言后,老师说:“我感到这幅画,表达了达利对盖拉的感觉:她的真实的肉体美,和她精神气质上的神秘意味,盖拉的人体和神韵——她所处的时间与空间,都是超现实的。”这些背影几乎都是女性的、裸裎的,题目本身是无言的、没有任何和其他背影不同之处,但是艺术家通过他们把自己的艺术观念、审美理想间接乃至深刻地表现出来了,诸如:人性、自由、爱欲等。中国新时期…  相似文献   

10.
人们常说 :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这话不错。同是写父亲的文章 ,舒乙的《父子情》和朱自清的《背影》就不相同。我觉得读《背影》时很激动 ,几乎要热泪盈眶 ;而读《父子情》却真悲伤 ,也许会长泪挂腮。那么 ,《父子情》因何而令人如此 ?第一 ,精心选材 ,小事不小。我们看到作者从记事起到父亲去世的 30多年 ,所写的事情都是一些家庭琐事 ,但这些小事却把父子深情表达得很深切。如 ,写父亲加入到抗战洪流中 ,五六年少见 ,一见面“他抬起一只手臂 ,摸摸我的头”,深挚的爱尽在不言中。我们知道老舍先生结婚很晚 (34岁 ) ,一个晚婚晚育的人 ,…  相似文献   

11.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背影》,成文于1925年10月,记录了1917年冬天,作者奔丧完毕,父子在浦口依依惜别的情景.文章以朴素的语言、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情感,流传于世,感动了千万读者.文学创作,往往凝聚了作家一生的学识与生活.品读文学作品,读者与作家进行的是精神层面的交流,不仅可以读到作者成文时的思考,更能读出作者的人...  相似文献   

12.
《背影》     
正~~  相似文献   

13.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经久不衰,作为传统篇目历年来被编入中学语文教材,其中纯朴深厚的父子情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但是许多老师在引导学生欣赏课文时,只注重了父亲朴实的背影和朴实的感情,却忽略了铺垫这一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15.
现在的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被称为是抱大的一代,让人担忧的一代。任性、自私、怕吃苦、图安逸,这是一些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的毛病,因此加强情感教育已迫在眉睫。充分利用现行教材中的篇章,使课堂成为对学生情感教育的主阵地是当务之急。中学生的情感丰富,但往往也非常脆弱,且易波动,这与他们的环境及生理、心理特点有关。在诸多感情中,亲情乃人之天性,是人类一切感情的基础。爱父母进而会爱他人,爱家庭、爱集体、爱祖国。现以《背影》教学为例,谈谈对热爱父母情感的教育。《背影》是平中见奇,朴中见巧的艺术精品。学生在自学中…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为什么父亲要坚持送‘我’?为什么父亲非要亲自去为‘我’买几个并不那么必要的橘子?以及对文中作者第二次落泪和第三次落泪的理解这三个问题出发,结合朱自清与父亲之间的过节,对文章进行再解读,以便更好地感悟在作者多次落泪的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情感。  相似文献   

17.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经久不衰,作为传统篇目历年来被编入中学语文教材,其中纯朴深厚的父子情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但是许多老师在引导学生欣赏课文时,只注重了父亲朴实的背影和朴实的感情,却忽略了铺垫这一重要内容。试想,文章开篇点题,“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而后并没有紧锣密鼓地去直接写背影,而是宕开一笔,从家境写起,为什么?作者的意图很明显,这是为写父亲在蓄势。其一,营造特定的环境。人物的活动需要特定的场景,祖母死了,父亲还亏空变卖典质,办丧事又欠新债,还要出门谋生,真是祸不单行,家境甚是惨淡。在这样的情景下,父亲…  相似文献   

18.
孙惠 《现代语文》2013,(11):43-44
一个转身,一个父亲的背影,让我们体会到了人世间的沧桑与真情。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一篇经典美文,它所选取的题材是生活中常见的父亲送别儿子离去的情景。  相似文献   

19.
1989年5月号的《人民学》杂志是一期散专号,杂志的副主编周明先生约我写一篇关于老舍先生的散,我便写了这一篇,取名《父子情》。章的开头,我先给父亲定了一个位,说他不是“慈父”型的人,也不是“严父”型的,而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人。透过这个简单的交待,我想说明,要想给老舍先生简单地定个位,  相似文献   

20.
《班主任之友》是所有班主任的良师益友和得力助手。在我校,《班主任之友》被学校领导指定为班主任的必读刊物,并且人手一册。2002年第二期,拙作《羊肉情结》在贵刊“文艺长廊”发表,我更为编者以质取文的风格所感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