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让朗诵飞翔     
司庆强 《教育文汇》2006,(12):53-53
佳文,如果不朗诵,就如精美的钢琴没人演奏。要朗诵,就得苦下心思,细细揣摩,读得就要像寒山寺的钟声那样神韵袅袅,不绝于耳。要想读好,我觉得,最好要配上乐曲。这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对文本是真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书声朗朗。从古至今,朗诵一直是学好语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三分文章七分读”,很难想象,没有朗诵的语文课会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我在三湖学区做过一个调查,五成以上的学生对课文朗诵尤其是诗歌朗诵有兴趣。学习诗歌,朗诵自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朗诵好一首诗,就必须掌握朗诵技巧,如语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个朗诵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下面举两个例子谈谈这方面的技巧。例1《春晓》这是一首格律诗,朗诵这首诗时,应该…  相似文献   

3.
古诗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了解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笔者在教学中也不断地探寻古诗文教学之路,现以《登高》为例,谈谈对古诗文教学的探索。一、引领学生走进作者创造的形象世界 正常的诗歌教学,教师总是在一上课就先介绍作者背景,来个“知人论世”,以期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诗歌。而我这节《登高》诗歌课堂教学没有遵循这些,而是一开始,我踏着《登高》的配乐朗诵录音走上讲台,与学生一起聆听著名播音员乔臻精彩的朗诵。朗诵一结束,我就伴着刚刚播放的乐曲纵情朗诵《登高》。在学生沉浸在我的朗诵声中时,我再伴音乐纵情朗读我改写的小散文:今年秋天格外萧瑟。天显得那么高远,秋风急得要去与朋友团圆。而我,站在这山巅看着这一切,感受着秋的寒意。远处的河洲清清,沙岸上空有成群的白鸟低空回翔,相依相偎。我只身一人听着猿的哀啼,替我诉说着无尽的心事。抬头,那叶一点一点凋零,一片一片落下,悄无声息。可,又被无情的秋风卷起,纷纷扬扬,无边无际,直到消失在我的视线中。低头,长江奔流不息,江水奔腾澎湃,不停向前。谁知是否有尽头,是否有人正和我有一样的感受?我只身一人在万里外漂泊,常年客居他乡,中秋节只能仰天长望,糟酒下肚,只为忘记孤独。自晚年来,这身子一日不如一日,今日尚能独自登山,我深感万幸。时世的艰难,生活的困苦,让我恨得鬓发早已如霜般苍白。可谁能懂?而今,将酒举起,却只能停在嘴边。我的身体已经受不了了。连糟酒都不能喝了……现在在这高山之上,看着空旷辽阔的景色,看着秋的凄凉,我的心疼痛不止。  相似文献   

4.
朗诵与写作     
从上小学起,我就喜欢朗诵。汉语的魅力在朗诵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好的文章会给人一种欣赏音乐的感觉,比如朗诵鲁迅的《雪》、朱自清的《背影》,你感觉是在听一首如泣如诉的小提琴曲;而朗诵苏轼的《赤壁赋》和王勃的《滕王阁序》,你感觉是在听一首气势磅礴的交响乐。  相似文献   

5.
朗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是比较常见的,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朗诵活动来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认知。尤其是在语文这种以语言文本教学为主的科目中,教师要去引导学生利用语言、感知文本,用读与诵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我感知思维已经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教师在进行朗诵引导方面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的。本文就目前高中语文教学内容,来简要论述朗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朗诵与写作     
从上小学起,我就喜欢朗诵。汉语的魅力在朗诵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好的文章会给人一种欣赏音乐的感觉.比如朗诵鲁迅的《雪》、朱自清的《背影》,你感觉是在听一首如泣如诉的小提琴曲;而朗诵苏轼的《赤壁赋》和王勃的《滕王阁序》,你感觉是在听一首气势磅礴的交响乐。  相似文献   

7.
少年中国梦     
朗诵: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领唱:我是你心中的期盼,在你梦中起航;接力棒紧握手上,火炬引领前进的方向。我要把梦想放飞蓝天,让鲜艳的旗帜更高飘扬。  相似文献   

8.
古典诗词中常出现一些乐曲名称,如“折杨柳”、“梅花落”等,而这些乐曲又往往有特定的含义、情感或寓意,且对全诗的整体意象或情感表达有直接的作用。因此,鉴赏古典诗词时,就一定要注意这些乐曲并把握寓意。  相似文献   

9.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伯牙子期,佳话流传。《伯牙绝弦》选自《列子·汤问》,全文虽不足百字,但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在反复研读文本之后,我确定教学目标为引导学生体会“三美”:一是文言文的简洁、流畅,朗诵时的节奏之韵美:二是伯牙和子期被夸大到极致的友情之凄美;三是《高山流水》乐曲之幽美。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香菱学诗一节中,作者通过黛玉的口表达了自己的一些学习心得,"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它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律......"由此可见,古人对朗诵学习法的看重。同样朗诵教学法在现代教学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朗诵教学就有非常明确的规定。但现实的朗诵课如何呢?  相似文献   

11.
创意生活     
《今日中学生》2013,(32):49
夜光太空被套,在黑暗的环境下即可发光,展现出各种太空飞船和星球,带你进入神秘的太空梦幻之旅。由SEMdesign设计的一款化妆镜,在镜子的一旁集成了一块小的放大镜,可以放大局部细节,让你在画眼线、戴耳环时能够轻松应对。Jackpen是一个插在iPhone耳机接口上的防尘塞,将它拔出调头插入,即可变成一支圆珠笔,握着iPhone就能写字了。这款智能钱包内置4个轮子,当你缺钱时向它伸手,它会自动逃跑,借助传感器还可规避障碍物。如强行抓来,它就会自动发邮件跟你妈告状!当你有钱时,它会主动靠近,在播放"欢乐曲"的同时,朗诵亚马逊销售排行榜,来刺激你的消费。  相似文献   

12.
朗诵与写作     
从上小学起,我就喜欢朗诵.汉语的魅力在朗涌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好的文章会给人一种欣赏音乐的感觉,比如朗诵鲁迅的<雪>、朱自清的<背影>,你感觉是在听一首如泣如诉的小提琴曲;而朗诵苏轼的<赤壁赋>和王勃的<滕王阁序>,你感觉是在听一首气势磅礴的交响乐.  相似文献   

13.
朗诵的二度创作是对朗诵文本理解、感受、想象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表达手段,把诉诸于视觉的文字符号变为诉诸于听觉的声音符号的过程。它既是对朗诵文本的展现和再延伸,也是对朗诵文本的升华和重塑。朗诵者可以从选择作品、理解作品、表现作品几方面入手进行二度创作。  相似文献   

14.
爱者之贻     
假如你一定要倾心于我,你的生活就会充满忧虑。我的家在十字路口,房门洞开着,我心不在焉——因为我在歌唱。假如你一定要倾心于我,我决不会用我的心来回报。倘若我的歌儿是爱的海誓山盟,请你原谅,当乐曲平息时,我的信证也不复存在,因为隆冬季节,谁会恪守五月的誓约?  相似文献   

15.
诗人小麻雀     
因为我在厕所上写了“歪诗”,几乎在一夜之间,我就再次成为全校名人。以前,可能还有个别的同学不认识我,这下可好,全都认识“诗人小麻雀”了。我常看见别班的同学对我指指点点,我常听见大家热情地称我为“诗人”。我的脸上经常发烧。我觉得对不起五(2)班,对不起我们第四小组,更对不起班主任李老师。我在寻找一切机会,想尽一切办法,决心把我造成的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决心把我就要到手的小红花夺回来。机会终于来了!学校要举办一次诗歌创作与朗诵比赛,要求必须是朗诵自己创作的诗歌———有了这一条限制,难度当然也就增大了…  相似文献   

16.
当同学们满怀深情朗诵他们写下的诗篇时,离别的愁绪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泪光中,我来到了沸腾的操场。“243,加油。”“234,必胜。”场上是激烈的竞争,场下是热烈的呐喊……球赛结束了,我的嗓子喊哑了,我们输了,队员们的眼中含着泪水:“甘老师,我们下次一定要赢。”泪光中,我来到了安静的教室。“心存善念,帮助他人,幸福自己。如果我们把零花钱积攒起来,我们就能帮助一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一角、两角、一块、五块……我们的爱心捐款一天天在增加,同学们比以前更懂得了关心和友爱。泪光中,我来到了中心花园。“你认…  相似文献   

17.
朗诵是语言艺术的一朵奇葩,它开创了有声语言的审美空间,成功的朗诵不仅要深入领会作品内涵,还应该能够驾驭各种朗诵技巧,停顿就是朗诵过程中对文本进行艺术加工的技巧之一,它能给文学作品再创作带来超乎想象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快刀青衣 《成长》2007,(1):23-25
莹用一种残酷中带着怜悯的眼神看着我:“你有没有听过张小娴的一句名言?”我摇了摇头。她柔和地朗诵道:“爱情并不复杂,来来去去不过三个字,不是你好吗,我爱你,我恨你,便是对不起,算了吧,分手吧。”  相似文献   

19.
快乐就好     
在育儿道路上,我从不要求孩子成为最棒的,只希望他根据自己的兴趣尽量做好。虽然要求不高,但并不代表无所作为,相反,我懂得量体裁衣、恰如其分。那年六一儿童节,儿子所在的幼儿园要进行朗诵比赛。邻居家的小男孩乐乐和儿子在一个班。那天,他妈妈特地跑来问我:听说有个单独朗诵的环节,你儿子报名了吗?见我摇头,她  相似文献   

20.
朗诵是语言艺术的一朵奇葩,它开创了有声语言的审美空间,成功的朗诵不仅要深入领会作品内涵,还应该能够驾驭各种朗诵技巧,停顿就是朗诵过程中对文本进行艺术加工的技巧之一,它能给文学作品再创作带来超乎想象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