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2年8月1日,记者从曾国藩学堂获悉,曾国藩学堂国学丛书之《曾氏家风与教育》一书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晚清一代大儒曾国藩,是传统文化集大成者,从一介书生成为一代名帅、晚清名相,被毛泽东、蒋介石推崇,其鸿篇大著《曾国藩家书》流芳百世,其家书家训影响深远,影响曾氏家族一代又一代后人,曾氏后裔如曾纪泽成为晚清著名外交家,曾约农担任台湾东海大学校长,曾昭燏担任南京博物  相似文献   

2.
曾国藩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但是比起曾国藩在政治事业上所获得的成功,他在家庭教育上获得的成功明显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而曾国藩家庭教育的成功离不开一样东西,那便是"书"。曾国藩一生坚持读书,"读书"二字贯穿了其生命的始终,不但为子孙后代树立了一个好榜样,更为用为家族的繁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曾国藩未曾写过读书方面的专著,但其读书理念在《曾国藩家书》中依稀可见,并随着家书流传后世。本文仅就曾国藩的读书理念进行分析研究,以探讨其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3.
《曾国藩家书》历来被认为是个人修身齐家的经典范本,在社会影响极大。若仔细审读《家书》,则会发现其记述更暗含一定的军事史料价值。湘军围攻吉安时,战事不顺,曾国藩告诫曾国荃切勿鲁莽,围城打援,最终攻占吉安;靖港、湘潭之战后,曾国藩在家书中记载了西征的太平军因错判形势导致失去攻取长沙绝好机会的细节;安庆争夺战中,曾国藩在家书中记述了"洋船"出入安庆城接济太平军的情况,并由此反映出曾国藩在战争前后对于外国事务心态转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闲暇时读曾国藩的《教子家书》。书中不少关于读书的真知灼见,或取之于前贤,或来自于曾公融会贯通、自成一家的心得。  相似文献   

5.
曾国藩教子家书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国藩之后曾氏家族代有英才,曾国藩家书特别是教子家书在华人中影响非常大。其基本内容是教育子女在修身、读书、事功等方面如何去做.至今这本家书对我们教育后代仍有许多值得借鉴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曾国藩》一书的艺术成就,并对其中隐含的哲学与历史问题加以讨论。曾国藩与林则徐基本上是同一类人,在吸收外来新事物方面,曾超过林;无情的历史逻辑使其成为镇压太平军的刽子手。太平军夺取天京后,洪秀全等事实上已经形成一个新皇族;起义军内部和清延内部,双方都发生过内讧;太平军失败的原因值得进一步研究,以圣经、上帝为信仰成了自我孤立的重大因素。  相似文献   

7.
《曾国藩家书》的内容大到做官治国、修身治学,小到持家交友,是一部智慧之书。更蕴含着丰富的家庭和谐的思想内涵。家庭则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家庭和谐也是社会和谐的一大基础。《曾国藩家书》中所蕴涵的家庭和谐的内容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统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刻的时代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曾国藩家训诗文书法美育思想述论陈水根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是清王朝的大臣,曾组织湘军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在政治上需要批判处很多。他留下了很多著作,其中《教子书》、《与弟书》集中反映了他的家训思想。在他的家训思想中,有很多关于诗文、...  相似文献   

9.
近代以来.人们对曾国藩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毁誉参半,正如章太炎先生的评价:“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他因镇压太平天国.有人送他绰号“曾剃头”,又因天津教案.得了“卖国贼”的恶名。然而在清政府眼中.他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在国人的心目中,他的《曾国藩家书》可谓惊世之作。1969年,毛泽东评价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相似文献   

10.
近阅曾国藩家书及日记,有感于其家训思想是可育人,特取其精华,以飨各位。本文从持家、治学、修身三方面论述其家训思想,并将曾氏家训与《觑氏家训》作比较。  相似文献   

11.
《曾国藩家书》中有许多用人之道的精辟见解,简而概之。曾氏用人就是八个字:广揽、慎用、勤教、严绳。  相似文献   

12.
曾国藩,清朝第一重臣。他一生治学严谨,著述颇丰。其著述条理畅达,见地深邃,自成一家之说。由于曾国藩家书丰富的蕴含,健康的内容,使其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曾国藩家书》包含了十分丰富的训导其子弟读书的真实思想:读书之道要有志、有识、有恒、读书之道贵在专,读书之道当谦恭,他还提出一些具体的读书方法,这些训学思想对我们进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辽宁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名人家书经典》是一部传承家书文化的立意高远、感情真挚的好书.书中收入的有: 《人生处处有真情:陶行知家书》 《道是无情却有情:曾国藩家书》 《一山一水总关情:左宗棠家书》 《说不尽的是苦情:郁达夫家书》 《红尘万丈不了情:徐志摩家书》 《生生不息着亲情:闻一多家书》 《大浪过后见纯情:鲁迅家书》 《生斯世何必无情:严复家书》 可以看出,家书贯穿一个"情"字:真情、亲情、纯情.千言万语总是情,情义无价.家书中包含着浓浓的真情,同时也凝聚了做人、处事的智慧.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进步,家书这种亲人之间沟通的形式,现在似乎离我们很远了.这是进步,也是退步.  相似文献   

15.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曾门五兄弟》,写的是曾国藩兄弟五人曾国藩、曾国潢、曾国华、曾国荃和曾国葆的故事。为什么读这本书呢?是名人效应在起作用。曾国藩是一个载入中华史册的名人。曾国藩,出生于1811年,今湖南人。他是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他组建湘军,振兴清廷军政,被称为中兴第一名臣;他效法西方,坚持富国强兵,堪为洋务运动先驱;他在义理考据方面,成就斐然,公推天下文章领袖;他家书一部,修身、齐家、治国,用心良苦,由此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曾国藩》一书的艺术成就,并对其中隐含的哲学与历史问题加以讨论.曾国藩与林则徐基本上是同一类人,在吸收外来新事物方面,曾超过林;无情的历史逻辑使曾成为镇压太平军的刽子手.太平军夺取天京后,洪秀全等事实上已经形成一个新皇族;起义军内部和清廷内部,双方都发生过内讧;太平军失败的原因值得进一步研究,以圣经、上帝为信仰成了自我孤立的重大因素.  相似文献   

17.
曾国藩为政求学治家之道──读《曾国藩家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国藩是中国晚清王朝的一代重臣,也是封建社会最后一位理学家。在他留下的百多万字的家书中,充分体现了他为政求学治家之道。这就是为政作官:鞠躬尽瘁,报效君王,严于律己,善于用人。求作学问:勤奋刻苦,立志有恒,要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治理家风:勤俭节约,勿骄勿奢,官宦子弟要多读书,明事理,务实事,不搞特殊化,等等。对《家书》中的这些思想,应该剔除其封建糟粕,吸取其有益成份。  相似文献   

18.
王剑 《现代语文》2009,(10):50-50
宋朝的陆象山曾说:"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什么是"涵泳"?"涵",《辞海·词语分册》的解释是"沉浸";"泳",自然就是游于水中。曾国藩在给儿子的家书中说:"涵泳者如春雨之润花,如清渠之溉稻……泳者,如鱼之游水,如人之濯足……善读书者,须视书,而视此心如花、如稻、如鱼、如濯足,庶可得之于意之表。"  相似文献   

19.
曾国藩自责     
曾国藩曾在给其九弟曾国荃的一封家书中特别谈到了自己"生平坐犯无恒的弊病,实在受害不小"。曾国藩为什么要写这封信给他的九弟呢?原来,当时曾国荃组建吉字营入援江西,而洪秀全、杨秀清内讧愈演愈烈,在这关键时刻,曾国荃却灰心懒散,"意趣不在此,兴味索然",有见异思迁之意。看到九弟如此消极抑郁,为了开导他,曾国藩给他写了一封信,特别谈到了自己曾多次坐犯无恒的弊  相似文献   

20.
1917年8月23日,毛泽东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写道:“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从现有公开的资料看,从1913年至1917年间,毛泽东仔细阅读了《曾国藩家书》和曾国藩编纂的《经史百家杂钞》等书。在韶山纪念馆里藏有毛泽东当年读过的《曾国藩家书》的四、六、七、九卷。每卷的扉页上,毛泽东题了“咏芝珍藏”四个字。如此推崇珍惜,这在毛泽东的藏书中是少见的;可见曾国藩对青年毛泽东的影响非同一般。毛泽东特别佩服曾国藩的军事才能,对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经过有着详细的了解,所以才有“独服曾文正”的感叹。后来,毛泽东上了井冈山,领导武装斗争,由文人成为军事统帅。由于他与曾国藩具有相同的文化背景和相似的早期军事生涯,这就决定了两人的军事思想有许多观点是一致的;但两人不同的阶级立场和世界观又决定了其军事思想有着深刻的分歧,下面从两个方面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