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8年,日本侵略军先后占领中国广州、武汉等城市,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此时,日军凭借空中优势,掌握了制空权,对重庆、成都、兰州、贵阳、桂林等大后方开展大轰炸。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作为当时的“川东门户”,在长达5年半的大轰炸中损失惨重。据重庆市万州区档案馆史料记载,1939年1月-1944年,日军共出动飞机679架次对万县实施轰炸,共造成1343人死亡,6778间房屋被毁。  相似文献   

2.
西山一带自明朝中叶便传闻有安葬建文帝朱允炆的所谓“天下大师墓”一说,如《长安客话》中曾引用了明代学者王在晋的观点:“建文墓在西山。闻嘉靖十五年九月,圣驾尝幸此。”又如,刘侗的《帝京景物略》中记载:“(景泰陵)又北二里,一丘一碑,碑曰天下大师之墓。仁和郎瑛曰:建文君墓也。通纪称建文自滇还京,迎入南内,号曰老佛,卒葬西山。”再如,杨士聪在《玉堂荟记》中写道:“建文帝葬处,距景帝陵不远,石碑题曰:‘天下大法师之墓’。”其后诸多北京志书中也沿袭此说,似乎是言之凿凿、铸成铁案了,事实果真如此吗?  相似文献   

3.
“老来益当奋志,再尽绵薄之力。”4月下旬,部分地市报老新闻工作者聚会四川万县,研究如何发挥老新闻工作者的作用时,都这样说。中国地市报研究会和万县日报联合召开的这次座谈会,由万县日报社做东,与会者有涪陵日报、南京日报、通川日报、自贡日报、宜昌日报和鄂西报等8家报社的13位老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4.
侯长栩.1953年8月出生,1973年参加工作.历任万县日报记者、万县地委办公室秘书。万县地委宣传部宣传科副科长、万州杂志社总编辑、万县地区文联主席,1999年1月调回三峡都市报社工作.任党委书记、社长,区委宣传部副部长,万州区文联主席,兼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地市报研究会副会长,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新闻委员会委员、重庆市文联副主席。他多次荣获全国报业系统先进个人.被万州区委、区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万州区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称号。  相似文献   

5.
广大读者十分关心时事宣传。最近我们调查了215个读者,爱看时事的有105人,占48.8%。万县罐头厂1,296名职工中,75%的读者看报都是先看时事。万县地区是川东北边远大山区。全区九县一市,由于交通不便,省报和中央报纸都来得比较晚;少则晚到一二天,多则晚到三五天;但七县一市的许多读者,可在当天看到万县日报。我们从山区特点和读者的需要出发,发挥当地小报在时间上的优势,在处理时事稿件中,注意在“快、准、编”三个方面下功夫。快,就是及时,讲求时效性。每遇大的政治活动,我们都打破常规,全编辑部统一组织力量,改平时白天编报为夜间编报。保证头天新华社的  相似文献   

6.
贾岛(779-843)字浪仙,早岁为僧,名无本,幽都(今北京市)人。“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吟成五个字,撚断数茎须。”素有“苦吟诗人”之桂冠;又有“僧推月下门”和“僧敲月下门”之锻炼,有“推敲”大师之美称。今存《长江集》十卷,存诗380首,附诗25首又10句。孙  相似文献   

7.
《中国编辑》2005,(3):96-96
【编者按】本刊2003年3月刊曾刊载太白文艺出版社资深编辑曹彦所创作的“太白人漫像”,今天,本刊又选用他创作的“一个责编笔下的作者们”为题的漫画人物像。这组漫画反映出一位责编与作者亲密良好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8.
关于李白的传说、故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经久不衰、较有影响。把这些传说、故事的来龙去脉理出头绪来,应当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一、天才与勤奋李白的才能从何而来?一说是“天生的”: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世称太白之精得之矣。(李阳冰《草堂集序》)李阳冰在李白“疾亟”之时写的这篇序,材料的来源当然与李白有关。而且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李白的话,也只有李白自己说了别人才知道。不过,此说也不完全是李白的“一家之言”,“世称”云云就是明证。李白(对酒忆贺监)诗曰:“风流资季真”,“呼我滴油八…  相似文献   

9.
李扬 《北京档案》2022,(12):55-57
<正>园林寺庙是指那些选址具有优美风景的自然环境,又在寺庙内进行过造景,除宗教功能外还可供游览与观赏的寺庙。西山地区“因山筑寺,不拘成规”,且“因势利导,运用水源”,成为京西独有的特色文化景观。[1]自明代开始,西山地区即寺庙林立。明人沈榜在《宛署杂记》中慨叹京师佛道之盛:“盖今天下二氏之居,莫盛于两都,  相似文献   

10.
提地方晚报如何围绕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做好主题报道,一直是困扰报人的一个难点。跟得太紧,容易太直、太白、太生硬,缺乏可读性,影响引导力;离得太远,又容易离当地主流有距离,不易产生吸引力。开封日报报业集团《汴梁晚报》“万里寻踪客家路”大型系列报道,为破解这一难题做出了探索。  相似文献   

11.
首届全国地区报好新闻评选,1月23日在北京揭晓。湖北孝感报系列报道《走廊坊想孝感》荣获特等奖。获一等奖的作品有:四川万县日报《农民宋本良给责任制“做生”》、广西柳州日报《还人“责任田”种己“丢荒  相似文献   

12.
在张树年先生与张人凤兄处,见到一封张元济先生于1931年7月为郑振铎先生写的介绍信。研读之下,深感这是一件难得的蕴有丰富信息的文献史料。今将自己的一点体会写出来。这封信很有点特别。用的是印有“涵芬楼制”的八行直栏旧式信笺,原文是用打字机竖打的,其上又有张元济用毛笔加的批注,但无署名。原文无标点,又用旧格式转行顶格。今试加标点,并改成现时通行格式,抄录如下。沅叔先生道席:  相似文献   

13.
燕京,即今天的北京。西周初年,燕侯吞并了蓟侯的土地,蓟城(今北京外城广安门以北和白云观一带)在燕国地位越来越重要。大致到春秋中期的燕襄公时期,蓟城就取代了燕国古都董家林(今北京房山县琉璃河镇东的董家林村周围),成为燕国都城。辽太宗会同元年(公元938年),契丹人在得到后晋石敬瑭所献的幽云十六州后,把幽州(治所在蓟城)升为五京之一,称南京。辽圣宗开泰元年(1012),改称燕京。这就是燕京之名的由来。 “燕京八景”的说法最早出自金章宗明昌年间。《金史·章宗本纪》载:“章宗在位二十年,承世宗治平日久,宇内小康,乃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治规。”由于国家富实、安定,朝野上下渐开奢靡之风。金章宗极意声色之娱,在京郊大行修造经营,并游幸品题,西山许多名胜,多与金章宗有关,如“西山八院”等。自从北宋画家宋  相似文献   

14.
关于今本《论语》的由来,学术界有不同观点,如杨伯峻先生认为,今本“基本上就是《张侯论》”;古棣等也认为古注和“近现代各种《论语》注解本依据的都是《张侯论》”。黄立振先生则认为,郑玄本“即是现行《论语》的来源”。而《张侯论》及郑玄本的由来与异同,文献又有不同的记载,前人亦有不同的认识。所以,有必要对今本《论语》的由来进行再考证。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有助于对1926年“万县惨案”的研究,特从我馆馆藏档案中,选辑了英帝国主义制造万县惨案”、万县各法团控诉英帝国主义暴行及全国各界声援、北洋政府与英国交涉等三个方面的电报,提供参考使用。 这里所选辑的电报,均未加删节,原文照录,以保持档案资料的原貌。标点为选辑者所加。错字校正及简短说明,加〔 〕;所补之字,加【 】,附于文内。  相似文献   

16.
《大观周刊》2006,(40):26-27
在昆明西山区兴苑路上,各色餐厅比肩林立,是春城美食的另一个聚集地。而矗立在这里的一品滇西山店,从成立伊始直到如今,一直以来都是这个舞台上的佼佼者,“一品滇”因其人气颇旺的西山店,也成为了这里首屈一指的品牌。一品滇西山店,身后的辉煌见证了这个品牌扎扎实实走过的每一步,走进其中,一种“家”的温馨气息迎面而来。  相似文献   

17.
元代延祐年间,四明(鄞县)程端礼著《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三卷,论者或以此为导读书目之始,或以此为“典型的,比较考究的导读书目”。今考其书,卷首《纲领》先列《白鹿洞书院教条》: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五教之目”及“修身”、“处事”、“接物”等教规。接着有《程董二先生学则》,规定“朔望之仪”如“居处必恭”、“步立必正”、“视听必端”、“言语必谨”……等。其次又有《西山真先生教子斋规》八条:学礼、学坐、学行、学立、学言、学揖、学诵、学书。《纲领》最后汇罗《朱子读书法》、《古圣人读书法》等并分条论述,阐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及“尚志、居敬、穷  相似文献   

18.
余读报刊,对于历史掌故之类,颇喜摘记一二;积久成册,常见其中有内容相类而解说迥异者,心甚疑之。今录一则公诸如下:有这样一首诗,据说是,在京作高官者的老家,因同邻居发生宅基纠纷,家里来信求援,他回诗劝解道:“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几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诗  相似文献   

19.
一、上海商界的爱国民族运动1926年9月,万县惨案爆发,当时帝国主义炮轰万县县城,并且对当时的中国普通民众进行了屠杀.这次惨案的发生,激起了中国民众的极大愤慨,当时在上海的工商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上海工商界迅速成立了反日援侨会进行反抗.到了九一八事变之时,随着日本侵占中国东北的消息传人,上海工商界又再一次引起了轩然大波.在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二天,当时的上海反日援侨会就紧急召开会议.并且在会议之后的通电中,明确向民众呼吁"团结一致,共御外侮".  相似文献   

20.
王清原 《图书馆学刊》2006,28(6):F0002-F0002
辽宁省图书馆藏有李鸿章未刊函稿一批,已装为卷轴,轴长1100厘米,高29.2厘米,由彩笺四十三叶装裱而成,凡二十六札。卷内钤有印章六枚:一为“鸿章”白文方印,钤于卷首李氏题诗末;二为“肃毅伯章”朱文,“清宫太保”白文两方印,钤于卷尾题跋末;三则因此卷曾经日本人稻叶岩吉收藏,故卷首钤有“君山精玩”朱文方印,第二十六函末又有“稻叶岩吉”白文,“君山”朱文两方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