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庄彩云  陈国宏  梁娟  侯建  蔡彬清 《科学学研究》2020,38(10):1837-1846
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连接经济”的能量,改变了传统的组织管理模式和创新方式,如何把握这一时机要素促进知识创造转化为应用经济效益值得进一步探讨。基于资源基础观和动态能力理论探讨互联网背景下企业互联网能力对知识创造绩效的触发作用和提升路径。通过对中国399家企业的调研数据发现:不同类型互联网能力对知识创造绩效路径存在差异,其中互联网业务跨越能力对知识创造绩效存在直接影响路径和以双元战略柔性为中介的间接影响路径;互联网设施运用能力和互联网运用积极立场均通过双元战略柔性的间接路径影响知识创造绩效;反应型战略柔性与前瞻型战略柔性均对知识创造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产业链信息化密度对互联网能力与反应型战略柔性之间的正向关系具有显著强化效应。  相似文献   

2.
知识基础特征可分为知识宽度和知识深度,2类知识特征各有优劣。从注意力基础视角看,企业的战略导向反映了企业注意力的配置方式。注意力配置不同时,知识基础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也会有所差异。本文以202家新创企业为样本,通过数据收集和实证分析探究战略导向(创新导向/顾客导向)对知识基础(知识宽度/知识深度)与企业绩效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具有宽度知识的新创企业,创新导向比顾客导向更有利于提高企业绩效;对于具有深度知识的新创企业,顾客导向比创新导向更有利于提高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3.
论柔性管理对挖掘企业隐性知识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柔性管理日益显现出重要性通过对企业人员、奖励机制、组织结构、生产战略、企业文化等方面柔性管理的分析,表明柔性管理能够更好地挖掘企业隐性知识.实现知识由隐性到显性的转化,创造企业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4.
企业集成创新的动因、内涵及层面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面临不确定性条件下的竞争环境,集成创新已经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和组织绩效的关键。剖析了企业集成创新的三个驱动因素和集成创新的理论内涵;基于技术、战略、知识、组织四个方面,重点分析了集成创新最为关键的集成层面,提出了集成创新的联结层面模型。  相似文献   

5.
叶江峰  任浩  郝斌 《科学学研究》2015,33(4):574-584
不同的异质性知识来源会影响到企业知识的获取成本及其整合效率,因此可能会催生不同的创新绩效。本研究选取上海、江苏和浙江261个创新类企业为样本,考察企业已有内部知识结构的异质度(内部知识异质度)、伙伴企业之间的知识异质度(外部知识异质度)分别对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以及战略柔性如何对两种关系产生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外部知识异质度对创新绩效具有倒U效应;内部知识异质度对创新绩效仅仅存在正向的线性效应,没有曲线效应;不同类型的战略柔性对内、外部知识异质度与创新绩效关系具有不同的调节效应,其中资源柔性仅仅对内部知识异质度和创新绩效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而协调柔性仅仅对外部知识异质度和创新绩效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本研究为企业利用内、外部异质性知识和提高创新绩效提供了理论解释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江旭  高山行 《情报杂志》2007,26(7):8-10
企业组建战略联盟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向合作伙伴学习并获取有价值的知识。分析了战略联盟的知识基础理论,对合伙企业间的组织学习、知识分享和知识创造等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两种不同类型的组织学习在联盟知识管理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吸收性学习决定了知识分享的程度而开放性学习对知识创造具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知识联盟的本质是一种战略联盟,也是企业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但现实中普遍存在的战略联盟不稳定现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考虑成员决策柔性和联盟收益不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构建定量分析模型,对联盟的不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重点是对联盟成员退出联盟的条件及时机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成员企业基于决策柔性的等待行为及收益不确定性的加大会促进联盟的稳定;而由于联盟契约的不完全性所导致的专用性投资不足,则会导致联盟的不稳定。  相似文献   

8.
电子商务企业的知识管理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锐 《情报杂志》2004,23(3):2-3,6
论述了知识的两种表示形式: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分析了电子商务企业编码化的知识管理战略、个人化的知识管理战略及其选择;研究了知识管理战略的3种表现形式: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战略联盟的知识管理,不同的企业可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某些战略进行实施。  相似文献   

9.
在定义知识竞争力内涵的基础上,基于知识整合、组织学习、网络结构、战略柔性和组织氛围5个维度构建了企业知识竞争力的关键影响因素模型,问卷调查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建构效度,也指出了研究局限性与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0.
当前,根植于互联网时代、集成了双元创新优势的迭代创新模式开始大行其道,但关于战略柔性和互动能力对迭代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及其联动协同效应尚未明晰。为此,将战略柔性作出资源柔性和协调柔性二维划分,从企业与顾客交流的角度界定互动能力并区分为感知互动能力、信息互动能力和管理互动能力3个维度,构建战略柔性、互动能力与迭代创新关系的理论逻辑框架,以湖南、浙江、湖北等地187家企业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进行企业迭代创新绩效的组态效应分析。结果显示:(1)驱动企业高迭代创新速度的组态有3种:协调柔性与感知互动能力匹配、资源柔性与信息互动能力(或管理互动能力)匹配、协调柔性与管理互动能力匹配;(2)驱动企业高迭代创新可持续性的组态有4种:协调柔性和信息互动能力匹配、资源柔性和感知互动能力匹配、资源柔性和管理互动能力匹配、协调柔性与管理互动能力匹配;(3)驱动企业迭代创新绩效各组态所涵盖样本具有生命周期特征,但高迭代创新可持续性组态中并未涵盖初创期样本。根据研究结论得到的启示在于:企业应根据自身状况和行业发展需要确定提高迭代创新速度和创新可持续性二者的优先发...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战略管理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研究组织距离对战略联盟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影响,并探索知识流动在其中扮演的中介作用。同时,引入知识保护能力作为调节变量,从而构建了本研究的理论模型。以471家战略联盟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技术距离越远越有利于联盟企业实现突破式创新,社会距离越近越有利于联盟企业突破式创新;知识获取和知识泄漏在技术距离和社会距离与突破式创新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知识保护能力负向调节知识泄漏与突破式创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周飞  邱琳  王娜 《科研管理》2006,40(12):85-93
在开放式创新背景下,战略柔性不再是一种亲力亲为的创新行为,而是要寻找和发现外部有价值的信息,与外部的创新主体组成动态交互的创新网络。基于建构主义资源观,从智力资本构建的视角,本研究探索战略柔性对双向开放式创新的影响过程。基于176份珠三角的IT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1)先动柔性和响应柔性对企业的双向开放式创新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2)先动柔性和响应柔性对企业智力资本的构建也均存在正向影响;(3)智力资本完全中介了响应柔性与内向型开放式创新之间的关系,而在先动柔性与双向开放式创新以及响应柔性与外向型开放式创新之间是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晏双生 《情报杂志》2006,25(10):98-100
指出理论界相关企业“资源”和“能力”观点的不足,分析了企业“资源”和“能力”及其深化——“知识资源”和“知识能力”的联系,并进一步指出企业的“核心(知识)能力”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直接动力。  相似文献   

14.
高技术企业知识联盟中的知识转移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高技术企业知识联盟依托知识这一载体,使高技术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本文通过对高技术企业知识联盟中的知识转移这一过程的系统研究,分析了阻碍知识转移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定量化的知识转移一般模式、形成机理和收益分配方案,对提升高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也逐渐成为高技术企业战略联盟合作的主流趋势。  相似文献   

15.
高技术企业知识缺口弥补流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赟  高长元 《科学学研究》2009,27(9):1370-1375
 分析了高技术企业知识缺口形成的原因及其特征,依据企业知识管理理论,设计出高技术企业知识缺口弥补的一般流程,通过知识缺口识别、分类,弥补策略选择等环节最后实现高技术企业知识缺口的弥补。通过外生因素和内生因素分析进行高技术企业知识缺口的识别,基于知识的战略价值将高技术企业知识缺口分为三类,并分析了各类知识缺口形成的原因、属性及获取成本,最后,提出高技术企业知识缺口弥补策略的选择准则。  相似文献   

16.
战略联盟背景下的知识转移过程包含企业从合作伙伴处获取、应用及内化知识的一系列活动。在对联盟知识转移过程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探讨了联盟企业的知识获取、知识应用及知识内化间的相互关系,并分析了共同愿景对上述知识转移各要素间关系的调节作用。通过对205家联盟企业双源数据的分析表明,能够从合作伙伴处获取更多知识的企业,其知识应用及内化的程度也更高;知识应用在知识获取与知识内化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此外,共同愿景对知识获取与知识应用、知识获取与知识内化间的关系均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母子公司知识流动: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翌  徐金发 《科研管理》2002,23(1):6-11
本文从子公司这这一节点层次,运用沟通理论构建了一个母子公司知识流动的理论分析框架。本文认为,母子公司知识流动主要取决于5方面因素:(1)源单元知识存量价值;(2)源单元的激励水平;(3)传输梁道的存在性与丰富程度:(4)目标单元的激励水平;(5)目标单元的吸收能力,并对每方面因素进行了进一步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可供检验的理论命题或假设。  相似文献   

18.
知识联盟是企业获取外部知识尤其是隐形知识,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针对知识联盟失败较多的现象,对影响知识联盟动态发展的联盟维持费用、知识资源特征、社会相客性等结构性因素作了分析。建立博弈模型,分两阶段研究了影响知识联盟形成和发展的结构性因素对企业行为决策的影响,并研究了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总结以往知识整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影响软件企业显性知识整合的四个主要因素——信息技术因素、个人因素、组织因素以及文化因素,并把知识整合看成是一个知识组合和知识共享协调的系统过程,建立知识整合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结构方程模型(SEM)。利用AMOS软件验证修改初始模型并得到最优概念模型,分析最优概念模型内部各因素的作用机理,为软件企业的知识整合建设提供了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战略柔性影响下知识转移对联盟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梳理现有相关文献并探索性的提出知识转移、战略柔性与联盟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研究假设,以山西、天津等华北地区联盟企业的301份有效调查问卷为样本,采用基于最大似然估计法的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知识转移可以显著地提升不同类型的战略柔性(资源柔性与能力柔性);能力柔性正向影响联盟企业创新绩效,而资源柔性却相反;知识转移在受到资源柔性负向传导效应的干扰下仍然可以正向作用于联盟企业创新绩效。本研究在推进相关理论研究的同时,也为联盟企业创新实践提供一个新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