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琪 《教书育人》2009,(3):20-20
形成一种共识--教师需要"研"和"教" 我们必须让教师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有可能帮助教师打破"研"和"教"之间的壁垒.形成"研教结合"的共识.转变教师固有的思想观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长期的坚持和思想引领.如学校每月开展一次"以教师成长"为主题的沙龙对话,选择教师比较关心的有效教学、高效课堂、教师备课、论文写作等内容为主题,鼓励教师谈谈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思考性的建议,供大家研讨和交流,集思广益.  相似文献   

2.
常翻教育类杂志,渐有一种感觉:好像江苏省的教师发表论文特多。观其作者群体,盖有"四多":一线教师多、教研员多、特级教师多、中小学校长多。曾在苏派教学书系《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里看到,该省特级教师著书立说者众,发表学术论文几十篇乃至上百篇的比比皆是。这种重教重研、研教结合的学术氛围,已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江苏现象"。  相似文献   

3.
<正>1论文写作的意义和现状1.1课堂教学的需要俗话说:"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虚,研不成文则失."所以我们要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不要只埋头教书而不进行教研论文的撰写.否则,就会对教学中的许多事情熟视无睹,形成惰性,不想去改变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容易得过且过,不求甚解.对于教学方法,最初是学习老教师的,后来则是重复自己的,止步于熟练水平.久而久之教学变成一种机械性操作,不仅没有升华为熟能生巧的境界,反倒因为思  相似文献   

4.
有的教师论文经常见诸专业报刊,但课堂教学却传统沉闷,效率低下;有的教师教学成绩名列前茅,却没有一篇像样的论文。似乎能研者不能教,能教者不能研。为什么有的教师善研而不善教,有的教师只会教却不会研呢?教与研的壁垒何在?  相似文献   

5.
<正>一、提出问题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学工作是每个教师的生存之本,教育研究是教师素养的提升之径.一所学校如果缺少教科研,一切工作将会有声无色,缺少高度、缺少品味.因此,优秀的数学教师应该是研究型的教师.而数学教育论文是数学教师在教学研究中生成的智慧结晶、是平日教学经验的提炼与升华.数学教育论文的写作和数学教学一样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体现,它的呈现能够让读者深入思考、强化交流、拓展视野([1]).下面就谈谈如何撰写一篇优质的数学教育论文.  相似文献   

6.
曹新民 《教育文汇》2011,(12):16-16
"教"是"研"的土壤;"研"是"教"的深入。教科研论文是"研"的成果,是"研"的结晶,是"研"的升华。老师只研不教,误人子弟;只教不研,定会平庸;教和研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才能不断成长。因此,提倡老师撰写教科研论文,应当成为教育主管部门和每个教师的共识。  相似文献   

7.
<正>不约而同的问候语"你的文献研究做得怎么样了?""你的综述写得如何了?"有一段日子,这是许多准备参加连云港市首届"教·研·写"教师专业研究能力大赛的老师们见面时的问候语。个中原因与滋味,"圈内人"才能理解。教,课堂教学。研,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研究方案/写呢,难道是教育教学论文的撰写?当然,可以这样理解。但这里的"写"却是特指写文献综述以及"现场修改论文"。这是连云  相似文献   

8.
我园根据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明确了"研无定法,贵在得法"的管理策略和教研方式,使园本教研贴近教师的实践和实际需要.通过教、研、训为一体的培养方式,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从而实现"以教师的发展来实现幼儿的发展"的幼儿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9.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师如果"教"而不"研",只能成为"教书匠",却不能成为专家型教师。"教"基于"研"才有生命力,"研"源于"教"才有活力,善"研"者才能善"教"。而农村学校部分教师的教研积极性不高,极大地影响了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我校探索新的教研方式,以激发语文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热情,有效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在小学语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我们进  相似文献   

10.
在我校,教学与教研都过硬的教师被师生们戏称为"椒盐大虾"."椒盐大虾"们是学校的筋骨,也是师生们的偶像,其分量不言而喻.不过,在过去,学校几乎没有能堪比现在这些"椒盐大虾"的实力派教师,其实,教师队伍中不乏能人,只是绝大多数是"瘸腿将军".有的教师教学上有声有色,在教研方面却跟不上趟.于是,我们学校就对症下药,着手改变能"教"不能"研"、能"研"不能"教"的被动局面,强力推动教师队伍教学与教研齐头并进,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教研组“教”“研”的丧失与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研组"本应以"教"为本,以"研"立本,但我国教研组在其发展过程中先后异化成了备课组和课题组,"教""研"本真基本丧失。从社会建构主义的视角看,教研组"教""研"功能的丧失反映了教师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割裂。教师的有效发展有赖于两者的"双向移动",表现为教师实践模型的建构。"教""研"的回归要求多方整合,包括理顺"教""研"关系,整合"教""研"身份;深化课例研究,整合"教""研"过程;建构集体知识,整合"教""研"成果;改革评价体系,整合"教""研"力量。  相似文献   

12.
规划生涯 一个教师要有所作为,离不开自我规划.校长应鼓励教师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而在规划中,-个重中之重的内容便是"教"与"研",教师离开这两者,前途便是渺茫的.  相似文献   

13.
幼儿园教师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是幼儿园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要求每一位幼儿园教师必备的一项专业能力.幼儿园"一课三研"教研活动则是促进幼儿园教师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的有效途径.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入手,全面探讨幼儿园"一课三研"教研活动的背景与意义、模式建构、实施效果、活动反思等方面的内容将有助于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活动设计能力提高和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专业成长,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模式相结合,构建了"网络+校本"研修模式.通过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远程建立连接,突破专家型教师、特级教师难以进行实地指导的难点,让开展校本研修的教师能在任何地点得到专业指导和培训.该模式将参研人员分为区域间研修小组和校内研修小组两个小组,预设专家型教师、各校参研教师代表和各校教师三类参研人员,将网络研修与校内研修结合,形成良性的交互和循环.同时,文章分析了该模式实施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组织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在数学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即研究者"已成为时代对数学教师的起码要求. 一个教师不仅要会把书教好,把人育好,而且还要会撰写文章,会搞教育科研,这样,才算是一名合格的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的数学教师. "万事开头难",的确,当你第一次拿起笔写文章时,确实感觉有些困难,但是,你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坚持写下去,到一定的时候,功到自然成,你就不会再感觉困难了,此时你将会感到是一件愉快的事. 那么,如何撰写教研论文呢?笔者拟从寻找素材、参考文献和反思成文三个方面谈点笔者的亲身经历.  相似文献   

16.
一、"研学后教"的内涵 所谓"研学后教",是以哲学实践论、人脑科学、现代教育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以教师三研(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研究对象)为前提,以研学案为载体,以研学问题为核心,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形式,以教师三讲(讲重点、难点、关键点)为原则,促进学生多元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范式.  相似文献   

17.
教研,是解决教师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中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性活动.教研活动,应该在教中研,在研中教.若只教不研或只研不实践,那么,只能说它是无效教研、形式教研,是教研"荒漠化"的表现.目前,许多学校存在无效教研、形式教研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前进步伐. 一、选对选好"领研人" 形式教研存在的原因之一,是学校缺少真正有教研能力的领头人.目前,绝大多数主抓教学的学校领导,或多或少存在着教研意识及能力不强、水平不高、不及有些普通教师教研水平的情况,有些领导甚至"打肿脸充胖子",不虚心听取教师的教研建议,认为自己是抓教学的领导,搞什么、怎么搞,比普通教师懂得多、清楚得很.这种教学业务上的"形式干部",严重地阻碍了当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今,学校要想通过提升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来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研究水平,就必须配备一个能真正主持教研活动的"领头人".  相似文献   

18.
教育科研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育形势的变化,越来越受到领导的重视、教师的青睐.但尽管如此,如今的教育科研还是不那么乐观.主要表现为:有一些教师想参与课题的研究,但不知如何下手,或者说有点儿眼高手低,所以只能"望研兴叹";也有一些教师急功近利,只关注结果,忽略真正能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和促进自己成长的科研过程;更有一些人错误地认为,教育科研究仅是写几篇论文而已.  相似文献   

19.
正在2013年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管理年会活动中,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17篇论文获奖,其中一等奖5篇,二等奖8篇,三等奖4篇,并且荣获"优秀组织奖"。陈高路老师作为一等奖的优秀论文作者代表在大会上作交流发言。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十分注重教师教育教研能力的提升,不断完善"以研促教"的机制,建立保障和激励机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  相似文献   

20.
"全国第九届数理化教学论文评选"活动由本刊编辑部主办,参赛论文选材选题请根据学研版栏目自定,获奖论文可在学研版上发表。参赛论文要求附100字以内的作者简介、联系电话、电子信箱等个人资料。论文及评审费(50元)请寄本刊编辑部谢启刚收,来信请在信封左下角注明"论文"字样,或发电子邮件至slhxyb@tom.com。联系电话:0371—663246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