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学校如何向社区开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公立学校属于社会公众,通常在不妨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的情况下,对社区所有个人、团体、组织开放。本文从如何向社区开放学校设施、开展学校开放日活动以及为成人和老年人提供教育服务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以期改善和发展当前我国学校与社区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学校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是国家法律和政策赋予的职责,也是学校教育改革和社区发展的共同需要。学校教育资源的开放要以创建学习型社区为目标,以“惠及社会”为导向,以学校社区互动、实现“双赢”为出发点,本着“在开放中求发展,在创新中求发展”的方针,重在取得实效。几年来,我校坚持开放学校资源,使居民充分利用学校的场地和设施,实实在在获得了高尚的娱乐、健体和精神享受,从而不断推进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3.
对桂林市21所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现状调查分析得出结论:桂林市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开放情况不尽如人意,对周边社区居民的开放几乎是一个空白。造成此现状的原因有管理问题、观念意识问题、经费问题、场地设施维修问题等。为此,提出提高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利用率,向社会开放的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蚌埠市七所地方院校体育资源向社区体育开放的现状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地方院校虽在体育专业人才、场地设施、教育信息等资源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在参与社区体育活动、开放场馆设施、提供体育健身娱乐服务指导等方面力度不够。为了使地方院校体育资源更好地向社区体育开放延伸,就必须建立同社区体育联系协调的专门组织机构和培训机构,并构建合理有效的高校体育资源开放保障体系,以推动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叶 《教育导刊》2007,(1):19-21
随着社会的开放,学校也开始从封闭走向开放,与其所在的社区互动起来.学校与社区之间应是双向互动.社区内的成员、机构、组织应理解、支持和帮助学校,以便有效地实现全方位育人;学校也应向社区开放、服务社区.本文拟探讨学校向社区开放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林朝瑜  沈臻 《江苏教育》2010,(11):33-34
在区域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各个学校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特别是关于各类文化建设的专业知识技能、专项的人力与物力资源的缺乏,使得学校仅凭一己之力难以应付。面对这样一个难题,借助外来的帮助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同时,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已成为社会的核心,是处于优势的文化力量,学校也要向社区开放,为社区提供完备的教育设施和优质的师资队伍,让学校成为社区教育中心,为社区教育和地区精神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学校与社区共同构建起地方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7.
张宏  陆英  郝玲  代春艳 《成人教育》2016,(10):56-60
在对昆山市社区、学校成人教育资源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社区、学校成人教育资源整合的对策建议:加强社区成人教育资源建设力度,并向学校开放;根据社会需求,学校丰富成人学历教育类型与层次;学校富余成人教育资源向社区成人教育开放;建立成人教育资源网络共享平台,并向所有市民免费开放;理顺社区教育领导体系,加强成人教育资源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8.
发展社区体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哈尔滨市为例,搞好社区体育建设,应将专业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应建立社区俱乐部健身模式,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应完善社区体育辅导员培训制度,提供人才支持;还应设法有效利学校场馆设施,扩大社区体育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9.
学校和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社会化物业管理模式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华龙  俞雷 《考试周刊》2007,(29):156-158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从现代物业管理角度分析以学校为中心、学校和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社会化物业管理模式可行性及具体操作方案,为学校、社区、体育部门对学校和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学校作为促进学生基础性发展的核心场域,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学校自身需要不断地与社区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然而在当前,基础教育学校和社区常常处于彼此隔绝的状态。我国基础教育的未来发展和学校变革,必然涉及到社区、家庭和学校等多个层面,这意味着封闭的基础教育学校必须走向开放,以实现学校、家庭与社区之间教育功能的整合。学校与家庭、社区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前提,未来的基础教育学校必定是"社区中的学校"。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往自己身边有一个可以用来健身、体闲、社交的体育活动空间,在这里可以进行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锻炼身体、愉悦身心.浙江省杭州市已经在尝试着逐渐将社区及学校的体育活动设施向居民开放,来满足居民们的体育锻炼需求.本文将对杭州市社区体育设施的管理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从加拿大学校的布局和环境看,无论是在大学还是在中小学,学校是没有围墙、完全开放的环境,学校与社区已经紧密地结成一体。学校可充分利用社区生活中的各种设施、作为学生们的学习资源,学生的学习课堂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和教室里。我们参观加拿大的艺术馆、博物馆时,都可以看到学生们的身影,教师带着学生们在艺术馆里上美术课,欣赏名画家的作品,临摹大师们的绘画,观看自己喜欢的画家、艺术家创作艺术的介绍录像。所有的公共博物馆里,有不同语种关于各种文物和各种名人生平事迹的介绍录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苏北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对社会开放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研究,从而探索出适合苏北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对社会开放的有效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在调查的15所苏北高校中,有73.4%的高校体育场馆设施都不同程度地对社会开放,有26.6%的高校体育场馆不对社会开放,只对学校内部开放;影响苏北高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因素包括领导和老师的思想意识、学校及设施的安全问题、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的条件、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时间、高校本身的条件等等.  相似文献   

14.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建议》第28条指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资源是多样、开放的,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根据教学需要,可利用学生的经验、兴趣等生活资源;利用学校、学生家庭、社区中的各种物质设施资源;利用学校周围的社会教育机  相似文献   

15.
美国学校与社区的互动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学校是社区极为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和社区双向互动且不断合作。这种互动与合作主要表现为社区对学校的支持、帮助以及学校对社区的开放和服务。它对我们的教育也有启示:让我们的家长会更富有人情味;科学论证并精心组织学校与社会的互动活动;让学生在社区实践中明确学习目的;拆除学校与社区之间的隔离墙;学校和社区应实现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6.
案例:从2003年10月起,四川省成都市市民就可以到居住地附近学校的操场晨练了。成都市教育局提出,操场和运动场每天早晨向社区居民开放,作为晨练场地,其他开放项目原则上在“双休日”、“五一”、“十一”七天长假和寒暑假向社区居民开放。开放的主要项目包括运动场、风雨操场、体育器械活动场、专用教室、语音室、实验室、普通教室、会场、图书阅览室及微机、职业培训设备、电化教育设备和图书刊物等。成都市锦江区37所中小学与38家社区签订《共建学习型社区协议书》,将学校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共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成…  相似文献   

17.
分析濮阳市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融合互动的现状,总结现存的问题:濮阳市目前学校体育教育观念落后,学校管理不完善。开放后的安全没有保障;社区居民的体育意识淡薄,社区体育管理不到位,公共健身场地设施匮乏;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在互动过程中缺乏联系的组织管理机构。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关发展对策:首先,应提高认识,树立以人为本和终身体育的思想;其次,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完善管理,它是实现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融合、互动的保障;再次,通过开放学校体育场地,成立俱乐部等形式。促进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和谐发展;最后,推动学校体育社会化、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日前,南京市印发通知,要求具备开放体育场地条件的学校逐步向社区居民试点开放。目前,全市已有63所中小学实施了开放工作。据介绍,从今年9月起,南京市要求玄武、秦淮、建邺、鼓楼四区每个街道,选择一所具备开放条件且周边居民需求较高的中小学体育设施向社会公众试点开放,市属学校参与试点工作。试点街道(社区)根据学校室外体育设施承载能力对居民办证开放,社会体育辅导员深入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开放,学校与社区的联系由松散变得紧密。本文从人的完整教育的诉求和学校组织良性发展的需要两个不同侧面,重新审视学校与社区互动的价值,充分认识学校是社区的学校,社区是学校的社区,学校与社区依存共生。学校要自觉地开发与利用潜在社区资源,规划学校的发展、丰富课程资源、改进办学效能,提升教育品质。  相似文献   

20.
张秀红 《教育》2012,(8):25-26
上海实验学校东校2004年秋季建成。这所第一年仅有32名新生的社区学校,只用了短短8年时间,就完成了跳跃式发展,到现在已足一所招生名额供不应求,在校生达2000多人的国际化学校。它成功的主要原因,除了师资队伍、校园建设等软硬件设施比较优良外,完善的家委会制度和开放的家校协作办学机制也是重要的因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