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时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终身学习成为全球教育发展的关键议题。女性具有独特角色,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女性终身学习对于提高女性自身素质、改善女性的社会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有利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首都女性终身学习的调查研究对疫情背景下首都女性的终身学习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发现首都女性终身学习受到收入水平、学历水平和城乡归属的影响。疫情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首都女性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方式。文章对如何促进首都女性终身学习这一问题,从营造终身学习氛围、保障女性学习权利、汇聚优质教育资源、优化学习资源推送方式、善用信息技术、顺应学习需求与方式变革等角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是当代中国跨世纪改革与发展的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和战略抉择。实施素质教育又是教育领域自身发展和改革的要求。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素质教育必将对社会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众所周知,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对于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作用。邓小平同志曾经高瞻远瞩地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素质”除了天赋的一部分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天的教育训练。素质是一个人从幼年到青年的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文学艺术的感受以及情感、意志、道德的培养相互融合的  相似文献   

3.
当代妇女解放运动出现了困惑,表现为:妇女自身素质难以适应解放的要求;传统的妇女解放运动奉行男性价值标准,造成了妇女解放与男性解放的对立;妇女的家庭角色与社会角色的冲突十分明显,反映了妇女解放进一步发展的代价。摆脱困惑,走出误区,关键是要找出妇女解放的固有价值标准,即作为人的女性的自由发展和创造力的充分发挥。在此前提下,应当把提高妇女素质作为当代妇女解放进一步发展的突破口,同时还要寻求女性与男性、社会与家庭的协调发展,此乃目前妇女解放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4.
中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培养合格的新型公民.全面提高首先是指提高所有学生的素质,同时也是指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促使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现在,阻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的素质还不够高.提高人口素质主要依靠教育,靠加强基础教育.但近年来,由于社会上不正之风的蔓延,致  相似文献   

5.
随着女性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及性别比例的改变,性别意识逐渐进入社会决策主流,女性参政已经成了国际化的潮流与话题。本文围绕女性参政的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相关的对策和建议,对女性参政的社会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文化活动。一所民办高等学校的产生、成长、发展的过程,就蕴含着这所高等学校的文化成长和文化积淀。高等学校的文化建设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先进文化不仅可以提高人的素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新的观念、精神和理想,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和精神动力。民办高校必须深刻认识在建设和发展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中自身担负的历史重任和教育责任。先进文化发展与民办高等教育创新之间存在着一种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7.
论和谐校园构建中的感恩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校园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和谐的总合,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学校工作环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感恩意识作为构建和谐校园必备的人文素质,是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推进感恩教育,对推动和谐校园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一、感恩教育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元素“和谐”作为伦理概念,代表了公正有序、协调完善的关系与秩序状态。以人为本,完善人的德性,始终是社会和谐存在的逻辑起点与价值归宿。如果我们把“和谐社会”理解为社会诸要素的融洽整合与协调发展,那么,构…  相似文献   

8.
高职教育面临学生自身素质下滑和国家社会发展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必须不断提高高职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能力。本文就高职专业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的要求及其不足以及提高高职教师素质和能力的路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 :“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突出大学生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 ,不仅对学校教育改革提出新的课题 ,对社会教育机构同样也提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新的要求。本文对作为教育基地的图书馆 ,在高校素质教育中所具有的作用 ,作一浅析。所谓素质教育 ,就是以提高人的素质、进而服务于社会为目的的教育 ,或者说是以提高国民素质、实现社会发展目标为宗旨的教育。关于人的素质 ,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人的素质…  相似文献   

10.
高科技的发展、科学发展的整体化、各国综合国力的剧烈竞争,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没有素质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人才,高科技无法发展,生产力难以提高,科学的整体化发展难以实现,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就要失败。时代的发展把人的素质问题提到了战略的高度。《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教育要实现其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关键是要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即素质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人才。全面加强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探索。 图书馆是高等学…  相似文献   

11.
创新能力教育是在素质教育理念影响下而产生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是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创新能力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推进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对其实施途径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给人的培养模式和规格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社会的需要和人自身发展的需要,现代教育应既重视人的全面素质的培养,又不能忽视人的个性差异.要将全面发展与个性化统一起来,就必须从人性的双重性、时代发展与教育目标及内容的演化、全面发展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的内涵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工作是国内每所高校都必须开展的一项工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国内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材料和课程之一,高校思政工作现代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行业的基本要求,是现代化教育发展对社会、人才、培训机构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原有的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已经弊端显露,专题教学的必要性自然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4.
论体育精神和体育品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的文明归根结蒂是人的文明,社会的发展归根结蒂是人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归根结蒂是人的进步.重视人类针对自已身体所创造的体育文化,将体育运动作为人类特有的改造自身的有效手段,促进和提高人的素质,尤其是精神、品格素质,对于人类的文明以及现代化进程,都将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5.
数学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通过优化人的智能结构、培养人的思维品质、健全人的心理素质、增强审美意识、完善人格品质来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高等阶段,承担着为社会发展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如何在学习中完善自身素质,加强专业实践能力,提高职场"实战"能力,在严酷的就业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本文提出一些方法,以期对高职艺术设计学生求职就业带来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7.
农村留守妇女的成长教育是其自身综合素质提高和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所需。对农村留守妇女的教育现状进行了剖析,并进而提出农村留守妇女成长教育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和谐统一的现代教育 ,它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 ,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 ,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人格。科学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之一。科学素质是指在接受一定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适应人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基本品质和能力 ,如科学情感、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思维及应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它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方面。因此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 ,必须重视对中师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同时 ,小学未来教师的科学素质直接影响小学生的科学素质 ,在中师教学中加强…  相似文献   

19.
现代远程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师应努力提高远程教育教学水平,成为精通本专业学科的远程教育专家,为此必须进行学历后的继续教育,这是社会发展、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提高执教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现代远程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而进行继续教育应遵循职业需要与自身需要;延续性学习与创新性学习;专项教育与多向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 ,其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而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关键 ,学生素质的发展是其出发点和依据。校园文化以其自身的特点和功能 ,对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提高全民族素质 ,培养高标准、全能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