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的高等院校教师职前培养模式与中小学教学脱节的问题长期存在,这一现象导致高等院校所培养出来的中小学新手教师难以胜任中小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职前教师培养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改革高等院校职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加强职前教师实际教学与研究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职前教师培养由高等院校与中小学密切合作完成。该研究通过教师在线实践社区的支持,跟踪并收集四位英语新手教师近30节课堂实录,通过对四位英语新手教师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行为的观察的实证研究,给出了英语新手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通过探讨刚入职(新手)教师的特点和问题,进而提出了高等院校与中小学合作培养职前英语教师的五点策略。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职前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前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终身专业发展的基础阶段,为了促进信息技术职前教师专业发展,探究信息技术职前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提出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不适应的课程设置,培养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意识,改革和拓展信息技术教学论教学,加强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从而加速职前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职前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终身专业发展的基础阶段,为了促进信息技术职前教师专业发展,探究信息技术职前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提出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不适应的课程设置,培养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意识,改革和拓展信息技术教学论教学,加强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从而加速职前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教育的信息化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浙江省某高校师范类高年级学生(职前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发现,职前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方式和效果不容乐观,而且职前教师对视频案例教学持肯定态度,对视频案例资源设计需求迫切,大多数学生希望通过网络进行协作交流。由此,高等师范院校要加强课程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职前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师要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构建基于案例教学的视频教学资源库;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构建职前教师协作交流学习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5.
在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与改革的背景下,我国职前教师培养模式仍存在诸多不相适应的问题。本文通过把"研训一体"的职后培养模式与职前师范教育相结合,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探索并改造为以"工学结合"为特征的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模式,简称为"1+2.5+0.5"模式,进而实现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在目标设定、课程设置、教学设计等方面的系列改革。  相似文献   

6.
以深化教师教育改革、推进能力建设为契机,探讨从教育教学实习、师范技能训练和培养计划制订等方面多维培养职前教师的模式、途径与方法。在反思和改革职前教师培养各个环节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7.
职前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正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职前教师的教学人格控制着其教学实践能力的形成、发展及运用。教师的教学人格由教学天赋、教学表现、教学理想构成。培养职前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前提是探明其教学天赋、教学表现、教学理想及其相互关系。影响职前教师教学人格形成的因素是教学监控、教学实践、模拟教学。培养职前教师的教学人格,高师院校应加强模拟教学时学习表现真实性的创设,加强培养职前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开设教学艺术课程;教育管理部门与学校应不断改变在职中小学教师不良的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8.
职前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受益者是基础教育领域,提升途径主要依托高师院校。对照发达国家的改革经验,我国应尽快改革职前教师实践教学培养策略,抓住我国师范专业认证的"牛鼻子",探索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与职前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关系,更新教师教育类课程,完善教育实习模式,加强职能部门在基础教育与高师院校的协调能力,共同保障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的达成。  相似文献   

9.
本世纪以来德国教师职前培养进行了全面改革,提高了职前教师培养质量,呈现出资格认证制度严格、职前培养专业化、实践方式多样化的特点。针对我国数学教师职前培养存在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环节薄弱、与职后培训脱节等问题,借鉴德国改革的成功经验,我们应从规范资格认证体系入手,完善数学教育课程标准,推进教育实习改革,建立大学内部评价体系,从而有效提高数学教师职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案例教学能促进职前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有效整合,改善教师职前培养模式;案例教学符合课程内容综合化的需要,有助于整合教师职前培训内容;案例教学能完善职前教师的知识结构,丰富其职业经验和反思意识,提高教师职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对175名中小学校长、管理人员和教师的调查表明,他们对高师院校培养的新教师的专业素养满意度不高,凸显了高师课程体系在中小学职前教师培养中的缺陷。高师课程迫切需要改革,高师课程改革必须以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具体而言,高师课程改革必须着力涵养职前教师的师范素质,锤炼职前教师的实践智慧,强化职前教师的研究意识与研究能力,提升职前教师的专业自觉。  相似文献   

12.
随着职前职后教师教育一体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越来越关注职前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实行多元化考核、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反思训练等途径,可有效培养幼儿园教师的职前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3.
张军朋 《物理教师》2011,32(5):1-3,6
目前我国物理教师教育已形成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职前、职后教师教育的格局.针对物理教师教育课程普遍存在的问题,改革物理学科教育类的课程,建立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学科教育类课程结构,加强系列化教材建设,建立网络教学环境和资源平台,开发教师教育课程资源,改革课程实施模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是提高物理教师培养和培训质量的根本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根本途径,在于实现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一体化。在一体化理念的指引下,小学职前教师教育必须呼应职后的工作实践,了解教育教学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关注未来工作对象——儿童的发展特点,顺应注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时代要求,满足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现实需求。小学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应设置一般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儿童发展与学习、教育实践能力培养和基础教育学科教学理论与方法课程模块。一体化视野下小学职前教师教育还必须深刻认识"师范教育"转型为"教师教育"的时代内涵,建立广泛的合作密切、互惠互利的教育科研与实践共同体,改变传统的教师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5.
高师英语教学应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培养基础教育英语师资的高师英语专业,教育教学必须主动应对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在进行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测试手段诸多方面改革的同时,加强基础教育研究,形成高师教改与基础教育课改的互动机制,构建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相结合的教师教育模式,以培养适应新课改需求的高素质的英语教师。  相似文献   

16.
反思型教师的职前培养是新课程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我国反思型教师职前培养应采取如下对策:强化职前教师自主发展意识和反思意识;合理设计职前教师教育类课程;加强职前教师实践知识的积累与获得;注重职前教师反思人格的塑造与培养。  相似文献   

17.
关于特殊教育教师胜任力的研究和实践深刻影响了职前特殊教育教师培养的模式。通过对美国特殊教育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发展阶段分析,发现美国特殊教育教师职前培养演变动力为特殊教育教师的表象胜任力的范围扩大、内容更新;深层教师胜任力的重要性愈加凸显;教师胜任力从静态走向动态。形成了特殊教育教师的职前培养与特殊教育发展现实紧密联系、基于特殊教育教师胜任力的认识不断改革职前培养方式、制定特殊教育教师胜任力标准以规范职前教师培养的特征。最后,结合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现实,提出我国特殊教育教师职前培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法国教师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经过不断的演进,最终建立起教师教育大学院,使得教师教育,尤其是职前教师教育发展更加完备.法国在提高职前教师教育的入学标准、成立专门的教师培养机构、改革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和教学并且建立严格的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等方面的发展特点,对我国进一步深化职前教师教育发展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符合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和社会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同时有利于实现职前与在职教育的一体化.卓越教师表现出突出的综合素质,其专业成长的个人特征集中表现为形成教学信念、教学兴趣、反思能力、知识管理的能力以及突出的教学能力.要培养出卓越教师,职前教师教育过程必须坚持“理论到实践”与“实践到理论”相结合的路径;在教师职前教育中注重培养师范生的反思能力;改革卓越教师培养机制;增强教师教育者的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分析法探究国内外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现状与需求,利用CiteSpace知识图谱对国内外关于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研究热点、趋势与不足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在课程设置、技术素养培养与培养途径等方面均存在不足,且目前国内外关于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研究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与机构群,研究缺乏核心凝聚力。根据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结果还发现,“教学内容知识”、“信念”、“TPACK”等内容是目前该领域研究热点,在此基础上,国外研究更加关注职前教师的心理体验,如信念、态度和认知能力等。最后预测相关研究发展趋势,并提出提升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