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新闻稿短小精悍,可读性强,就是人们常说的“火柴盒”、“豆腐块”。它在报纸上占的版面小,信息量却大,广大读者还比较爱看。我的新闻实践是从写小新闻稿开始。我平时注意留心自己身边发生的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把得到的素材进行衡量,不能写大新闻稿的,便写小新闻。如去年7月14日,大庆采油三厂采油4矿油、水井,由于泵站地势低洼,被特大洪水淹了6座计量间,36口油水井面临停产。第二天我背上照相机  相似文献   

2.
他爱写新闻     
罗茂城196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分配到西藏日报当记者,1978年考上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作研究生,学习三年后,分配到人民日报记者部工作,踏上了  相似文献   

3.
我是个二十七岁的男子汉,却着魔于儿童的天地,至今发表四五十章儿童散文诗。儿童散文诗不是儿童可为而要大人完成的。儿时,生活在童年天真烂漫的环境里,只知尽请享受那天授的金色时日,没有功夫,或没有能力去回味,可是,随着成人之后阅历的加深,往往会冲淡儿童时代的感觉,这是一项不可避免的特殊的灾难。我曾经苦恼自己缺乏儿童那愉快的兴味和纯真的激情,怎么办?我就依靠对儿时的眷恋和迷  相似文献   

4.
我从1983年开始写稿。采写什么样的稿件容易被报纸、电台采用呢?我采写的标准是:宣传贯彻党的政策、替人民说话和对发展生产有利。结果,县广播站用稿四百多篇,上级新闻单位采用一百多篇,连续三年被评为地、县模范通讯员。有一次,我下乡搞调查时,发现邢岗乡冯寨村缝纫专业户张长明,举办家庭缝纫学习班,每期每人交学费十二元,已办三期,共收学费三百多元,该乡工商所的人说他是“剥削”,罚他六十元钱。这是不符合政策的,我就  相似文献   

5.
9月18日,中国跳水女将许艳梅在第24届奥运会上为我国夺得第一块金牌。在南昌许艳梅的家中,江西省暨南昌市新闻单位的记者闻讯赶来,争相采访她的父母。一时间小小的客厅里灯光闪烁,人头攒动,开始了一场新闻大战。作为这场新闻战的参战人员,笔者迄今想起,仍觉兴奋不已。早在18日上午电视转播这次扣人心弦的大赛之前,体育权威人士已做出预测,许艳梅极有可能成为本届奥运会上中国第一块金牌的得主。江西各家新闻单位闻风而动,纷纷派  相似文献   

6.
淮滨县期思乡有位22岁的小伙子,叫徐国定,自幼爱好文学,初中毕业后因家庭困难未升高中。有次,他写了篇《杨传雨养鹅致富》的稿子,意外地被《河南农民报》采用,从此爱上新闻写作。为提高业务水平,他参加了吉林文学院文学函授学习。他感到,自己身在农村天地小信息少,便在集镇上办了个自行车修理铺,他声明:凡自己能修的,免费提供工具;要他修的,不换  相似文献   

7.
爱写游记的吕熙祥慈兆庆常看大众日报、潍坊日报的读者,会不时看到吕熙祥写的旅游散文。吕熙祥何许人也?他是潍坊日报副总编辑,1996年被山东省政府授予“山东省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吕熙祥爱写。六七十年代他在大众日报社,是全社闻名的高产记者。后来他到潍坊日...  相似文献   

8.
周清 《湖北档案》2005,(8):24-24
前几天馆里清理档案,发现一箱子石川当时在黄冈任书记时留下的亲笔写的讲话稿和工作笔记。虽然稿纸已经发黄、变脆,但字迹仍清晰可见。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石川书记对工作的认真、细致和严谨。我凝视着这些手稿,不禁想起去年我们为了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收集曾经在黄冈工作过领导的照片去过石川书记的家。当时石川书记就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同来后几次想提笔写一写这位可敬可亲的老人。  相似文献   

9.
父亲走了,在母亲过世九个月之后,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这种难以割舍的亲情让我常常想起他们。而最值得我引以骄傲和自豪的还得从父亲爱写字说起。  相似文献   

10.
我是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的一名学生,却对新闻事业钟爱痴迷。大一刚入校时编辑老师随手把两本《新闻爱好者》递给我看,那时我对新闻知之甚少,后来有幸参加了大学生记者团,结识了许多优秀的、喜欢新闻写作的学长,我开始尝试给校报投稿,每期的《新闻爱好者》成了我最爱啃的“面包”。很快,在老师的悉心关怀下,我采写的新闻稿开始频频在校报、校网站发表。  相似文献   

11.
1992年9月,我从武汉冶金设备制造公司调到湖北日报社工作。当年,我已过了四十岁的生日。 民间讥笑学业起步太晚的人,有句话是"四十岁学吹鼓手"。于我,这话确实再恰当不过了。 记得在报社上班的第一天,我曾对着我坐的那把椅子"呆"了好几分钟。"呆"什么呢?心里发怵,怕在这把椅子上"坐不稳"。  相似文献   

12.
13.
我的新闻梦     
小时候,我不知道什么叫新闻,更不知道还有5个W,只是整天想:如果有一天自己的作文也能上报那该多么好呀!记得上小学的时候,一天放学后,突然有了写一篇作文寄到报纸上的想法,妈妈高兴极了,并答应帮我一块修改,那是一篇名叫《太阳花》的作文。我现在也记不清修改了多少遍,但最终还是未能如愿以偿。18岁那年,我高中毕业,怀着对部队的向往、对军人的崇拜走进了军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到了分部一名报道员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学成才的故事。“一石击起千层浪”那名报道员的故事使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又重新萌发起写新闻稿的想法…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稍稍回忆我几年的新闻之旅,莫不有“无心插柳柳成荫”之感。 当兵第二年,我就斗胆拿起手中这支笨拙的笔,小心翼翼地  相似文献   

15.
我的新闻缘     
我的新闻缘丁法章我干新闻这一行,如果从1966年大学毕业时算起,已有31个年头了。再过三四年,就到了我该退休的年龄,看样子,是要“一辈子从事新闻工作了”。联系我从事新闻工作的经历,从涉足新闻岗位到以后面临的几次变化,说明我同新闻还真有点缘分哩!我出生...  相似文献   

16.
我的新闻路     
《新闻爱好者》编辑部: 我是河南省许昌人民广播电台的编辑,我之所以由一名普通的农民成长为新闻单位的中层领导,是《新闻爱好者》及省电台培训的结果。 回想起在贵刊上学到的新闻知识、工作中少走的弯路,工作上事半功倍、部室管理上有声有色,我衷心地感谢贵刊的老师们。 我原是一名新闻爱好者,喜欢把发生在身边的好人好事及自己的所想、所感、所得写成稿件寄往新闻单位,但由于自己对新闻要素及特点知之甚少,稿件录用的少、无用功劳。后来,我见到了贵刊(原《河南日报通讯》,通过学习,使我视野开阔、思路丰富;越学,我的劲头越…  相似文献   

17.
这些年主编《南口厂报》的实践,越发使我感到新闻意识强弱,对于办好一张企业报是至关重要的. 新闻意识至少可归纳为“三个较强”。即,决断能力较强;贴近能力较强;竞争能力较强。决断能力较强是对企业报总编辑第一位要求。这种能力可视为善于观察事物、善于评价事物、善于表现事物。30前,我参与办南口工厂前三张厂报时,厂报均是以党委机关报的面目出现。这次厂报复刊又是党委主办。但,《南口厂报》却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历年厂报上发表的关于企业生产经营的稿件均在81%以上。30年前办厂报只懂得让党委满意就行,今天的《南口厂报》却时刻想着赢得7000名职工欢迎。总编辑的新闻贴近能力。  相似文献   

18.
我的新闻路     
十二岁时,我的作文《村中的新闻》被语文老师当做范文朗读。从此,我便爱上了新闻,爱得如痴如醉。 记得五年前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在武汉船校机制专业部学习的我,被一位戴眼睛的女学生干部委任为机制记者团团长。我受宠若惊,发誓“干出一番天地”!不久,我组建了一个闻名校园的学生记者团,一篇篇专访、报道见诸校报。我成了全校有名的“牛记者”、“牛团长”。 尝到新闻甜头和乐趣后,我开始自修新闻专科。自学的道路是艰苦的。为了积攒自修学费,我不知啃了多少廉价的馒头和方便面。为了挤时间自修,我深夜在厕所里借光看书,被值班…  相似文献   

19.
就像做了一场长长久久的梦,年代久远,无从追溯,如果真要找出一个起源和开端,我想,应该是我背着书包回奶奶家吃饭的那个昏沉沉的午后。被人们定义为人类史上最恐怖的恐怖袭击,那个代号"9·11"的日子……于是整个青春期都浸泡在一种思考中,为什么我要隔着电视去了解世界?除了做游客和学者之外,我能否在世界上发生大事件的现场亲历?似乎答案唯一:新闻记者。我开口说长大想做记者的时  相似文献   

20.
2012年,江南都市报提出了"宣传纸"、"新闻纸"向"服务纸"转变的理念,采编团队以自我为对手,在创新中求变,实现自我超越,并继续领跑江西媒体。理念:从"宣传纸"、"新闻纸"到"服务纸"思路决定出路,细节决定成败。要想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