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朱贵安 《寻根》2010,(4):127-129
明初移民声势浩大,地域广阔,北方主要从山西移民到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南方主要定向“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即从江西移民到湖广地区。据《中国移民史》统计,在洪武年间,江西移民到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苏者达210余万人。在这210余万人中,有近百万是饶州人。江西的大多数移民,是从饶州鄱阳瓦屑坝迁出的,瓦屑坝是江南第一移民集散地。  相似文献   

2.
王旭浩  魏美智 《寻根》2012,(5):132-135
2003年春,河南省博爱县唐村在续修《李氏家谱》时,发现了一部清代老谱,其中有始祖迁徙的记载:“家住山西洪洞县凤凰村李清江配王氏,洪武四年迁住河内怀府唐村。弟李清河同来住李洼村。”“始祖李公讳清江与常阳村陈公讳卜、赫庄陈公讳厚、李洼李公讳清河、刘村蒋公讳培礼,徙途相舍,衣食义厚,  相似文献   

3.
拱辰楼为原蒙化府(今巍山县)北门城楼,始建于明代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是云南省幸存的两座重点城楼之一,为云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巍山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关欣 《寻根》2022,(2):129-134
据《休邑敉宁刘氏本支谱》记载,明代徽州刘氏大抵有两支,分布在歙、休二地.休宁刘氏其始祖为学士公依仁,唐咸通中进士,授翰林学士承旨.光启元年(885年),由学士出守江南,权知池、宣、歙三州诸军事,因黄巢之乱迁居休宁,后世视为休宁始祖.学士公九传至省元公刘学,世居邑前,至宣议公迁陪郭,教授公刘福龙复迁敉宁,二子长文新公世居...  相似文献   

5.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濠州钟离(今安徽省凤阳东)人,出身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幼时相信天命,崇奉佛教,在家乡凤阳皇觉寺削发为僧.朱元璋出身和尚,所以为明朝开国皇帝后,在设官封爵时,不忘佛教,他在全国各府、州、县设置僧纲司、僧正司、僧会司,封爵高僧为僧官,统领全国的佛教僧众.他还拨出专款,修复在战乱中毁坏的名寺,对他出家住过的凤阳皇觉寺亲临巡视和参拜,拨给资金进行修复和扩建,使皇觉寺成为明代一朝闻名天下的佛教圣地.云南武定狮山大雄宝殿有一副楹联,专门歌颂朱元璋及其皇孙朱允炆文(建文皇帝)相继为僧弘扬佛法的事绩.此联云:  相似文献   

6.
正翁万达(1498-1552),是明朝将领、诗人,潮州府揭阳人(今汕头市金平区浦一带),字仁夫,号东涯,谥襄敏,官至兵部尚书。他出身寒门,明嘉靖五年(1526年)丙戌科进士,后历任广西梧州府知府,陕西布政使,右副都御史衔巡抚陕西,兵部右侍郎总督宣(府)、大(同)、山西、保定军务兼莉粮饷,左副都御史,兵部尚书,右都御史,左都御史等,先南征平  相似文献   

7.
正一沧州(今属南皮)叶氏家族是当地明清时期的名门望族之一。叶氏子孙耕读传家,诗书继业,硕彦名儒,人才辈出,家族子弟中既有光耀门庭的官宦,又有著书立说传于后世的文化贤达。至今叶氏后裔提起祖先的嘉言懿行仍会傲然于色,并更加沉浸在对卓姿超群之前贤的无限缅怀中。叶氏始迁祖为叶日成。明初由于战乱的影响,土地大量荒芜,明成祖推行移民政策,叶日成自永乐二年(1404年)由安徽宣城迁于叶三拨。叶三拨今是南皮县大浪淀乡乡政府驻地。  相似文献   

8.
宣城古城     
石巍 《寻根》2002,(6):79-86
安徽宣城,秦时建县,古名宛陵.这是一座处于宛水之滨、陵阳山之麓的江南古城.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在此设立丹阳郡,管辖今苏南皖南浙西等地的17个县.此后,这里一直为郡、州、府的治地.  相似文献   

9.
马骧小传     
李娜 《大理文化》2002,(2):54-57
马骧(1876-1922),字幼伯,汉族,云南大理下关人,是云南最早的同盟会员之一.辛亥革命时期,杨振鸿、马骧、黄毓英被称为"云南革命三杰"①.据马氏家谱记载,马骧"祖籍南京常州府宜兴县,先祖马公易宝于明朝洪武年间随颖川侯傅友德入滇,事平留居屯田,遂家焉".自马易宝至马骧共十四代.马骧的祖父璈,字云声,曾参加清咸丰年间大理杜文秀领导的云南回民反封建起义,任靖西将军,起义失败后马家人口锐减.  相似文献   

10.
程皓 《寻根》2021,(3):135-140
一 天井山是今山东省莱西市店埠镇的一个村庄,旧属莱阳县(今莱阳市).明永乐二年(1404年),程柩自河南迁此建村,村周围山势如井壁,故名"天井山",村庄也因此得名.此后数百年间,程柩的后裔陆续外迁,现已遍布胶东半岛近百个村庄,成为山东程姓一个较大支派.后来,伴随"闯关东",天井山程氏又有播迁东三省者.  相似文献   

11.
葸茅围,当地人俗称“八卦围”、“老围子”、“太围子”。位于粤北山区翁源县城龙仙以北13公里江尾镇葸茅岭管理区。距广州220公里,距韶关120公里。为当地张氏始祖张二郎避迁此地定居时建。始于明朝洪武初年(公元1385年-1395年),四至六世时大建,随后由各代照始祖之图尽善尽美地兴建起来。  相似文献   

12.
盛景 《大理文化》2021,(1):86-88
好友丽在凤阳邑建了一个茶舍,邀我前去品茶,心向往之,欣然前往. 可是凤阳邑却不太好找.依稀记得大凤路经过的一个村庄叫凤阳邑,我一路行去,到了太和城遗址.一问说不是,凤阳邑还要再往北.于是又往北,再问路人却说走过了.如是反复,终于在太和城遗址往前的红绿灯路口左拐进入了凤阳邑.沿路而行,路边是钢筋混凝土的商铺高墙,房舍俨然...  相似文献   

13.
正严州于唐武德四年(621年)始设,民国元年(1912年)10月废,明清时境域大约相当于今杭州市的建德、桐庐、淳安三县市。为了行文方便,以上地区和金华地区兰溪市合称"兰严"。东阳是近代江南移民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历史上有大批工匠以精湛的工艺,长期在兰严等地主持建造了无数恢宏规整的民居、厅堂、祠宇等,也承揽了需求量庞大的民间常用家具和生活用具的制作业务。东阳籍工匠以其鲜明的  相似文献   

14.
巍山印象     
巍山是云南省西部的一个县,因地处哀牢山西南端的巍宝山麓而得名.巍山县有几个特点:第一,历史悠久,西汉在此设邪龙县,元朝置蒙化州,明朝置蒙化府,清朝改蒙化直隶厅,辛亥革命后改作蒙化县.1954年改为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汉前巍山历史查无记载,就从西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算起,至今已有二千二百一十年了.  相似文献   

15.
宣州古城     
石巍 《寻根》2002,(6):79-86
安徽宣城,秦时建县,古名宛陵。这是一座处于宛水之滨、陵阳山之麓的江南古城。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在此设立丹阳郡,管辖今苏南皖南浙西等地的17个县。此后,这里一直为郡、州、府的治地。  相似文献   

16.
在我们阅读日本文学作品或者新闻报道的时候,不时会碰到一些怪字,查<新华字典>找不到.比如日本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和迁哲郎(1889~1960年),这个"迁"(tsuji)字就不多见.还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同样一个字,日语原文和翻译过来的汉文不是一个字,比如日本前首相小渊,日文中写的是"小渕"(kobuti).日本字不是都来自中国吗?怎么会有我们字典中没有的字呢?  相似文献   

17.
洪洞大槐树中国历史上的移民发源地之六□安介生葛剑雄山西洪洞大槐树,在中国移民史上大概要算辐射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移民发源地了。“问我祖先来何处(或作故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这句流传了数百年的民谣,在华北的老一代中几乎是尽人皆知的。随着华北...  相似文献   

18.
赵静 《大理文化》2003,(1):55-56
鹤庆修志始于明代,嘉靖年间,鹤庆太守马卿(字柳泉)曾编修<鹤庆府志>2卷.至崇祯年间,又由张懋敬、史实斋增修<鹤庆府志>2卷.但都早已散失无存.清代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由鹤庆府通判佟镇主修,邹启孟、李悼云执笔修成<鹤庆府志>26卷.  相似文献   

19.
在清代,西口是指杀虎口(遗址在今山西朔州右玉县),后改移归化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与之相对的东口为张家口。走西口就是晋西北、雁北、陕北以及鲁、豫地区的贫苦农民到归化城以西的地区谋生的移民运动。它涉及的活动范围很广,但主要在内蒙古西部。走西口又称"走口外"、  相似文献   

20.
在历代开国帝王中,明太祖朱元璋可算是一位特别的人物。他出生于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自幼家贫,为地主放牧牛羊。元至正四年(1344年),淮北大旱,瘟疫流行,他的父母、兄弟相继病死,十七岁的他便入皇觉寺为僧,后又作游方僧,在淮西的光、固、汝、颖诸州游历了三年多,备尝艰辛。公元1352年,郭子兴起义,他毅然投奔,身先士卒,得物均分,深受爱戴。郭子兴死后,他被推为首领,力量逐步扩大。在连年的征战中,他注意网罗各方人才,如儒宗宋濂、谋臣刘基、朱升等,在与陈友谅进行的决定性征战中,还得到道人周颠的襄助。据明史《方伎传》记载,周颠,自言建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