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专利保护范围是由权利要求界定的。在申请专利的时候,申请人应当将自己要求保护的发明点记载于权利要求书中,而在发生侵权纠纷的时候,法院也会依据权利要求界定专利保护的范围,进而认定被控侵权的产品或者方法是否侵犯了原告的专利。在"岛野诉日聘"一案中,原告专利的技术特征主要有两个,自行车后支架的延伸部分,以及将换挡器安装于延伸部分之上。一审法院和二审法院均认为,被告虽然生产和销售了类似于换挡器的"后拨链器",但没有将"后拨链器"安装于自行车后支架上,因而没有侵犯原告的专利权。但最高人民法院则认为,被告生产和销售的"后拨链器",其唯一的用途就是安装在自行车后支架上,因而认定被告侵犯了原告的专利权。认定某一零部件的唯一或者主要用途是侵权性使用,进而认定被告侵权,是本判决的突出亮点。  相似文献   

2.
结合设计软件和合适的原材料,3D打印机可以生产出衣服、鞋子、足球、蛋糕,还可以打印枪支、房屋,甚至是人体器官等。毫无疑问,作为时下的热点话题,3D打印技术颠覆了人们对于生产过程的看法,然而,它给专利侵权判定也带来了许多新挑战。我国现行《专利法》中明确指出,专利侵权具有6个构成要件,分别是专利权有效、行为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行为人有实施专利的行为、以生产经营为目的、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落入专利保护范围、不属于专利法第六十九条所指的不视为侵犯专利权的几种情形。从3D打印技术的发展过程来看,  相似文献   

3.
<正>专利侵权诉讼中,被控侵权人除了主张自己实施的行为对象未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之外,还经常采用现有技术/设计抗辩进行不侵权抗辩,本文将结合2009年10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下称专利法)和2010年1月1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  相似文献   

4.
2005年,解某某以青岛H公司的一种手机(以下简称"被控侵权产品")侵犯其"手机自动隐形拨号报失的实现方法"发明专利权为由,将H公司诉至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H公司认为,原告在涉案专利审批阶段,为了使涉案专利克服审查员所指出创造性方面的缺陷而获得授权通过答复审查意见通知书的书面形式对其涉案专利保护范围进行了部分限定和放弃,因此,在专利侵权诉讼中不允许将其已经限制和放弃保护的部分再重新纳入其保护范围,即应当禁止权利人反悔。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原告解某某于2001年12月19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名称为"手机自动隐形拨号报失的实现方法"的发明专利,该申请进入实质审查阶段后,国家知识产权局向解某某发出审查意见通知书,认为解某某发明专利申请中的权利要求不具备专  相似文献   

5.
在侵犯专利权案件中,法官一般先通过原告提交的专利法律文件,确定涉讼专利的保护范围,在此基础上,方能确定侵权指控是否成立。针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主要的专利法律文件包括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其附图。在司法实践中,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及其附图之间,就其相互关系,仍存在一定的争议,主要表现在,说明书及其附图对于解释权利要求究竟起到何种作用?说明书及其附图能否对确定权利保护范围产生影响?这个问题的厘清,将直接影响到专利保护范围的确定,并进而影响到被诉侵权产品是否落入专利保护范围构成侵权。  相似文献   

6.
正专利侵权诉讼有别于一般民事诉讼,有其特殊要求。除应具备一般民事诉讼证据要求外,原告还应当从三个方面提供证据:第一,专利权利证据,即证明原告拥有专利权及其权利范围。一般包括专利证书及权利要求书、说明书等专利文件;缴纳专利维护费用的票据;对侵犯外观设计、实用新型专利权的,还应提交专利权评价报告(各地法院有所不同)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叙述的是境外CT公司诉HF公司侵犯其专利权,以及HF公司抗辩的过程。我所在接受HF公司的委托后,认为涉案专利权利要求中的技术特征均为功能性技术特征,被控侵权产品的相应技术特征与其既不相同也不等同,理应不构成侵权。经过审理,法院认定涉案专利的大部分技术特征为功能性技术特征,判决被控侵权产品的主要部件与涉案专利既不相同也不等同,HF公司稍加改动即可规避侵权,故本案形负实胜。本文,笔者比较详细地叙述了该专利侵权纠纷的代理思路、诉讼策略,及判决结果。  相似文献   

8.
案情回放: 原告朱天兵诉称:自己是ZL95240693.4号实用新型专利的专利权人,2001年4月在其与被告终止履行专利使用许可合同后,被告仍然使用原告的专利技术生产BRL系列热保护器,侵犯了原告的专利权.请求判令两被告停止侵权、共同赔偿原告损失400万元等.  相似文献   

9.
在专利申请文件中,权利要求是指专利权人主张的其发明创造所应当包括的范围.使用权利要求来界定专利发明,是现代专利法的一个基本特点,也是现在各国专利法的通行做法. 权利要求作为专利申请文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意义之一在于区别发明与其他物,为专利权人的独占权划定边界;之二在于向第三人公示专利权范围,社会公众通过说明书了解发明,通过权利要求认识专利权利的范围,以避免侵权;之三在于其是作为判定是否侵权的主要依据,在侵权判断过程中,先通过解释权利要求确定专利的保护范围,然后,才判定被控侵权物是否落入其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2月20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针对ICU医学有限公司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等侵犯发明专利权纠纷一案作出终审判决。在这起专利侵权诉讼案中,原告ICU医学有限公司(ICU Medical Inc.)诉被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佛山市南海百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侵犯其发明专利权,发明专利号为ZL97181779.0,该发明专利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高等学校常见专利侵权纠纷及应采取的对策。这五个方面是:一、高校专利权被侵权而引起的专利侵权纠纷;二、高校侵犯他人专利权而引起的专利侵权纠纷;三、如何判断是否构成侵犯专利权?四、发现侵权后应采取的措施;五、高等学校如何避免作为被告而引起的专利侵权纠纷。  相似文献   

12.
<正>在专利侵权诉讼中,准确地解释权利要求和确定权利要求范围是判断被控侵权物是否落入专利保护范围的关键。然而,如何在实践中对侵权案件当事方以对现有技术权利要求用语的不同诠释为由,争辩其发明具有现  相似文献   

13.
《专利法》保护的方法,包括有关药品或者化学品的制造方法。如果他人未经专利权人的许可,以相同或者等同的方式使用了方法权利要求中的所有必要技术特征,则会构成侵权。在"礼来公司诉华生公司"一案中,原告就一种"奥氮平"药品的制造方法享有专利,而被告则制造和销售了相同的"奥氮平"药品。按照《专利法》的要求,被告应当证明自己尽管制造和销售了相同的药品,但是使用了不同的方法,因而没有侵犯原告的方法专利。这叫作"举证责任倒置"。根据案情,被告在制造"奥氮平"的过程中,使用了不同的化学还原物,以及不同的化学反应步骤。最高人民法院由此而认定,被告没有侵犯原告的方法专利。  相似文献   

14.
引言 专利权是一个对世权,其有"一人对万众"的性质.专利权被授予之后,任何公众都不得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实施该专利,否则就是侵犯了专利权.但是,在该专利申请日之前,如果有人"已经制造与专利技术相同的产品、使用与专利技术相同的方法或者已经做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是否还被认为是侵犯了专利权呢?各国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基本上是一致的,即在这种情况下,不视为侵犯专利权.在专利法理论上,行为人享有的这一"不视为侵权"的"权利"(确切地说,只是一种利益)一般称为先用权,该行为人一般称为先使用权人.可见,先用权是可以对抗专利权的一种例外规定.  相似文献   

15.
蒋金友 《今日科苑》2010,(12):150-150
国有企业在应对专利侵权诉讼时,可以行使如下抗辩权:审查原告是否具备诉讼主体资格以及受诉人民法院是否有权管辖,以专利的有效性进行抗辩,以申请宣告专利权无效进行抗辩,诉讼时效抗辩等方面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美国与日本专利侵权诉讼中的禁止反悔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禁止反悔原则的基本作用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如果被控侵权产品或者方法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字面含义相同的方式覆盖了权利要求记载的全部技术特征,就构成相同侵权.相同侵权在美国被称为字面侵权(literal infringement).  相似文献   

17.
专利保护的范围是由权利要求所界定的。在方式加功能的权利要求撰写方式中,专利保护的范围是由功能性的权利要求所决定的,而权利要求中所列举的方式则是对于功能性权利要求的进一步说明。在"诺基亚诉华勤"一案中,法院认定原告功能性权利要求的范围不清楚,因而难以确定专利保护的范围及其应当覆盖的方式或者手段。同时,基于范围不清楚的功能性权利要求,也无法确定被告的产品是否落入了原告的权利范围。法院在本案中对于功能性权利要求的论述,对于同类技术发明的专利审查和侵权认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企业开发新产品的直接目的是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谋求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加强,应用专利制度保护自己发明成果的重要性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但对开发新产品时如何避免侵犯他人专利权的问题却没有给予足够的注意。这样做有时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所以企业在进行新产品开发时,对避免专利侵权与寻求专利保护应予以同等的重视。所谓专利侵权是指违反专利法的规定,实施他人专利的行为,并具有侵害的事实存在而落入他人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具有以盈利为目的等法律特征。一、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时应…  相似文献   

19.
2007年8月20日,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在Seagate案中打破了故意侵权判定规则的约束,减轻了被控侵权人的义务,加重了专利权利人的举证责任,这一新动向值得我们给予充分的注意.  相似文献   

20.
多主体实施外观设计专利存在于图形用户界面设计领域,特别是其在软件领域的应用。其特征表现为提供者并不直接实施专利,提供行为本身难以落入专利权控制范围。由于现行立法司法体系重产品、轻设计的保护模式,设计上对产品载体的要素比较以及被控侵权人提供软件行为的定性使得多主体实施外观设计侵权难以受到专利法保护。通过案例考察与比较法研究,司法实践应将涉案专利产品类别认定为“软件+产品载体”,设计要素比较上重视设计本身带来的综合视觉效果,并通过移植重构的“不可替代的实质性作用”规则对多主体实施外观设计侵权进行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