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高校注重对大学生进行爱情心理教育,对于预防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的产生,防止恋爱过程中认识及行为偏差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教育中重点应让大学生理解爱情心理本质特征,把握男女恋爱心理行为的异同,正确区分“喜欢”与“爱”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在大学生当中进行爱情教育既是维持高校和社会稳定的需要,更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及其未来婚姻家庭生活幸福的保障。当前的爱情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心理的发展需求。从维护学生身心健康的角度出发,爱情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婚恋观的教育、恋爱心理资格的自我审查、恋爱沟通方式的指导、爱的能力的培养、性心理健康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关注女大学生恋爱问题做好思想指导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丽娟 《文教资料》2005,(27):31-32
改革开放二十年使人们的各种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得风气之先的大学生们的观念就更加前卫。和中国社会传统的道德观相比,大学生们对爱情、婚姻都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大学校园内恋爱的普遍,对大学生性行为和同居的认可,甚至女大学生出轨,被人们炒得沸沸扬扬,而今,新学年伊始,与爱有关的契约正悄然风行校园,人们不禁要问:大学生这是怎么了?当“爱情契约”风刮过,接下来校园又会刮什么风?“不提倡,不禁止”一直是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在校谈恋爱所持的态度。教育专家认为,“爱情契约”的存在是否合理并不重要,关键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长期对学生…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婚恋观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的恋爱现象已不容回避,高校德育工作者对此应采取积极介入态度,结合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实际特点,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的恋爱、婚姻的教育和辅导工作,丰富和引导学生的精神生活,营造良好的“预前”氛围。  相似文献   

5.
对大学生恋爱现象一部分人认为影响学业,另一部分人不提倡也不反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引导学生培养“志趣相投型”的爱情。  相似文献   

6.
面对大学生的恋爱现状,高校应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爱情教育,弗洛姆关于爱的理论对大学生的爱情教育有现实的借鉴意义.爱情教育的目的在于形成健康的爱情观,本文具体分析了大学生的爱情教育.  相似文献   

7.
一项调查表明,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恋爱率”达83%。大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有责任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爱情的真谛,摆正爱情在人生道路上的位置,因为这些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在全面开放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因而也就出现了五花八门的恋爱观。我带的学生中,有不少萌生了恋爱的念头。  相似文献   

8.
对全国53所大学3340名男大学生和4489名女大学生的恋爱观进行了调查,了解了大学生对高校恋情的看法、恋爱动机、对恋爱现象的认识、择偶观,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对恋爱的看法较理性,对各种恋爱现象能正确认识,少数大学生恋爱观产生了偏离。根据调查结果和当前高校对大学生恋爱教育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基于理解和接纳的基础上开展大学生恋爱教育,增强大学生的爱情责任感教育,对大学生的恋爱观教育要体现性别差异,加强大学生择偶观的引导。  相似文献   

9.
浅析大学生恋爱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年代以来,国家对大学生恋爱问题由明文禁止转向“不提倡,不反对”,在校大学生恋爱是不可回避的客观现实,探究大学生恋爱现象发展的背景和趋势,了解大学生恋爱观及其心理,分析恋爱现象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并探究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提高学生思政工作效果的对策,是高校思政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爱情是大学生在成长道路上的必经情感,但体育类大学生由于个体和环境影响,在恋爱的过程中会呈现诸多心理问题。大学生心理特点具有可变性及不稳定性,本文旨在从情绪压力管理和情绪稳定教育的角度入手,深入剖析体育类大学生的恋爱现状和呈现的问题,探讨高校应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恋爱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体育类大学生形成积极的恋爱观,培养体育类大学生健康的恋爱行为,在遇到恋爱问题时选择适当的途径来缓解负面情绪,为体育类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恋爱是高校客观存在的普遍现象,随着大学生恋爱心理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大学生恋爱心理状况呈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研究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征及其原因,有助于对学生恋爱问题进行教育和引导,有利于高校进一步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采取分层取样的方法,对583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恋爱认知存在一定偏差;大学生获得婚恋知识和性知识的途径多样化,无师自通占主导方式;恋爱比例在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来源上存在差别;恋爱态度总体是严肃认真的,但也存在着随意的不负责任的态度;大学生抗恋爱挫折能力欠缺.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建立自信是基础;帮助大学生理解爱情的真正涵义,进行恋爱艺术、技巧教育是关键;提高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是必修课,性教育应走进高校课堂.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恋爱行为的认识与引导问题 ,是当前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迫切需要我们去探讨和解决。(一 )在校大学生一般正是处于青年中期 (1 8———2 3岁 )。随着生理上的初步成熟 ,便开始萌发性的意识 ,产生需要爱情的欲望。这种“性的意识”和对爱情的需求 ,便是大学生产生恋爱行为带有客观必然性的生理基础。学习、生活上互相帮助 ,思想品德上互相了解 ,渴望得到别人理解和友谊 ,在异性中寻求知己 ,自然而然地会在一些男女大学生中出现恋爱行为 ,这便是大学生恋爱行为客观的心理发展必然现象。家庭与社会的因素 ,对大学生恋…  相似文献   

14.
爱情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领域,也是每一位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都要面对的人生课题。"恋爱"是与"爱情"时常相伴的一个概念,与"恋爱"、"爱情"相关的"性"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长期以来,高校对于大学生恋爱问题大都持有两种"极端"态度,偏离了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实际需要;"性"的禁锢和封闭以及性教育的落后,使大学生对"性"产生了极大的神秘感,受大众传媒的影响所获得的既不科学又零碎的性知识,往往导致他们用这些错误的理论去指导实践,由此产生的心理矛盾冲突或不正当的性行为,严重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正常学习生活。提升大学生恋爱观教育,要在观念层面上,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价值观;在生理层面上,加强性知识教育,提升恋爱的层次和品位。  相似文献   

15.
加强高校爱情道德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恋爱是高校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但由于大学生受人生观、爱情观、道德观不成熟、不稳定及各种错误思潮的冲击和影响,其恋爱出现了三种较为突出的不良倾向:“追形势、赶时髦”的盲目性倾向;“寻求刺激,消除寂寞”--褒读爱情的倾向:“失恋、失志、失德”--丧失理智的倾向。这些不良现象的产生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为此,高校对大学生恋爱,决不能放任自流,而应加强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6.
当代女大学生的情感误区与情感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深入访谈和问卷调查 ,从女性的特定视角出发研究当代女大学生的恋爱心理。研究表明 ,女大学生存在着迷茫、困惑心理 ,依赖、依附心理 ,“爱情至上”及混淆友情与爱情等情感误区。因此要加强女大学生的情感教育 ,培养她们正确的恋爱观、独立自主的思想意识和理性的人格特点。  相似文献   

17.
陈娟  崔伟 《现代企业教育》2014,(22):262-262
爱情是上天赐予人类最旖旎的情感,同时也是大学校园永不过时的话题。由于女性对于情感的敏锐体验比男性突出,其自控力和耐挫力相对薄弱,感性、细腻的女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因此,加强女大学生恋爱观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思考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爱情观教育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它能使大学生深刻了解爱情的本质、特点和意义,学会调适恋爱心理,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业、恋爱与集体、爱情与友情、恋爱与道德的关系,从而理性地对待爱情.  相似文献   

19.
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爱情,树立一种正确的爱情观,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一个难题。传统的教学方式由于缺乏对学生主体的关注,教学手段的陈旧,使其很难被学生接受。引导他们自主感悟爱情的真正含义,学会承担恋爱中的责任,成了思政工作者的关注重点。  相似文献   

20.
我国目前已有一千多所高校,在高校这个青年聚集的小社会中,恋爱问题是一个特别敏感的神经网络,那里如果有所触动,就可能引起其他各方面的连锁反应.在学生宿舍,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有关爱情的书刊杂志更是大学生热门的课外读物.随着人们的社会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恋爱问题已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人生态度等各个方面.最近几年来,高校大学生的恋爱现象有漫延的趋势:高校校园中随处可见成双成对、花前月下的年轻大学生,有些勾肩搭背.搂搂抱抱;有些外出留宿,非法同居;更有为恋爱问题而聚众斗殴、跳楼自尽者.这些,不但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整体形象,而且破坏了校园管理秩序.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大学生的恋爱现象,无疑是高校管理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点粗浅的分析与思考,以求教于方家.一、大学生恋爱的原因大学生恋爱的原因复杂多样,但归结起来,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原因,另一个是社会方面的原因.(一)大学生自身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原因.这方面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生理发育趋向成熟,产生性亲近的要求.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8~25岁之间,这一时期正是正常人由性发育阶段进入性成熟阶段的年龄,成熟的性特征明显地展现在彼此眼前,使得大家自然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