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林海林歌     
看林人老了。“可有四十几年哒……”看林人常看着土坯房前刚来时栽的一棵雪松自言自语。“使劲长,使劲长啊!”看林人摸摸树皮,扎手,但他喜欢。他手上有茧, 有山上的雪那么厚,不怕扎。他常常想,要是有儿子只怕也有这么高哒……雪松高过了看林人土坯房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课文叫《唯一的听众》。文中讲述了一位爱好小提琴的青年,开始学琴时没掌握要领拉得十分刺耳,被家人称作是音乐白痴,十分沮丧、自卑,只好躲到树林里练习。在树林中,他邂逅了一位自称耳聋的老人。老人对他说:"小伙子,我猜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耳聋了。"于是,青年请求老人每天早晨当  相似文献   

3.
吴友智 《江西教育》2012,(Z4):63-64
先看几个有趣的教育故事:A.一个女孩初学小提琴,琴声如同锯木头,父母不愿听,孩子一气之下跑到幽静的树林中练琴。突然,她听到一位老人的赞许:"我的耳朵聋了,什么也听不见,只感觉你拉得不错!"小女孩受到鼓励,每天都到树林里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发自内心地说:"谢谢,拉得真不错!"  相似文献   

4.
有一个古老的苏格兰传说,说的是一个在山上放羊的少年的故事。 有一天,少年在山上放羊的时候看到脚边有一朵漂亮的小花——他从来没有看到过那么漂亮的小花!他禁不住单腿跪下去,把那朵花拔起来,放到自己的眼前看,少年被它的美陶醉了。他刚要把那朵花贴到脸上,就听见“訇”一声巨响,抬头看时,面前的大石壁开了一道拱门,阳光斜照进拱门里,少年看到里面有数不尽的黄金、珠宝在闪闪发光。  相似文献   

5.
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个小女孩学拉小提琴 ,拉出的琴声如同锯木头。父母不愿听 ,小女孩一气之下跑到静寂的树林中去拉练。突然她听到一位老年妇女的赞许 :“我感觉你拉得不错。”小女孩受到鼓励 ,非常兴奋。于是老人经常约她来树林拉琴。每奏一曲 ,老人都听得津津有味。后来小女孩读上了音乐学院 ,而那位老人便是著名的器乐教授。这个小故事揭示了教师重视倾听 ,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对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的教育迫切需要器乐教授式的教师。然而在现实教学中 ,常有以下这样的情形。例1 ,在教学《扁鹊见蔡桓公》一课中 ,教师问 :…  相似文献   

6.
星期六下午,尼可与堂弟阿杰正在树林采集标本。“奇怪。”阿杰突然放下手中的树叶说,“里德先生今天怎么没练乐器?”里德先生是学校的音乐老师,他的家就在树林旁。每个星期六,尼可和阿杰在树林都会听到里德在他房子后的小室演奏单簧管。尼可从一棵树上爬下来,“你说得对,希望没发生什么意外。”话音刚落,两人就听到远处的呼喊声,是里德先生的声音。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在报刊上看到一个这样的教育故事:一个女孩初学小提琴,琴声如同锯木头,父母不愿听,孩子一气之下跑到幽静的树林中学练。突然,她听到一位老人的赞许,老人说:“我的耳朵聋了,什么也听不见,只感觉你拉得不错。”小女孩受到鼓励,于是每天都到树林里去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鼓励说:“谢谢,拉得真不错!”终于,家长惊异地发现了女儿优美的琴声,忙问是什么名师指点。这时,  相似文献   

8.
哥哥拉二胡的声音,像锯木头。我想起工人在树林里锯大树,一棵一棵。  相似文献   

9.
这个男孩是我的同学,他的座位就在我的后一排。 有一次,音乐老师说:“每个同学用口琴吹一首曲 子,准备时间为一个星期。”也就是这么一句话,使他成 了“口琴迷”。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他的手上多了一支口琴,每 天中午,他都要用一部分时间练口琴,但他吹得实在不  相似文献   

10.
《北京日报》曾刊登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小女孩初学小提琴,琴声如同锯木。父母不愿听,孩子一气之下跑到幽静的树林中学练。忽然,她听到一位老年妇人的赞许:“我感觉你拉得不错!”小女孩受到鼓励,于是每天都到树林里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鼓励说:“谢谢,拉得真不错!”终于,家长惊异地发现  相似文献   

11.
南郭先生逃走之后,心情坏到了极点,心里痛骂齐湣王那个坏脾气。他走在街上,东倒西歪,“回头率”很高。突然,他看见一位白发老人,胡子拖到了几十米外的树林里,头上辫了上万个辫子,也有十来米长。南郭先生大叫道:“你是何方妖怪?”白发老人哈哈大笑,用震耳欲聋的声音说:“我是时光老人,看你这么烦恼失意,特来为你解忧的,跟我来!”一会儿,南郭先生又回到了皇宫,只听时光老人说:“我让你看看你继续留下去会有什么结果。”于是。南郭先生看见另一个南郭先生走到齐湣王面前,吹了一首非常难听的曲子,可他自己却说:“大王,这是现  相似文献   

12.
种树老人     
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种树老人一辈子什么都不会做,只会种树。解放前种树为了娶媳妇,但没有娶上;解放后种树,为了种树。种树老人长得很丑,很矮,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临死的时候,他对远方来的侄子说:“死了,就在沙丘刨个坑,把我埋在树林里,千万不要用什么棺材。”侄子照他的话做了,做完就走了。  相似文献   

13.
人们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些时候人们也会被眼前所见的给蒙蔽住。造成虚假错误的认识,就像《多看了一眼》中的那位年轻的作家一样。他也是亲眼所见,但却因只看了一眼.一位百折不挠的英雄竞被看成了好吃懒做的懒汉,幸亏他在转身时又从另一个角度朝老人多看了一眼,才认识到那是一位真正的英雄。读完故事我们不仅要为那位身残志坚在贫困环境中仍与生活进行抗争的老人道一声喝彩.  相似文献   

14.
有一天,少年在山上放羊的时候看到脚边有一朵漂亮的小花——他从来没有看到过那么漂亮的小花!他禁不住把那朵花拔起来,却听见"訇"一声巨响,抬头看时,面前的大石壁开了一道拱门,阳光斜照进拱门里,少年看到里面有数不尽的黄金、珠宝在闪闪发光。  相似文献   

15.
枫叶     
加拿大的枫叶非常美丽,哪个国家也没有比它更漂亮的枫叶。秋天的时候,在街上,在山上,在树林里……到处可以看见美丽的枫树。每当秋天的早晨,我一出门就会看到路边两排  相似文献   

16.
寒假期间,小明到乡下叔叔家过年。叔叔是林场护林员,有持枪的特权,别人都叫他刘歪头。据说他头歪是几十年练枪法造成的,山上的野物像是他家养的,什么时候想要,什么时候就去"拿"。  相似文献   

17.
学会尊重     
近日读到这样一则故事:某年暑假,一位老师去老家度假。一天,他看见一位老农赶着两头牛在耕地。这位老师便大声问:“大伯,您这两头牛哪头更棒?”老农看了看他,没有理会。等到了地头,牛在一边吃草的时候,老农才附在他耳边轻声说:“右边那头更好。”这位老师很不高兴地说:“您干吗现在才说,还这么小声,怕吓着谁吗?”老农看了看他,又看了看两头牛,说:“牛虽是畜类,但和人一样,也有自尊。如果我大声说这头牛好那头不好,别看它们不会说话,却能从我的眼神、手势、声音里辨出我对它们的态度。那头牛尽力了,但仍然不够优秀的牛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会受到伤害。”  相似文献   

18.
两只画眉     
老人养了只画眉,每天到树林里晨练时,他就把装有画眉的铁笼挂在树上。这时,树林中的画眉就飞到铁笼四周,同笼中的画眉聊起天来。  相似文献   

19.
一个人在中小学呆久了,“夸奖”便会被练就成一项坚实的基本功。因为普教界普遍迷信“夸奖”乃是促使学生健康向上的“利器”,以至于“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这句话已成了流行于中小学的一句名言。有位叫卢勤的儿童教育专家更是将教师对学生的褒贬与学生成长之间的关系阐释得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般顺理成章:“打开孩子的心灵有个秘决,当你说他棒的时候,他就棒给你看;当你说他笨的时候,他就笨给你看!”  相似文献   

20.
愿望手链     
在Q城住着一个酷爱幻想的小男孩,叫程剑。一天,他去郊外一片茂密的树林里游玩。走进树林深处,他突然看见一座小山,朝山上望去,只见山腰有一个山洞,洞口五光十色,光芒闪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