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纲领性文件,集中体现了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和伟大实践成功经验。报告所总结的十年伟大变革成就,不仅为我国内政外交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继续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创造了良好条件。报告中提到的“两步走”战略、八项主要目标任务,以及必须坚持的五项重大原则等,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并非一蹴而就,前进道路上存在诸多风险挑战。报告从12个关键环节科学系统地回答了“怎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问题,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理论支撑,指明了前进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不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也为世界范围内的多民族国家建设贡献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2.
重塑科学和工程师的美国研究生教育江丕权美国科学工程和公共政策委员会(CommiteeonScience,Engineering,andPublicPal-icy,简写为COSEPUP)于1993年提交《科学、技术和联邦政府:新时期的国家目标》的报告...  相似文献   

3.
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和总统科学与技术顾问委员会在2010年相继发表关于科学教育的重要报告。两份报告出台的根本动因来自于美国对世界、对未来深刻的危机意识,直接动因来自于当前美国科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国家科学委员会报告的重点是为有才能的学生提供机会并激励其在科学领域达到卓越,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的建议则是通过联邦政府更好地推进普通中小学的科学教育。两份报告发布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奥巴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科学教育方面的政策措施,为美国科学教育在未来的腾飞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奖励》2004,(8):77-78
国家气候委员会主任、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院士12日宣布,当选为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和特别报告编写工作的28位中国权威专家,将在未来4年的时间内对全球气候变化进行科学评估,于2007年底完成的评估报告将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新一轮温室气体控制义务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创造力,而非标准化,可能是一个高效的教育体系的推动力。 “我们的国家处在危险中。曾经从未受到过质疑的在商业、工业、科学和技术创新领域的卓越优势,正在被来自全球各地的竞争超越。” 以上自那本极有影响力的报告——《国家处在危险之中》。那么,到底是什么让国家处在危险中呢?报告接着说:  相似文献   

6.
2011年6月17日上午,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同志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为第三期教育部直属高校中青年校级领导干部专题研修班做了题为“全面加强质量建设,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专题报告。报告主要围绕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谈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认清形势,准确把握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趋势新特征;第二,明...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教育工会近日举办高校工会主席培训班,邀请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陕西省教育厅厅长杨希文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专题辅导报告,省教育厅干部人事处副处长权秋虎作《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报告。  相似文献   

8.
90年代,美国的科学改革又开始引人注目。迄今为止,不少由私人、公众团体和政府支助的各种计划均在施行之中。1983年,“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发表题为《国家在危险中》的报告,同年“国家科学委员会”也发表题为《为21世纪教育美国人》的报告,两份报告为现今科学教育改革拉开帷幕。1990年,“全美州长教育特别工作协会”出版了《教育美国:各州实现国家教育目标的战略》,1991年教育部又出版《美国2000年》,不仅为这场改革摇唇鼓舌,而且将其推向纵深。但是,美国人仍然把改革的焦点集中于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要认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继续加大对科技、教育的投入,抓紧制定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科技发展规划,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发展各级各类教育,继续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相似文献   

10.
一1983年美国政府发布《国家在危机中》报告,拉开了以卓越教育、探究学习、国家课程标准、统一考试为特征的课程改革,进一步强调“科学(Science)”是美国教育的核心课程。美国的科学教育的课程名称是全国统一的——叫做“科学”,但是这一课程的教材名称花样繁多,张扬个性特色。  相似文献   

11.
近日,(2012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评结果报告》引发美国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美国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方面的考试成绩表现平平。因此,有呼声要求从测评结果优异的国家、城市和学校系统,  相似文献   

12.
美,德,英工程类型研究生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3年,美国科学、工程与公共政策委员会(COSEPUP)提出了一份题为《科学、技术和联邦政府:新时期的国家目标》的报告。报告指出:要圆满地讨论科学和技术问题,就需要考察培养科学家与工程师的教育过程。如果科学家与工程师有效地为国家、科学和技术目标作出贡献,他们的教育经历就必须为他们未来的这种行动做好准备。因此,委员会考察了如下几个主要问题:①科学家与工程师的主要职业途径是什么,近年来呈现怎样的变化?②在当前就业条件下,研究生教育最合适的结构和功能是什么?③科学与工程类研究生除了作好科学研究以外…  相似文献   

13.
为加强报告写作的规范化,本文针对报告写作中存在的不同见解,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深入论证了加强文体意识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正确理解报告含义、科学划分报告类别,合理安排报告结构的有效途径及其写作规律  相似文献   

14.
张璇 《宁夏教育》2003,(6):51-52
20世纪末期,为适应经济竞争的需要,美国中小学的科学教育进入了一个以培养科学素养为目的的新改革时期。1989年2月美国科学促进会发表的《2061计划》的第一份报告的标题就是《普及科学》,报告面向全体美国人,对学生经过从幼儿园直到高中毕业这13年的学习之后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科学素养作了全面的描述,从不同的层面和视角阐释了科学的世界观、科学的探究方法和科学事业的性质并对中小学的课程改革确定了目标和方法。为了将改革推向深入,为了使这些目标不至于落空,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协会于1996年制定了规范改革的《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与此…  相似文献   

15.
曾铁 《教学与管理》1999,(11):52-53
一、八十年代中后期1985年,英国皇家学会组建了公众理解科学委员会,对英国公众的科学素养作了大规模的调查,并据此发表《公众理解科学》这一报告。这个组织指出,这个“报告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公众对科技更好地理解是促进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因素……是整个国家重要的长远目标,必须持续不断地努力才能实现”。报告论述了“公众理解科学”的意义,重点阐明了学校科学教育在其中的“基础和中心地位”及其实现的途径等。它提出的学校科学教育的任务是:理解科学思维的方法与过程;获得多种智力体力技能;掌握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本质;理…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参考》2007,(6):24-25
基础教育改革是美国在教育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美国早已意识到了自身基础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9·11事件后,美国总统布什组建了“国家基础结构顾问委员会”(National Infrastructure Advisory Council),责成该机构就关键经济部门中事关国家基础结构安全的重大问题撰写报告。2006年10月,该委员会公开发表了题为《劳动力的培养、教育和科研》(Workforce Preparation,Education and Research)的报告。它的中心意图是将美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放入国际经济竞争的大环境下进行综合考量。鉴于亚洲部分国家成功地开展了数学和科学教育,报告还正式提出了向亚洲学习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科学和精神是一对孪生姐妹。科学是发现,精神就是发展;科学是发现真理,精神就是传播真理。科学、精神、科学精神,这些为人熟知的词汇,构成了我们这个社会的时代风貌。国家要有国家精神,企业要有企业精神,科学家要有科学精神,甚或我们每个人要有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发展的支柱、腾飞的动力和不竭的源泉。  相似文献   

18.
财务与会计工作是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本质区别的两门科学,财务是国家财政体系的基础,会计是确认记录、计量和报告经济活动,并向相关利益者提供决策所用的会计信息。本文就财务与会计的本质联系与区别提出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19.
为使参训学员和全体教职工深入学习领会和准确把握党的十七大精神,紧密联系工作实际,迅速兴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热潮,11月1日下午,十七届中央委员、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周济同志亲自来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辅导报告。  相似文献   

20.
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党的二十大主题。党的二十大报告从目标确立、原则设定、战略步骤、方法论选择等方面,科学设计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意蕴。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多管齐下,不断推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