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语堂是一个有着“一捆矛盾”的作家,其思想的复杂性在五四以来的中国文坛上也是少见的。他既接受了西方近代思潮的影响,又同时赓续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因子,而基督教观念则融透于林语堂的整个精神历程。实际上,正是基督教精神使童年的林语堂轻而易举地摆脱封建传统的束缚,接受西方近代文明的洗礼,也正是基督教精神使其能够以一种全新的眼光审视中西文化。但是林语堂并不可能简单重复基督教思想,在接受基督教文化的同时,他又始终没有摆脱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浸染。这样以中西文化合流的历史进程为大背景,西方的基督教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相拒而又相融的事实显然具有文化上的典型意义。本文着重探讨林语堂的基督教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这种联系既是林语堂“两脚踏中西文化”思想的逻辑起点,同时又折射出二十世纪中西文化合流的历史走向。  相似文献   

2.
尼采与林语堂的文化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尼采是林语堂构筑中西文化融合理想的重要参照。本文探讨了林语堂文化世界与尼采思想的关系。通过古希腊酒神文化、基督教文化及审美艺术观三方面的分别讨论,本文着重指出林语堂一方面吸纳尼采思想,显示了林氏追寻西方精神的文化动意,同时又指出林语堂是在“两脚踏东西文化”的前提下接受尼采影响的。  相似文献   

3.
林语堂是"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文化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特的文化学者,他一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宗教信仰探索过程,探索历程就是寻找、认同各种宗教思想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历程.但在林语堂的思想观念中,西方的人文主义与中国的人文主义的内涵是有所差异的,这正是促使林语堂最后阪依基督教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林语堂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人,他的精神世界丰富多彩.他既有儒家入世思想,又有道家处世哲学;他既沉迷传统文化,又追随现代理念;他既留恋华夏国粹,又崇拜西方文明.他自称是"一团矛盾".而这"一团矛盾"有一个思想核心或根本特点,就是真诚.正是一个"诚"字把儒与道、中与西、传统与现代各种思想奇妙地在他身上揉合成一团.林语堂自身存在的种种矛盾,就是他真诚天性的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5.
林语堂的一生深受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影响,经历了由基督徒到异教徒又回到基督徒的曲折选择过程。然而,他又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解之缘,并一直试图融合中西两种文化思想。但是林语堂文化选择的根基是西方基督教,基督教属于基本的根层面,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照是以西方基督教为参照标准的,因而传统文化属于审美表层。  相似文献   

6.
林语堂的一生深受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影响,经历了由基督徒到异教徒又回到基督徒的曲折选择过程。然而,他又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解之缘,并一直试图融合中西两种文化思想。但是林语堂文化选择的根基是西方基督教,基督教属于基本的根层面,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照是以西方基督教为参照标准的,因而传统文化属于审美表层。  相似文献   

7.
由于家庭文化背景和留学背景不同,郭沫若与林语堂的不同文化选择——郭沫若的孔子儒家文化、欧陆自由主义思想(短暂的)和马克思主义;林语堂的基督教文化、欧美自由主义思想和庄子道家思想——既具有相逆性,叉具有互补性。郭沫若、林语堂的不同文化选择和人生际遇,成为20世纪令人回眸凝思的两道有意味的人生风景。  相似文献   

8.
在近代史上,林语堂是一位与众有别的文人学者。他“脚踏东西文化”,徘徊于西方的基督教与中国的儒、佛、道之间,游移于当年的进步文化阵营内外,其复杂的思想,多变的品节,纷芜的言行令评论界争议不已。读一读《人生的盛宴》这部反映着林语堂大半个世纪对人生种种探索与理解的文集,人们会清楚地看到林语堂思想上的混乱导致他对人生的看法同样充满着矛盾与困惑。基督教的教义,  相似文献   

9.
《京华烟云》是我国著名作家林语堂的经典之作,作品真实形象的反映了民国时期中国民众的生活和思想状态。林语堂出生在基督教家庭,又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其创作的这部文学作品包含了浓郁的宗教文化元素,笔者试就《京华烟云》对林语堂的宗教思想加以浅析。  相似文献   

10.
林语堂是中国二十世纪的一位文化名人,也是一位争议极大的人物,他本人以“一团矛盾”自谓,这“一团矛盾”中最大的矛盾莫过于他个人宗教信仰。虽然他在基督教及中国传统的儒、道、释三教中犹豫、彷徨、探险,然而他一生不变的宗教文化思想的内在理念即是对人文主义精神的不懈追求,最终使林语堂成为一个彻底的深具思想内涵的人文主义者。  相似文献   

11.
由于宗教、文化、社会、性格等多方面因素的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林语堂对基督教文化的态度经历了从信仰到反叛再到重新信仰的迂回反复,也相应地造成了他文化身份的多样性和混杂性。现从林语堂的基督教信仰之旅这一视角出发,探讨林语堂在不断更迭的文化场域中的文化身份变迁。  相似文献   

12.
福建是西方基督教在中国传教的重点省份之一.作为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三名家的冰心、林语堂、许地山,都是与基督教有着种种联系的有特色有影响的闽籍作家.他们接受基督教的方式、角度和程度各有不同,对基督文化的体验与思考也有区别,这种不同的影响必然在他们的文学创作中鲜明地表露出来.本文将他们的思想、作品尤其是审美价值取向进行比较分析,试图去发掘那些蕴涵着基督教文化精神的艺术思考与某种新的文化特质,以期更深层次地去理解闽籍作家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林语堂的一生,中西兼修,耶儒会通.他既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体悟到西方文化的独特精神.其宗教情怀不仅包括了对基督教的曲折认识和情感上的升华,还包含了对道家思想的推崇青睐和借鉴吸收,以及对儒家思想的赞赏与认同.林语堂的宗教情怀既与其特殊的家庭环境有关,又受到地域文化和时代社会的影响.其宗教情怀体现出他个人的思想观念,也是对时代精神风貌的具体写照.  相似文献   

14.
妈祖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折射出的"大爱"精神对构建和谐世界具有积极的作用。而基督教的"圣爱"是西方文化传统中对爱的最高体现。对两种精神产生的文化渊源、实质和现代意义的不同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更加促进现实生活中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们之间的相互合作和相互交流,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督教文化是中国现代重要的文化现象。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很多作家与基督教文化有或亲或疏、或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并将其纳入艺术视野,用不同的艺术方式表现基督教文化对于现代中国人生活和思想情感的影响。老舍曾经领洗入教,参加教会开展的一些活动,其文化心理及文学思想、艺术思维均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塑造宗教形象,表现宗教人物在现代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为,张扬耶稣的人格精神,是其创作的重要内容。但同时,老舍也通过传教士和教徒形象塑造,对基督教表示了明确的批判和拒绝。老舍对基督教文化的态度,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现代作家的思想和情感倾向。老舍对基督教文化的接受与拒绝、赞赏与批判是同他的爱国热情、救世救民的人生追求联系在一起的,是与他改造国民性格、检讨传统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6.
林语堂是“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文化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特的文化学者,剖析林语堂的传统文化观,可以发现林语堂对中国文化最深层、最独特的认识即是对儒教思想的体悟。林语堂把儒教的精神本质归结为一种近情入理的“人文主义”,即所谓中国的“人文主义”。他对这种人文主义精神心悦诚服,并对达到这种“中国式的人文主义”的“情理”精神,即“中庸”之道大为叹服。他赞扬儒家注重实际生活及在社交上有用的教育,坚持认为孔子是一个近情的人。林语堂还总结出“中国式人文主义”的发端在于明理,但他对孔子不关心“上帝是否存在”这一点不满意。  相似文献   

17.
林语堂作为国内幽默文学的创作者,不仅拥有"幽默大师"的称号,还是沟通中西幽默观的桥梁之一。林语堂的幽默观以独立自由的思想为基础、以超越与宽容的胸怀为原则、以自然闲适的情愫为归宿,对中国现代散文创作和中国文化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杨家宇 《考试周刊》2014,(21):11-12
基督教发源于公元1世纪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地区,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基督教文化自产生以来,对欧洲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些文学作品,作为对现实社会的反映,深受基督教思想的影响。本文以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为例,分析基督教思想对19世纪欧洲文学作品的影响。小说情节围绕主人公冉·阿让展开,融入了浓重的基督教思想、人道主义关怀和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19.
林语堂是“一捆矛盾”,而且充满深刻复杂的悖论性质,这就决定了其文化思想的本质。但是,有冥冥之中的“主宰”存在,从而使矛盾冲突一变而为“自然”与“和谐”,这是林语堂与其他中国现代作家更内在的区别。承认和喜欢“矛盾”,使林语堂的文化思想具有现代的深度;而有“和谐”大光的照临,使林语堂的文学、文化、思想和人生一片通明,清澈如水。  相似文献   

20.
在坚持人性本恶的前提下,基督教发展出一整套教育思想体系,这种教育思想在现代西方社会乃至世界范围都有深远影响。介绍并剖析基督教教育思想,揭示这一教育思想体系中的内在精神,肯定这种人类古老教育思想中对现代教育具有启示作用的合理部分,在父母针对孩子道德教育的方面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