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淮安运河村战国墓出土鼓车为迄今先秦考古中所仅见,是研究古代车制和建鼓的重要文物。其中的木质车舆构件保存较好,具有固定的形状和尺寸,是复原研究的重要资料。同时,该车还有一定数量的木雕板、骨雕饰件、漆绘饰件和青铜饰件,是一辆装饰精美的古代车舆。通过实测和研究,绘制了该车的构件图、组装图和透视复原示意图,并进而复原成车。据此可知该车具有轮小、轴短、舆长而装饰华丽的特征,填补了东周鼓车复原的空白。  相似文献   

2.
有各种监督意识,本篇论述的监督意识,是专指新闻舆论监督意识。何谓“舆论”?通常认为,即众人的议论,或公众的意见。据《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舆论”一词,最早见于《三国志·魏·王朗传》:“设其傲狠,殊无入志,惧彼舆论之未畅者,并怀伊邑。”新闻舆...  相似文献   

3.
我国东周时期旗帜,史书不乏记载,其中以《周礼》最为详细。《周礼·司常》中的九旗影响深远,自汉以来,几乎历代都有学者研究。他们或以注流,或以图解,然而经文简略,歧义颇多。这个问题只有现代田野考古工作在我国深入开展以后才有解决的可能,然而丝麻类物质长期理在地下,发掘时发现早已腐朽,故而缺乏实物和形象化资料。然而,考古发掘和出土文物中亦有不少装饰有旗帜图像的东周器物,这些器物上的旗帜图像无疑是当时旗帜的真实写照,是研究东周旗帜的重要资料。考古发掘和出土文物中饰有旗帜图像的东周器物,据笔者所掌握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下令焚书,这是以行政手段破坏图书流通的严重事件。最早使用这种手段的是先秦法家。《韩非子·和氏》载:“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设告坐之过,燔《诗》、《书》而明法令……孝公行之。”此事虽不载于《史记·商君列传》,但与商鞅重农战、贱游学的主张相符,应是可信的。秦始皇采用李斯的焚书建议,是继承先秦法家的传统,但其焚书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商鞅所为。一是商鞍当时的秦只是一个诸侯国,而秦始皇焚书是在统一后的全国范围内进行的,是一次全国性行动,二是所焚国书的品种数量十分巨大。《史记·秦姑皇本纪》载秦始皇接受李斯建议规定的焚书范围。  相似文献   

5.
喻华钢 《军事记者》2002,(12):32-34
舆论监督已成为新世纪社会的热门话题之一,人们对舆论监督的社会效应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发挥好舆论监督的作用,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应该多角度探索舆论监督优化发展的可能性,从而引导我们少走误区,积极发挥舆论监督的优势。舆论监督的历史渊源和前景“舆论”,是指普通老百姓的议论。古代汉语中,我们不难找到“舆”的本意。“舆”,即“车”;“舆人”,即车夫、吏卒,引申为普通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介绍晋文公“听舆人之谋”,设计取得胜利;“听舆人之诵”,增加了忧虑。《晋书·王沉传》:“自古圣贤,乐…  相似文献   

6.
“金箧何人深汉策,白云千载护秦封”(明·李攀龙《怀泰山》句)。古代帝王封禅泰山,其祭告天地文书皆镌之五版,敛之金匣,封埋祭坛之下,史称“金崔玉册”(亦作玉简、玉牒、玉检)。《汉书·武帝纪》注弓据康之语:“王者功成治定,告成功于天,……刻石纪号,有金策石函金泥玉检之封焉。”南朝刘勰《文心雕龙》卷五《封禅》篇亦云“树石九,泥金八幽;鸿律蟠来,如龙如虬。”早在汉代之初,已有泥金检玉之制。(史记·封掸书)载:“(汉武帝)封广文二尺,高九尺,其下则有工谋书,书秘。”又明王思任(登泰山记)称岱顶有“汉武王检…  相似文献   

7.
朱黎光 《新闻爱好者》2008,(12):134-135
先秦时期编钟 根据文献记载,编钟在黄帝时期就已经产生。《吕氏春秋·古乐》中说:黄帝时的一位乐官伶伦,奉了黄帝的命令和大臣荣将一起“铸钟12口,以和五音”。此外,炎帝、颛顼、帝喾、尧、禹时也有关于编钟的记载,从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编钟的原始形态来源很早。陕西长安斗门镇遗址出土的陶钟,可以看做是中国青铜编钟之一——甫钟的始祖。这件陶钟1955年出土,年代为公元前2300年~公元前2000年。  相似文献   

8.
杨福泉 《兰台世界》2005,(10):68-69
“石室金匮玉版”一语,主要见于下列文献资料:《尚书·金藤》“:武王有疾,周公作《金滕》。”孔安国传:“为请命之书,藏之于匮,缄之以金,不欲人开之。”孔颖达疏“:武王有疾,周公作策书告神,请代死。事毕,纳书于金藤之匮,遂作《金藤》。……藏之于匮,缄之以金,若今钉鍱之不欲人开也。郑云‘:凡藏秘书,藏之于匮,必以金缄其表。’是秘密之书,皆藏于匮。非周公始造此匮,独藏此书也。”《韩非子·喻老》“:周有玉版,纣令胶鬲索之,文王不予;费仲来求,因予之。是胶鬲贤而费仲无道也。周恶贤者之得志也,故予费仲。”《史记·太史公自序》“:卒三岁…  相似文献   

9.
述而不作:从官方职能到学术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述而不作”溯源  “述而不作”,源于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又:“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论语·述而篇》)表现出孔子对创新持极其谨慎的态度,观其一生,孔子确实也只在“述”的范围内承袭、整理、阐扬古典文化精华。“作”与“述”,有明显的区别。《礼记·乐记篇》说:“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作,亦称著,意为独创,自立新意,《史 记·老子韩非列传》:“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述,为沿循,《说文》:“述,循也。从,术声。”《礼记·中庸》:“父作之,子述之。”《史记·太史…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的妇女教育最早的形式叫“妇学”,语出《周礼·天官冢宰第一·九嫔》:“(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工,各帅其属以时御叙于王所。”九嫔与九御都是王宫女官名。德、言、容、工是妇学的重要内容,在东汉班昭的《女诫·妇行第四》中有具体的规范,而且班昭将妇学的教化内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她总结了先秦以来儒家经典中有关男女两性关系的伦理思想,使“男尊女卑”、“三从四德”思想成为妇学的整体教化精神。这种精神经过女教圣人班昭及后继者的阐发,贯穿在整个中国古代父系社会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11.
读画札记     
错把“姐姐”当“妹妹”十七世纪弗兰德斯大画家鲁本斯是当时盛行的巴落克艺术风格在绘画方面的代表人物,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外国美术名作欣赏》(当代大学生丛书),选取了他的《海伦·芙尔曼肖像》加以评介。文章说,海伦·芙尔曼是鲁本斯的第二个妻子,“鲁本斯非常喜爱第二个妻子,他晚年的许多重要作品都是以她为模特儿创作的”,“《海伦·芙尔曼肖像》就是他晚年(1631)的杰作之一”,等等。然而当翻开该书附印的彩图,看到的却不是海伦·芙尔曼的倩影,而是一幅人们经常見到的《苏珊娜·芙尔曼肖像》。由于画中女主人头上戴了一顶有羽毛作装饰的帽子,所以也有人叫它《羽帽》。我们知道,苏珊娜·芙尔曼是海伦·芙尔曼的姐姐,约在1625年前后鲁本斯为她画了这幅戴羽帽的肖像,那时鲁本斯的前妻伊莎贝拉还沒去世,鲁本斯与海伦当然也还未结鸳侣。  相似文献   

12.
《尚书·金》是现存最早、且以较多篇幅记述古代档案管理及利用状况的文献。作为篇名的“金”则是藏于“金之匮中”的档案的代称。透过《金》可窥知西周初年由史官起草文件的“作册”制度 ,与文件归档相关的“纳册”制度 ,以及档案保护和保密制度等。“金”之简册对于西周初年政治局势的稳定发挥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先秦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而对后世思想文化影响较大的有“十家九流”,其中以儒、墨、道、法最为有名。墨家是惟一曾与儒家并称为“显学”的一个学派,从有关的史料记载中我们就可以窥见其当时的盛况。《韩非子·显学篇》说:“世之显学,儒墨也。”;《吕氏春秋》中说“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以属弥众,弟子弥丰。孔墨之后,学显荣天下者众矣,不可胜数”。还说,墨子“无爵位以显人;无赏禄以利人。”但其“盛誉流于北方;义声振于楚越。”可见,在先秦诸子中没有哪一家能与墨家相比。就连儒家的孟子在批判现实和其他学派时也曾对…  相似文献   

14.
《旧唐书·经籍志》历来被认为是《古今书录》的节本,这种认识也影响了对其的研究与利用。对《旧唐书·经籍志》著录之部、卷数作深入细致的统计,并参照《新唐书·艺文志》等目录学典籍进行比较的结果表明,《旧唐书·经籍志》的编撰者在《古今书录》原著录书的基础上,增补了二十九部开元以前的唐人著作。利用《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与“不著录”的区别,可以确切考出《大唐新礼》、《紫宸礼要》等十八部《旧唐书·经籍志》增补的著作及其卷数。  相似文献   

15.
《诗经·卫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毛传》:“爽,差也。”《说文》:“爽,明也。”因此段玉裁注:“爽,本训明。明之至而差生焉。故引伸训差也。”《郑笺》:“我心于女故无差贰,而复关之行有二意。”依毛公、郑玄,“不爽”被解读作“没有差失”,总之,女子道德行为并无差失,而男子却始乱而终弃,从故事叙述来讲,这在人世间确实是经常发生的,古今一直在上演这样的故事,因此对于前人训诂也不会有所质疑。然而,阅读先秦文献,相关的语词材料却不能不令人对此作重新的审视。  首先联想到固精养生问题,此在中国古…  相似文献   

16.
兵书略“兵家”一般是指我国古代的军事家,但在《汉书·艺文志》中是专指先秦、两汉时期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及其著作。《汉书·艺文志》云:“兵家者,盖出古司马之职,王官之武备也。”《艺文志》将兵家分为权谋、形势、阴阳、技巧四家:其中兵权谋家是专论用兵之战略  相似文献   

17.
壶是古代青铜酒具的一种,也是青铜礼器的重要种类之一,自商代就已有之,主要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诗经》中曾有“清酒百壶”的记载,所指的便是这类器物。其造型多种多样,有方壶、扁壶、圆壶、瓠形壶等。出自于李家楼大墓的两件莲鹤方壶,其中一件通高117厘米(河南博物院藏),另一件通高125.6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一向认为,要想传之久远,必须借助于金石。《墨子·兼爱下》说古者圣王“以其所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墨子》一书中多次表达了这层意思。《吕氏春秋·求人》说夏禹“功绩铭乎金石,著于盘盂”。高诱注曰:“金,钟鼎也;石,丰碑也。”可见,这种观念早在先秦时代就有了。  相似文献   

19.
一、青铜铭文的出现 中国最早的冶铜技术,在原始社会的后期即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出现了.洛阳偃师二里头文化的考古研究表明,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铜器文明时代.最早的铜器出现于黄河流域及海岱地区.迄今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制品,是甘肃马家窑文化出土的公元前2740年的青铜刀1. 到了商代前期,以郑州二里冈文化为代表的青铜器,继承和发展了二里头文明,出现了多种食器、酒器与水器.器物造型准确规整,有动物或几何形花纹作装饰.  相似文献   

20.
明天出版社继1997年为青少年读者推出《金犀牛丛书·小说卷》之后,最近又将推出《金犀牛丛书·散文卷》。加盟《金犀牛丛书·散文卷》创作的六位女作家,毕淑敏、迟子建、徐坤、蒋子丹、方方、铁凝都是当今文坛颇具实力并风头正健的中青年作家。她们集合在“金犀牛”的旗帜下,撷取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以女性细腻优美而不失大气的锦绣文笔,传达出对世界、人生的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