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意境"空白"是艺术中"美"的本质的一种体现,它有着丰厚的理论渊源.所谓"空白",就是言外之意、象外之象、韵外之致,给读者再创造和想象的审美空间.高尔斯华绥<黑花>中内容描写和新颖的写作方式均与"空白"意境相切合.  相似文献   

2.
意境"空白"是艺术中"美"的本质的一种体现,它有着丰厚的理论渊源。所谓"空白",就是言外之意、象外之象、韵外之致,给读者再创造和想象的审美空间。高尔斯华绥《黑花》中内容描写和新颖的写作方式均与"空白"意境相切合。  相似文献   

3.
意境"空白"是艺术中"美"的本质的一种体现,它有着丰厚的理论渊源。所谓"空白",就是言外之意、象外之象、韵外之致,给读者再创造和想象的审美空间。高尔斯华绥《黑花》中内容描写和新颖的写作方式均与"空白"意境相切合。  相似文献   

4.
古诗之美,美在意境。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文章之妙,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意境之美,在于以自身有限的形象,引发欣赏者无限的想象,以文字所描摹的有形形象,引发欣赏者想象中的无形形象,向读者提供想象的广阔空间,充分满足欣赏者艺术再创...  相似文献   

5.
意境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自从提出以来备受理论界关注,并给予了各种解读。"情"与"景"的交融即为较有代表性的一种。事实上,"虚"与"实"的创构也是意境艺术构成的重要内容。实境是指生动逼真表现出来的景、形、境,虚境是指由实境引发的想象的空间,它一方面是原有形象在联想中的延伸和扩大的"象外之象",另一方面是伴随着由具象引发的想象而产生的对情、神、意的体味和感悟的"象外之旨",虚中带实,实中带虚,体现的正是意境艺术构成的二元重生。  相似文献   

6.
意境就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意境包含情与景两大因素和审美想象的空间,这个“境”包括“象”和“象外之象”两部分,也就是实境和虚境,其特征有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我们理解诗词,就要从这里人手。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画论中的"空白"以中国古典哲学为基础,在"虚"与"实"的相融相生中,展现着文学艺术悠远而深厚的意境美,作为审美主体的创造者来说,恰到好处地进行"留白"是增强艺术作品感染力的关键,由此欣赏者才能在这足够的想象空间中进行再创造,感悟与体味作品空灵的意蕴,没有虚空就没有意境,审美主客体精神的契合,在"空白"这一艺术形式的感召下产生了无尽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8.
意境是中国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是意境的主要特征.境生象外的空间美、高度的真实感和自然美、动态美与传神美、虚与实相结合等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梁创荣 《小学语文》2024,(1):49-55+70
古诗词有着丰富的审美意蕴:在声韵方面,古诗词具有顿挫的节奏与谐和的音调之美,应通过诵读来充分感受;古诗词往往营造情景交融的审美想象空间,需要借助想象深入领略意境之美;古诗词经常体现出作者美好的思想情感,需要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体会。小学古诗词教学应采用适当途径,充分挖掘古诗词的审美价值:诵读,感受声韵美;想象,领略意境美;知人,体会情感美。  相似文献   

10.
刘俊 《课外阅读》2011,(8):248-248
王维的诗歌既继承了陶渊明田园诗的平淡自然,又有谢灵运等山水田园派诗人秀丽隽永的诗风。他以画八诗,使诗歌的意象更加具有形象性、色彩性和生动性,也因此使他的诗歌能够给读者更宽广的想象空间,更深刻的审美体验。本文将在其山水田园诗的基础之上,对其意’象美和意境美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3,(A1):21-22
意象和意境是诗歌教学和诗歌鉴赏的重点,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境生象外",象是境的依托和组成部分,是相对独立的个体,境是虚化、无限的审美感受和想象空间。象的选取来源于生活感受和文化背景,境的创设和感悟则取决于个人气质和修养经历。  相似文献   

12.
"诗豪"刘禹锡在其广泛而优秀的诗文创作外,更有独到的文学思想。他发展了"意境"理论,提倡想象,主张辞约义丰;强调内蕴,注重意在言外;重视意境,倾向境生象外。  相似文献   

13.
写景类文本的语言和意境都是美的。教师可从"文本之美"的视角展开教学,引领学生质疑问难,在赏析洞察中体悟灵动之美;紧扣重点,在品析核心中品味奇特之美;设置情境,在形象描述中发现意境之美;表情达意,在想象拓展中表达壮观之美。  相似文献   

14.
冯广军 《成才之路》2014,(29):65-65
诗歌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更蕴含着美的情感、意境和形式。诗歌教学万不可脱离诗歌的本质之美。"多维朗读,触摸诗人情感之美;品析词句,破译诗歌形式之美;促发想象,玩味诗歌意境之美;拓展资源,开掘诗歌深度之美",从而让诗歌教学行走在"美"的道路上。  相似文献   

15.
与西方艺术追求典型形象不同,"意境"是中国艺术作品的本质特征,中国艺术之美正在于它那不可言说的"象外之象"、"韵外之致"。以"意境说"这一理论线索,可以探寻二胡名曲《二泉映月》那超越"泉"、"月"的韵外之致。  相似文献   

16.
运用"字思维"理论资源分析汪曾祺小说语言,着重考察字象并置、变形等重组引起想象空间生成、字象中心引起诗性空间生成等问题,解析"字思维"指引下汪曾祺小说语言的诗学功能,当然想象空间和诗性空间不是独立分开的,往往是共生的.  相似文献   

17.
“象外之象”说,系唐司空图在《与极浦书》中对诗歌意境所作的一个美学概括。他说:“戴容州(戴叙伦)云:‘诗家之景,如兰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可谈哉!”司空囹此说千余年来一直为诗家称道,是使诗以实化虚,表现动态美、含蓄美、空灵美,得“味外味”的要津。前一个“象”,当是指诗歌艺术形象中的实写部分,即具象,或者说是具体的描写;第二个“象”,当是指诗歌中由“具象”暗示或象征出来的只存在于想象中的虚幻部分,即虚象,或者说是“超以象外”的意境。台湾诗人余光中说…  相似文献   

18.
用电教手段弥补古诗教学的缺憾一、直观展示古诗的意境美。闻一多先生把诗的意境美、建筑美、音韵美归纳为诗的三性,而意境美首当其中。引导小学生准确理解想象诗的意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使其受到美的熏陶,还可以帮助体会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9.
意境的构架应包含意境的组成与展现两部分。就组成看,必备形象与想象两个因素。就展现说,则包含意境的层深与多面两个因素。层深是讲意境的层层深入,指向“象外之象”的后一“象”;多面讲意境的面目多样,指向“象外之象”的前一“象”,表现为特定形象本身之内或之外变化出多种形态。  相似文献   

20.
进行高中古代诗词意境审美教学,可从诗词文字(语言)入手,通过朗读吟诵,去想象"言"所明之"象"(画面),再通过"象"去感受"象"所存之"意"(情感),即引导学生理解"此时""此景"中的"此情"是什么。但作品中的"理"是蕴含在诗情之中的,作为高中生,诗词的理解应该更进一层,因此,在进行意境分析时,还要注意"缘情悟理",即领悟诗词的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