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新闻战线》第三期,肖新生同志在《记者业务探讨》专栏中谈到以“静态采访”作为记者摆脱“尴尬”境地的手段。我想,这个问题很有商榷的价值。对于一个年轻的记者,“无知”不属“丑行”,而无知+固执,就不仅讨嫌,而且是致命的弱点。“静态采访”若作为记者的十八般武艺之一种是可取的,若作为摆脱尴尬境地的办法,则可能有害而无益。从肖新生同志文中引用的记者与武钢某厂被采访者五个回合的对话,不难看出,双方都很自负。记者缺乏常识,准备不足,又固执已见,更显捉襟见肘。而被采访者显然对此反感,不失礼貌地进行了有分寸的反唇相讥。如此采访,  相似文献   

2.
“尴尬”者,态度不自然之谓也。记者在采访实践中偶遇“尴尬”,往往是难以避免的。这里就有一例。在武钢某厂办公室里,一位年轻的记者与被采访者开始了采访交谈。记者:我们参观了武钢之后,真是大开眼界,武钢规模宏伟,果真是全国最大的钢铁基  相似文献   

3.
“尴尬”者,态度不自然之谓也。记者在采访实践中偶遇“尴尬”,往往是难以避免的。这里就有一例。在武钢某厂办公室里,一位年轻的记者与被采访者开始了采访交谈。记者:我们参观了武钢之后,真是大开眼界,武钢规模宏伟,果真是全国最大的钢铁基地呀!……被采访者:(插话)不,不是最大的。记者:噢,是全国最老的钢厂了。被采访者:也不是最老的。记者:嗯,对了,那就是最先进的了。被采访者:也不是最先进的。记者:(脸上泛起了红晕)嗨!您别谦虚嘛!  相似文献   

4.
5.
也谈图书采访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书采访包含两层涵义:选择出版物和采集出版物。二者相互联系叉相互区别,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和体力劳动的结台,也是一项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学术性、技术性和实践性的工作。图书采访工作的方法步骤大致分为:访、统计、采、注销和补充。采访的图书是个预期值,图书能否达到“结合专业,照顾全面,书尽其用,各得其所”,在“采”的一瞬间就决定了。如果说“采”的是果,那么“访”就是“因”,有因才有果。所以要重视“访”的重要性,“访”是“采”的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6.
报载:武汉市长吴官正不久前“微服察访”,在武汉港十五码头上,受到态度粗暴的服务员一顿辱骂。通过这件事,吴官正反躬自责,认为这是自己平时失察失职,挨骂活该;并且举一反三,从市府机关干部做起,把提高服务质量作为全市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切实实地抓好。吴官正市长这场颇为有趣的遭遇,再一次告诉我们:领导干部到群众中去,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还要讲究方式方法。如果市长察访时前呼后拥,带着庞大的队伍随行,就不可能发生市长挨骂这件事,但那样一来,市长也就不会发现服务员态度竟会如此的恶劣,  相似文献   

7.
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外刊采访途径、加强外刊的采访协调、实现外刊资源共享等方面,论述了信息时代的外刊采访。  相似文献   

8.
也谈“帐”和“账”曹政今年第10期《新闻战线》孙明忠文章《从“帐”“账”使用谈起》,认为“帐簿”应为“账簿”,其中用“帐”不规范。这种认识不够全面,笔者考虑到现时这样用“帐”的普遍性,一些同志对这两个字意义的异同处又不够清楚,觉得有必要来辨析一下。《...  相似文献   

9.
春节放假邀了几个朋友小聚。言谈中,我拿出一篇稿子请他们“斧正”。其实,我是在炫耀,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谁知,这几个三杯酒下肚的“工人老大哥”,却真事儿般地开始评头论足。老赵最踊跃,他喝了一杯酒拍打着稿件:“啊,主观愿望是好的,可怎么看着有点像文字游戏?缺真实感和现场感啊。”啥?看着这个属于“粗人”类的家伙,我心想他怎么还能说出如此的话,可脸上还得挂着笑容:“说得好,请继续指教。”老赵还真来神了,他又喝了一杯酒:“邵我就语重心长了。你们这些‘土八路’,得跟人家正规记者学,去采访啊。”好,  相似文献   

10.
日前,我去某县宾馆参加一个座谈会,此座谈会的主题是本地某一社会学科规划。事情不大,但记者阵容不小,本县电视台派出了三人摄制小组,本县广播电台两位记者也在做全程录音报道,加上市级日报和市电台的记者,此小小座谈会,前来参加宣传报道的有11人,这么多的人加入到当地的"新闻大战"之中,这难道是由于它的新闻价值大到如此程度,非得如此"高投入"地报道吗?这倒觉得让人生疑。对这个座谈会的宣传报道是必要的,但宣传报道的规模应与新闻的本身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13.
近年来,暗访、偷拍等隐性采访风行一时,甚至已经成了一些报纸、杂志、电视台出好稿、出卖点的“法宝”。眼下,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改进(有的电视台已设法引进了安在眼镜上的超微型摄像机,有的报社也通过各种途径搞来了“窃听”设备),记者在秘密情况下获得新闻素材的方法越来越便利。同时,社  相似文献   

14.
电视新闻是通过音像方式将信息传达给观众的一个平台,它给人提供了广大的画面与视角,让信息更能直观地进入人们的视线。因此,不管是电视画面还是声音,都应该保证一定的质量。为了挖掘更丰富的信息,新闻节目主持人在镜前采访时,要善于从各个角度去分析,将发生的事情客观地描述出来,同时要调控好整个新闻现场的氛围,在规定的时间内表达完所有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底线"之一:隐性采访的对象一般应为违法行为 隐性采访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采访手段.隐性采访报道的对象一般应为违法行为,这是记者揭露、遏制违法犯罪行为、匡扶社会正义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新闻真实性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王保华 《记者摇篮》2009,(2):64-64,63
隐性采访在媒体的一些揭露性的报道中经常可以看到,“隐性采访”如果运用得好,往往会采访到显性采访得不到的较有价值的新闻,在使用隐性采访揭露社会黑暗的同时,记者必须坚定一条信念:“守法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底线,隐性采访自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7.
记者、通讯员采写新闻,与被采访者面对面交谈,并随手记在采访本上,似乎是正儿八经的采访了。有人觉得只有经过这样的“正式采访”,才能写出新闻来。其实,好多不错的新闻往往是从“非正式采访”中发现的,有些还是“正式采访”中发现不了的。从不带采访本的闲谈中发现新闻。“记者除了睡觉,都在工作”。平时不露身份,利用坐车、散步、等人的时间与人闲聊,可以发现很多有价值的新闻。有一次,我路过一个乡,为了今后采访方便,请乡长把各村书记、村长的名单写给我。他写了好一会,只写出三分之二,又去找秘书帮助补充。我就问:“怎么,这些人你不知道?”他说村级班子刚调整,换了一半人。但我认为正因  相似文献   

18.
不求甚解.好还是不好?嘿嘿.这可叫我怎么说呢?“不求甚解”语见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相似文献   

19.
《新闻战线》今年第七期刊登了温风同志的《真的“不断”吗?》一文。作者认为,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开幕式的掌声》在描写会场气氛时用“不断”一词不妥:如果掌声真的不断,怎么能作报告和听报告?于是,作者断定“不断”这个说法即使“不是套话”,至少也算是“过头话”。对此,我不敢苟同。“不断”是合成词,其意义不等于几个词  相似文献   

20.
"图文并茂"是对出版物,特别是科普读物和少儿读物等一类通俗性读物所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按词典里的解释,"茂"是"丰富精美"的意思。顾名思义,"图文并茂"的出版物不仅要文字精彩、内容丰富,而且要求配有一定数量精美的图片,在整体上形成一个图文呼应、珠联璧合的效果。这里,我想以个人创作和编辑实践为基础,就科普读物的"图文并茂"阐述自己的一些浅见。图的功用在科普图书里,图扮演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主要起以下三方面作用。(1)诠释科学原理、科学概念。一些科学的原理、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