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生活在当代的作家,贾平凹特别注重社会改革、时代潮流对民族文化心理和性格的冲击,并在作品中通过秦腔的变迁来透视社会文化的发展流变。秦腔在贾平凹的作品中,是西北地方民间文化的承载和民间精神的外化。从80年代写作散文《秦腔》到21世纪写作小说《秦腔》,在日益衰微的秦腔声里,蕴含着民族的文化性格和心理结构在时代和社会变革中的巨大变化,折射出不同时代下的社会文化和人们的精神世界的流变。  相似文献   

2.
看戏     
戏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其种类繁多,像河南的豫剧、安徽的黄梅戏、浙江的越剧等,都十分有名。我接触最多的,则是陕西的秦腔。 刚来西安,接触到秦腔时,我不免有些厌恶。每次走在大街上,听到有人唱秦腔时,心里总会想:"这秦腔有什么好听的?唱起来非要这么大的声音,能把人吵死"。但是后来,一个有趣的经历让我的想法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美学和审美心理学理论,结合秦腔发展的实际,探讨了秦腔审美主客体的特定关系;详细论证了审美求同、求异、平衡原则在秦腔审美心理中的作用;分析了秦腔观众的审美心态;描述了秦腔历时性、共时性、预时性审美心理建构的具体内容;指出了秦腔的现代出路在于再造观众。  相似文献   

4.
秦腔是西北地区最古老覆盖面最大的剧种,但到20世纪90年代后逐渐开始下滑,落入低迷状态。其客观原因是各种文艺娱乐形式和门类的日益多元化,其主观原因是地方政府及主管部门在管理、投入方面的不到位,在秦腔的继承、发展和振兴上做得不够,措施不力。解决秦腔的出路问题,首先要纠正对秦腔认识上的偏颇,要从适应西部大开发,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等高度认识其重要性,同时要采取加大财力投入,尽快进行体制改革,切实抓好剧本创作,培养人才尤其是顶尖级人才,大力组织各种类型的有益活动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以来秦腔研究成果颇丰,但相关研究大多集中于某一学科,文章对已有研究成果作了粗略的分类梳理。秦腔作为一门综合性表演艺术,其研究路径应该由单一研究向综合研究拓展,只有对秦腔艺术进行跨学科、多视角的综合考察,才能揭示秦腔音乐规律所在,推动秦腔研究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6.
邵琳 《河南教育》2016,(4):60-61
宛梆,是流行于河南南阳地区的地方戏曲剧种,至今已有近四百年历史了。早前,宛梆被称为"唧唧梆""老梆子"等。后在1956年南阳地区汇演时,由行署一位领导正式命名为"宛梆"。据考证,宛梆的源头是陕西的东路秦腔。秦腔传入南阳后,与当地的民歌小调、民间说唱逐步融合,加入了当地人民的语言风格,逐渐形成为一个独特的地方剧种。东路秦腔如何流传到  相似文献   

7.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秦腔》,以秦腔这一民间传统艺术为线索,将清风街一系列“泼烦琐碎”的事情贯串在一起,着力表现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冲击下的没落与颓败。《秦腔》主要从秦腔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衰落、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传统道德的沦丧三个方面着力表现传统文化的没落。《秦腔》是一曲传统文化没落的挽歌。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秦腔民俗文化的简单描述,分析了秦腔在西安旅游市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秦腔作为民俗旅游开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西北地区,秦腔是覆盖面最广的剧种,但是从上世纪末开始,这种古老的艺术逐渐走向下坡路,处于低迷状态。为了促进秦腔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介绍了秦腔艺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秦腔艺术特色化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一苍凉悲壮的秦腔在教室回荡,善良的窦娥披枷戴锁踉踉跄跄,她含冤负屈,悲愤交加,一曲[滚绣球]喷薄而出。学生们在凝神观看《窦娥冤》戏曲光碟,一张张沉思的面庞,一双双专注的眼睛,他们追随着剧中窦娥,为她悲、为她愤。恶人横行,官贪吏虐,无辜窦娥横遭冤狱,她死不瞑目啊!当碧血染红素练,  相似文献   

11.
秦腔的发展和繁荣是在不断推陈出新中实现的。明末清初戏剧理论家李渔的戏曲理念对秦腔剧本创作、剧情、人物等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李渔把小说改编为戏曲的成功经验值得秦腔创作者学习。通过分析发现,秦腔创作在有意无意之间接受或暗合了李渔重视戏曲结构的主张。  相似文献   

12.
"秦腔",作为陕西这块文明沃土蕴藏的中华民族物质和精神的瑰宝,一直是陕西人的骄傲.在大学学习<民族民问音乐>的时候,通过对其他地方的音乐文化进行了解的同时也会联想到自己家乡音乐的一些音乐元素,所以我就把我心目中的"秦腔"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13.
说实话,笔者并不熟悉秦腔,但由于秦腔历史悠久,成就卓著,故而对相关研究一直比较关注。焦文彬等先生撰写的《秦腔史稿》(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初版)是剧种史的扛鼎之作,曾产生相当深远的影响。遗憾的是,该著只写到1911年辛亥革命,没有涉及此后由易俗社、民众剧团和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引领的秦腔新历史。焦文彬等先生早就有意续写,但由于各种原因而未果。令人欣慰的是,高益荣教授于2014年10月出版《20世纪秦腔史》,达成了诸位先生的心  相似文献   

14.
秦腔是宁夏南部山区农民最喜爱的地方戏,但其发展尚未得到当地学界、文化界的高度重视。结合历史上戏曲发展的轨迹、当代地方戏发展的经验,针对宁南山区秦腔发展的现状,应当通过培养年轻观众,排演贴近山区农民生活的小戏,突显地方特色,细化秦腔在宁南的研究等措施,推动秦腔在宁南山区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音乐小词典     
【秦腔】又名"西安梆子",戏曲剧种。流行于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地。最初在陕西和甘肃一带的民歌基础上形成。在发展过程中,受到昆腔、弋阳腔、青阳腔的影响较深。秦腔在明末清初时代流传较广,曾对许多剧种都有影响,因此而成为"梆子腔"系统中的代表剧种。秦腔的音调激越高亢,节奏鲜明,表演质朴热烈,富有夸张性,生活气息较浓。秦腔的剧目丰富,  相似文献   

16.
李会君 《襄樊学院学报》2009,30(6):44-46,50
贾平凹的小说<秦腔>中运用对联多达二十余处.对联在小说中的地位虽不能与秦腔相提并论,但它和秦腔都是传统文化的样式和代表,与秦腔一样贯穿全篇,有着重要的辅助叙事功能.主要表现在:有助于表现与深化主题;有助于推动故事情节发展、隐喻人物命运;有助于丰富人物形象、凸显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17.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上月揭晓,贾平凹的《秦腔》以全票通过摘取桂冠。之前在起点中文网的读者调查“谁最有希望获得本届茅盾文学奖”中,有近30%的网友认为《秦腔》可以问鼎桂冠,呼声最高,此次得奖可谓众望所归。贾平凹表示《秦腔》得奖既意外,也不意外。他说:“在我的写作中,《秦腔》是我最想写的一部书,也是我最费心血的一部书。  相似文献   

18.
秦腔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古老的戏剧之一,在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以秦腔为武器,积极参与抗日救亡爱国战斗中,以马健翎为代表的一批艺术家创作了一批"红色秦腔",本文将以《十二把镰刀》、《穷人恨》、《血泪仇》与《中国魂》四部作品探寻"红色秦腔"的传承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教材的二次开发既是对现行教材资源的优化,也是尊重学情的具体体现,更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必然选择。笔者以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秦腔》的资源优化为例,谈谈如何进行教材的二次开发。《秦腔》通过描写秦腔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展现了三秦大地的山川风貌和风俗人情,充满了乡土气息和厚重的文化意蕴。秦腔是一种流行于西北地区尤其是西北农村的古老民间艺术,生活在中部城市中的当代学生对秦腔既缺少一定的认知,又缺乏探究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正[人文印象]在贾平凹30多年的创作历程中,几乎所有重要的创作素材,都来自他的家乡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村。从《浮躁》《土门》《高老庄》,到《怀念狼》《秦腔》《高兴》,从土地承包改革到市场经济对农村的冲击……农村发生的大转折,都体现在他的作品里:《秦腔》写农民如何离开土地;《高兴》写农民离开土地后的生活;到了《古炉》,则转向对"文革"这场历史浩劫中人性的解读,目光所对准的,依然是山水美丽、六畜兴旺、闭塞贫穷的山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