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安石在文论《上邵学士书》一文中写到“某尝患近世之文,辞弗顾于理,理弗顾于事。以襞积故实为有学,以雕绘语句为精新。譬之撷奇花之英,积而玩之。虽光华馨采,鲜缛可爱,求其根柢济用,则蔑如(犹没有)也。”他提出“辞——理——事”来。从事到理,从理到辞,要求一致。又提出根柢、济用来。辞从理来,理从事来,这个辞和理都是有根抵的;辞不顾理,理不顾事,这个辞和理都是没有根柢的。没有根柢的好比瓶中的花,是不能结果,不能济用的。  相似文献   

2.
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  相似文献   

3.
在文学创作中,思想和内容先于形式而产生。唐代大文豪韩愈对文章就有一段论述:“且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不适用,非所以为器也,不为之容,其亦若是乎?否也。然容亦末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这段话表明了文章的立意是第一位的,辞章是第二位的,形式应该服从于内容的需要。这段话的论述是很精辟的,名家高手的文学创作的实践无不证明了这  相似文献   

4.
漫话“美”     
“美”,自古以来就是被人所追慕的,但是,由于审美观的不同,衡量美的标准自然迥异。封建地主阶级把林黛玉的纤细多病,弱不经风当作美,当年的小姐太太曾以涂口红,染指甲等等视为美:这些都是贵族老爷和资产阶级的情趣。在我们社会主义的今天,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更应该讲求美。既然美的标准各有不同,那么我们应该讲求什么样的美呢? “美”,有外在美和内在美,物与人都是如此。王安石在论述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时候说:“所为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乐……”。写文章内容好坏是十分重要的,当然表现技巧也是不可忽视的,但毕竟有主次之分。文章的内容好,是内在美,表现技巧好,是外在  相似文献   

5.
夫事有人力之可致,犹不可期,况乎天理之溟漠,又安可得而推?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星之光辉。其清音幽  相似文献   

6.
《鸿门宴》一课中,302面注释②“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意思是,做大事不必注意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小的谦让。”我认为“行大礼不必讲小的谦让”此解不合文意。此注应释为“行大礼不必避小的责备”。因“辞”在《辞源》、《辞海》和《康熙字典》上都没有“讲”这一义项。用其它义项又对不上号。用“避”释“辞”可以与“离开”“不受”等义项相符。再“让”字,如用“责备”义项,文理也说得通些。  相似文献   

7.
川港小学的故事始于20世纪初年的白华学塾。1922年9月所立之“白华校训”这样刻写:“诚劳。真实日诚,耐苦日劳。真实则人亲,耐苦则事举。人亲事举矣犹奚求,诸生勖哉。”一百多年过去了,虽然饱经岁月沧桑,校名也由自华学塾易为川港小学,但是,学校所秉承的百年的文化基因——“诚劳”,始终未变。“诚劳”已然成为学校道德实践与师生生活完美结合的一种教育智慧和育人宣言.成为学校不断创新、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源泉。  相似文献   

8.
《河北自学考试》2005,(12):38-39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下列文章,展现孟子“王道理想”的是()A.《赵威后问齐使》B.《寡人之于国也》C.《秋水》D.《谏逐客书》2.王安石的文学主张是()A.“明道”、“致用”、“事信”、“言文”B.“辞必己出”、“惟陈言之务去”C.“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D.“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3.韩愈在《答李翊书》中,用“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来论证为文立言的根…  相似文献   

9.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原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三十年代以后,在语文教学之余,集主要精力于文学评论,在部分论著中夹有众多有关修辞的论述,现归纳其主要论点如下。 一、重视“古经中的辞令论” 朱自清在《诗文评的发展》中,十分推崇罗根泽《周秦两汉文学批评史》一书里对“古经中的辞令论”的评述,认为这个问题是一句不受重视的“失掉的一环”。朱氏指出:“春秋是‘诗’和‘辞’的时代,那时‘诗’也当作‘辞’用,那么,也可说春秋是‘辞’的时代。战国还是‘辞’的时代”。什么是“辞”,许慎《说文解字》第十四篇下《辛》部云:“说也,从辛,辛犹理辜。”“辜”是罪的意思,“理辜”即整理、分辨争讼之意。可见“辞”在春秋战国虽然兼  相似文献   

10.
1、柳宗元对助字的分类唐代文人柳宗元首次提出了“助字”这个术语,并把助字划为二大类.他在《复杜温夫书》中云:“立言状物,未尝求过人,亦不能明辨生之才致,但见生用‘助字’,不当律令,唯以此奉答.所谓乎、欤、耶、哉、夫者,疑辞也;矣、耳、焉、也者,决辞也,今生则一之.”“助字”这个词类是西洋语法所没有的.但在汉语语法史上却是第一个被确立起来的词  相似文献   

11.
古人论治学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颢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谓学不暇者,虽暇亦不能学。——刘安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不患人之不能,而患己之不勉.——王安石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陈献章  相似文献   

12.
《大学语文》所选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是一篇文短意邃,属于读后感之类的杂文。全篇不足百字,笔势峭折,辞气横厉。王安石以政治家风度来看待孟尝君养士得士的断语,历来评价很高。清代沈德潜评之曰:“语语转,笔笔紧,千秋绝唱。”最近南京大学周明同志认为“王安石是从能否‘制秦’这个高度衡量是否得士标准的。由于立足点高,评论中就抓住了要害,文气  相似文献   

13.
征引,又称引用,引证,是学术论文写作常用的论证方法之一。本文试对征引的理论、使用原则和标引注释细则作些探讨,供初学写作者参考。不妥之处,请方家指正。一、学术论文征引的理论概述一般地说,征引是作者论证的补充手段。刘勰《文心雕龙》将其称作“事类”:“事类考.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昔文王繇易,剖判交位,既济九三,远引高宗之伐;明夷六五,近书箕子之贞:斯略举人事,以征义者也。至若激征羲和,陈政典之训;盘庚浩民,叙迟任之言:此全引成辞,以明理者也。然则明理引乎成辞,征义举乎人事.乃圣贤之…  相似文献   

14.
古人论治学     
△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葛洪△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朱熹△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绛辞。——刘勰△学问之道,其得之不难者,失之必易;惟艰难以得之者,斯能竞业以守之。——魏源△方其治之也,成见必不可居,饰词必不可用,不敢丝毫主张,不得稍行武断,必勤必耐,必公必虚,而后有以造其至精之域,践其至实之途。  相似文献   

15.
明代哲学家薛碹以“物镜之喻”阐述心与理的关系,对心和理作了区分,被黄宗羲评论为“犹二之也”。但他实际上最终却是要达到心理合一的境界,实现超越的本体境界。他指出了心理不能合一的原因是气禀、人欲使心昏而理不能明,并提出了依靠“敬”的道德修养方法来实现心理合一。他更多地是从本体论的意义上强调心理合一。  相似文献   

16.
明代哲学家薛碹以“物镜之喻”阐述心与理的关系,对心和理作了区分,被黄宗羲评论为“犹二之也”。但他实际上最终却是要达到心理合一的境界,实现超越的本体境界。他指出了心理不能合一的原因是气禀、人欲使心昏而理不能明,并提出了依靠“敬”的道德修养方法来实现心理合一。他更多地是从本体论的意义上强调心理合一。  相似文献   

17.
教悖求拂     
今之教者,呻.(吟诵)其亻占.毕.(佔,占的异体字。占,通shān,古代儿童习字的竹片。毕,竹简。古代发明纸以前,字是刻或写在竹简或木板上的。此亻占毕连文,指竹简),多其讯..言(告语。讯与谇suì通,训为告。多其訉言,犹说多其告语,不待学者自悟而强语之),及.(同“汲”,犹汲汲)于数..进(意为学者未可以进而强使之进。数,铜速,迅疾的意思)而不..顾其.安.(意思是不顾学生能不能接受消化);使.人.不.由..其诚.(勉强学生知所不能知,行所不能行,而不一定要求学生能知,能行,使学生不能尽心竭力地进行学习),教.人..不能.尽..其材.(学生所不能知不能行的,…  相似文献   

18.
用典,古人也叫用事,在先秦的古籍中已现端倪,但那只是修辞手法,却并非文体特点。只有魏晋以后,骈文正式出现,才开始襞积典事,炼词铸句,一句一典,精加雕琢,“用旧合机,不啻自其日出”,达到自然高妙,博雅含蓄的艺术效果。 《文心雕龙·事类》篇说:“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昔文王繇易,剖判爻位,既济九三,远引高宗之伐;明夷六五,近书箕子之贞:斯略举人事,以徵义者也。至若胤征羲和,陈政典之训;盘庚浩民,叙迟任之言:此全  相似文献   

19.
陆子书巢     
陆子既老且病,犹不置读书,名其室曰书巢。客有问曰:“鹊巢于木,巢之远人者;燕巢于梁,巢之袭人者。凤之巢,人瑞之;枭之巢,人覆之。雀不能巢,或夺燕巢,巢之暴者也;鸠不能巢,伺鹊育雏而去,则居其巢,巢之拙者也。上古有有巢氏,是为未有宫室之巢。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前世大山穷谷中,有学道之士,栖木若巢,是为隐居之巢;近时饮家者流,或登木杪①,酣醉叫呼,则又为狂士之巢。今子幸有屋以居,牖户墙垣,犹之比屋也,而谓之巢,何邪?” 陆子曰:“子之辞辩矣,顾未入吾室。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  相似文献   

20.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与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基本相同,只是多了小数点的处理问题。因此教学小数乘法的法则时,不必过多地要求学生计算,应把重点放在使学生懂得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和道理上。由于学生还没有学过分数乘法,所以现行教材用积的变化规律:“如果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因数不变,它们的积也扩大同数倍”、“如果一个因数扩大a倍,另一个因数扩大b倍,它们的积就扩大a×b倍”,来说明小数乘法的算理依据和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