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栖居的世界原本是诗意盎然的,人拥有感受世界诗意的心灵,具有创造性运用语言符号创造诗意的能力,但受异化的物质对象化影响,世界不仅遮蔽了诗意的光华,而且人也逐渐淡漠诗意栖居的价值取向和发现与创造诗意的能力。以广东省中山市东区雍景园小学冯思佩老师教授《贩卖》一课为例,采取哲学思辨和课例分析结合的方法,论述诗意教育以哲学本体论、认识论和主体论为基础,具体实践进路的前提是激发动机、把握起点,做到心动、德动和行动;基础是融合内容、建构中点,做到归真、求善和至美;保障是巧用策略、达成终点,涉及知识、合格和能力等方面。进而探寻科学之“序”,步入合理之“轨”的目的性与规律性。  相似文献   

2.
谢仁敏 《今日教育》2007,(10S):63-63
教育是一部内涵丰富的诗卷,走向生命的诗卷,触及灵魂根部的诗卷。只听“教育”这样一个生动的词语,能让我们感怀的,就是万千诗行;只看相关教育的一幅画面,能让我们倾心的,就是如歌的行板……[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诗意理性教育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论,以现实生活中发展的人为出发点,关注人的完整性、独特性和生成性,蕴涵着无限的生机和价值。诗意理性教育的建构性,通过认知过程的"主体调节价值"、社会交互功能的"社会价值"、学习主体的生命建构的"理解价值"三个维度予以表征。  相似文献   

4.
孙美菊 《师道》2006,(12):31-31
“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在一定条件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在另外一定条件下,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二是互动的,相互作用的.  相似文献   

6.
在整体上,现实的教育一定是远离诗意和深刻的。面对教育的现实,积极进取的教育者也在用心灵呼唤教育的诗意,用探索的行动追寻教育的深刻。教育的诗意,是教育中的人诗意栖居的产物,意味着教育活动的自然、优雅、浪漫,以及教育活动者充沛的、向善的生命力量。教育的深刻,体现为教育过程鲜明的教育性。诗意与深刻并存的教育,就是理想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既是爱和智慧的统一,又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在整体上,现实的教育一定是远离诗意和深刻的。面对教育的现实,积极进取的教育者也在用心灵呼唤教育的诗意,用探索的行动追寻教育的深刻。教育的诗意,是教育中的人诗意栖居的产物,意味着教育活动的自然、优雅、浪漫,以及教育活动者充沛的、向善的生命力量。教育的深刻,体现为教育过程鲜明的教育性。诗意与深刻并存的教育,就是理想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既是爱和智慧的统一,又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余小刚 《四川教育》2021,(10):25-26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对诗歌教育与诗意教育存在概念混淆.为此,本文力图从诗歌教育与诗意教育的概念内涵、外延和实践三个维度进行比较分辨,澄清界限.  相似文献   

9.
诗意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标志,诗意生存是人存在的本原属性和理想追求,诗意化的教育则是人诗意栖居的重要品质和表征。  相似文献   

10.
教育目的是"为人"的,其价值取向是"人为"的。人的诗意生成性本质决定了教育具有诗意生成性的本质。中国传统教育以诗意文化为依托,运用诗意言说的方式,形成"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质效,自然具有诗意的本质。而在中国教育发展的历程中,一度奉"理性教育"为圭臬,使得教育朝"逻各斯中心"发展,教育成为"非诗意"的存在。教育本真回归的路径在于教育目的指向培养完整的人、教育内容依托诗意文化、教育过程润泽心灵、教育言说凭借典雅的汉语。  相似文献   

11.
教育的诗意     
一所条件简陋的村办小学.其校园生活却充满了快乐和诗意。没有渲染,没有铺陈,本文只是平实地记录了自己在这所村办小学里读书时劳动、游戏和上课的几件事,  相似文献   

12.
快乐语文是语文教育成功的第一标志。语文教育应该想方设法让学生感到有趣味。这种趣味既来自于语文教育内容的生动、形式的新颖、方法的新鲜以及教学过程中心灵的碰撞,也来自于教师的幽默机智。它可能是踌躇满志的收获,也可能是充满智慧的求索历程,还可能是无尽的审美快感。  相似文献   

13.
孙迎光 《焦作大学学报》2002,16(3):73-74,94
“人在教育中诗意地涵居”,不是教育局部的(如文学欣赏领域)和偶然的(如教师的教育方法带有诗意)状态,而是教育的整体状态,人原本就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作诗的本质是“让栖居”(让人诗意地栖居),即展示显示者与隐蔽者相互作用的人生境域,在这个意义上,教育者应该成为“让栖居”的诗者,使教育与本然的人生境域相契合。  相似文献   

14.
新课改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强调课堂教学的民主、和谐、体验,立足诗意理性教育观,从不同角度论述了诗意理性教育的内涵,尝试构建诗意理性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有利于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诗意的教育     
泊客 《师道》2009,(2):1-1
孔子游春,携弟子数人至泗水河边,围而畅谈水之德性,水之志向,水之情义,水之善施教化,完毕,在颜回的古琴声中载歌载舞,兴尽而归。圣人果然高明,在不知不觉中,将一番为人之道化入弟子们的思想,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其春意盎然,其情意盎然,其诗意盎然。  相似文献   

16.
十余年的“教育是什么”的思考与探索,教育理想的追求与教育现实的反思,教育理论的哲理与教育实践的应然意蕴,教育的理论品性与实践品性,这一切——信念的力量,反思的精神,批判的勇气,建设的立场,始终支撑着我寻找教育的“诗性精神”。也许是年轻不成熟的表征,不知何时生成了一种难舍的“批判”情结;也许是理论特有的魅力,召唤着我在痛苦与彷徨中毅然投入这个充满冒险的事业。思考给人的快乐,思想给人的震撼,  相似文献   

17.
蒋静雅 《班主任》2006,(6):33-33
充满诗意的生活是灿烂的,充满诗意的教育是和谐的.教师心怀诗意地走进课堂,"敌意"可以化为友谊,矛盾可以转化为和谐.  相似文献   

18.
教育的诗意     
对于我个人来说,“教育的诗意”这一念头,源于马卡连柯的《教育诗》和梁晓声的《论教育的诗性》的启示。对于诗意的理解,却也不能不提到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诗句:“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这句诗经海德格尔在《海德格尔诗阐释》中加以解释,几乎成为当代人文主义者默念的教条。  相似文献   

19.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全面和谐教育,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1.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念。马克思主义认为:能动性主要表现为主体的能力,指主体的自觉性、选择性和创造性。自主性则表现为主体的权利。自为性表现在主体参与轰动全过程的目的性上。  相似文献   

20.
"教育民主"就是教育者在民主思想的指导下,根据教育规律,通过民主化的教育过程,使受教育者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