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方红 《培训与研究》2001,18(6):15-22
清代女作家陈端生的长篇弹词名《再生缘》在当时曾引起强烈轰动,但学术界却一贯以冷淡的态度对待它,尽管它曾得到过陈寅烙和郭沫若先生的极高评价。本是以女性意识来阐释《再生缘》作品的。从作品入手,分析作品本身在内容、形式和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女性特色、探求其拥有广大女性读群的实质原因。笔对《再生缘》与女性学关注的目的在于引起学术界对《再生缘》的重视,从而丰富我国古代女性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清代女作家的长篇弹词名著《再生缘》在当时曾引起强烈轰动,但学术界却一贯以冷淡的态度对待它,尽管它曾得到过陈寅恪和郭沫若先生的极高评价。本文试图以女性意识去阐释《再生缘》,寻找它在广大中国妇女中受到强烈欢迎的原因。文章第一部分从中国古代女性作家入手,分析她女性意识产生的背景和表现特征,从而肯定她是历史上有明确女性意识的伟大作家;第二部分从作品入手,分析作品本身在内容、形式和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女性特色,探求其拥有广大女读者群的实质原因。笔者希望通过自己力薄手低的研究,引起学术界对《再生缘》女性魅力的关注,从而丰富我国古代女性文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目前,学人们对《再生缘》的研究角度呈现出了多元化的态势,有的从女性意识和女性文学批评的角度、有的从比较研究的角度、有的从分析《再生缘》结局的角度、有的从分析人物形象的角度、有的从《再生缘》内容入手探究作者的内心世界的角度,还有的分析了《再生缘》在文学史上的价值等。  相似文献   

4.
第二章《再生缘》,女性意识明确的成功之作陈端生《再生缘》尚未完稿,已遍传城镇乡间。第十七卷第六十五回首节写道“惟是此书知者久,浙江一省遍相传”。陈文述《西泠闺咏》中记述说:“《天雨花》亦南词也,相传亦女子所作,与《再生缘》并称,闺阁中咸喜观之。《百田花》弹词作者在序中也说到“予在髫龄时,恒与闺中姐妹读《再生缘》《天雨花》等弹词”。更有甚者,认为“今日通行妇女社会之小说书籍,如《天雨花》、《笔生花》、《再生  相似文献   

5.
弹词小说是盛行于中国明清时代的妇女文学,《再生缘》是其中的佼使者。《再生缘》的心理描写是中国古典小说心理描写的“异态”,与其他中国古典小说的.心理描写表现出诸多差异,具有“意识流”意味,但是它和20世纪西方现代小说的“意识流”又有所不同。这种独特性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思潮的余响给我们研究清代弹词作品提供了新思路。《再生缘》是明末清初众多女性弹词作品中最为优秀的作品,作者陈端生以自身为原型创作出一个自尊、自立、自由的女性形象孟丽君。孟丽君打破父权制下性别角色的被动安排,追求政治理想放弃契约婚姻,实现了对父权制的解构,但其身上也存在着社会性别与生物性别无法调和的矛盾,同时代三位女性作家对《再生缘》再创作的女德立场和批判态度体现出封建父权社会女性意识解放的艰难性。  相似文献   

7.
清代杨蓉裳认为陶贞怀的《天雨花》可与《红楼梦》并称"南'花'北'梦'"。但笔者认为,虽然《天雨花》无论文本方面还是女性自我觉醒方面都不如同时期另一位女性作家陈端生的弹词作品《再生缘》。如果硬要说"南花北梦"还不如说"南缘北梦"的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再生缘》由古至今的传播情况作初步梳理,从中掇取弹词《孟丽君》、话剧《孟丽君》、越剧《孟丽君》、电视剧《再生缘》、网络小说《凤开新元之孟丽君传奇》五部作品,探讨原著《再生缘》中孟丽君形象的演变。孟丽君形象不断演进,其身上"女权主义"的反叛色彩,经历了"由隐到显"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再生缘》是清代女作家陈端生创作的一部优秀的弹词作品,作品中塑造了孟丽君等多位女性形象,在她们的身上体现出了很多与传统观念不同的女性意识。为反抗压迫而易装的孟丽君、卫永蛾,表现出渴望与男性一样平等的女性意识。闺阁侍女为追求自由的爱情婚姻,做了一系列的抗争,表现了闺阁侍女追求自身自由的价值。《再生缘》中女性意识就对传统观念的挑战突破等几个方面来论述,探讨女性性别意识觉醒后的重新审视以及相应带来的种种困惑。从而管中窥豹的了解中国女性意识的发端及发展。  相似文献   

10.
尹湛纳希创作的《一层楼》、《泣红亭》等小说,开创了蒙古族长篇小说创作的先河。《一层楼》在情节、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悲剧精神方面都深受《红楼梦》的影响,《泣红亭》中人物命运的设计则完全脱离了《红楼梦》的模式,更多的融入了《再生缘》的内容。尹湛纳希对《再生缘》的接受,扩大了作品的传播范围,也艺术地批驳了弹词作家们对它的批评和非议。从作品传播与接受的角度来看,《再生缘》在蒙古族中或说对于尹湛纳希的影响是仅次于《红楼梦》的,在这一点上也可称得上是“南缘北梦”。  相似文献   

11.
陕西作家贾平凹、陈忠实都来自于农村,关注农村,体现出恋土情怀,但在两种不同的文化视角下,体现出不同的文学风格和审美倾向。贾平凹的作品空灵、典雅,凸显阴柔之美,陈忠实的创作则恢宏、大气磅礴,体现出阳刚之气;陈忠实的作品具有悲剧因素,人物充满苦难与悲凉,贾平凹的作品体现和谐与宁静,迷茫与困惑;陈忠实具有明确的史诗意识,构建具有鲜明史诗品格的作品,而贾平凹则更关注原生民间文化形态;陈忠实受儒家文化影响大,其作品具有反思思辨色彩,深邃而浑厚,而贾平凹受佛道思想影响较大,注重直觉与感性。  相似文献   

12.
陈复礼先生的摄影艺术以及他对摄影事业的卓越贡献为世人所公认。在其艺术探索的道路上,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其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不断汲取西方的艺术精华是其所取得的成就不可或缺的部分。陈复礼先生通过对西方艺术的构图形式、选取题材和创作方法等方面的理性汲取,在摄影艺术上找到了东西文化艺术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3.
陈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诗人和学者,他支持维新,光明磊砢,一生坚守于诗歌与学问的“荒寒之路”,在晚清与民国诗坛上影响很大。他将朴学与诗歌融于一炉,揭橥“同光体”诗歌及其理论,创作诗论与诗文成就斐然。但同光派在众多的诗派诗人中,影响最大,也最为人们所诟病,所以陈衍长期以来一直未受到研究上应有的重视,因此,对他的文学史意义进行去蔽还真的重显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陈樵平生信道甚笃,善于塑造一系列诸如仙境、仙人、仙禽、仙药、仙乐等道教意象,恍惚迷离,美轮美奂,似真如幻,奇异诡谲,进而营造出一种超逸绝尘、华严富丽、缥缈生新的意境。这对他的诗歌“以无为有,以虚为实”的写景特点以及“新逸超丽”诗风的形成都有不小的影响与贡献。  相似文献   

15.
陈楚文化是从远古传说时期到春秋战国时代在陈楚地区(以今河南周口为中心)形成、发展并在后世得到继承和发展的一种地域文化,具有自己独特的风韵和价值。陈地在上古时代正处在华夏、东夷、楚蛮三大部族文化交流的中心地带,在文化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对中华主体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华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  相似文献   

16.
经过近三十年的研究和宣传,目前对唐初以陈政、陈元光为首的87姓中原移民入阂,开发泉潮地区,传播先进的中原文化,促进民族和睦,发展社会经济与文化所起的积极作用及促进闽南文化的形成方面的意义,已经形成了共识。但也存在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不足,难以有效地取得突破。二是田野调查的力度不够。三是研究方法的相对陈旧。对下一步工作的几点建议:(一)在中原文化和闽南文化研究及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的大背景下,大力开展这项研究工作。(二)加大田野考察和文物的收集力度。(三)着力于研究方法和观念的更新。  相似文献   

17.
陈寅恪多从文化特征讨论中古士族,论述了士族文化世家的家学家风特点及其与地方文化的关系,同时也讨论了唐代科举制度下的山东旧族等文化世家的特点,充分肯定中古士族文化世家对中国文化传承发展的贡献,特别在中古文化融合中的积极作用以及在国家制度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陈寅恪有关士族文化世家的论述是从文化本位角度研究中国文化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其意义远远超出了中古史的研究,对于深入研究中国文化与中国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辟了一个新的历史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8.
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和抗战时期实现了两次理论创新,为中国近代社会的现代转型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从理论创新的视野深入梳理陈独秀两次创新的具体成果及其哲学认识论特征,对于深化陈独秀的思想研究以及在新的时代形势下推进理论创新都将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从陈赓创建情报网、营救被捕同志和惩治叛徒等三方面为此作一阐述 ,以求增进对一代名将陈赓同志的深刻认识 ,同时 ,也表示我们对这位新中国开国元勋诞辰的深深纪念  相似文献   

20.
陈献章曾经谈到过"实学"这一概念。但是,这并不表明陈氏很重视实学。在其心一元论或道一元论思想体系中,实学并不具有独立性和重要性。陈氏最终指向自然状态,在自然状态中,不存在内外、体用、动静、物我之分。所谓的虚实之分除了方便论证和分析外,没有更多的意义。在陈氏看来,自然是至高、至善之存在,实学只有在自然状态中才有意义。因此,陈氏更重视宇宙万物的自然状态,而不是其实用与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