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主动对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是地方农林高校的“国之大者”,也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必然要求。方法:通过对安徽科技学院实施“五个一工程”,构建“四体联动”机制解读分析,提出打造地方农林高校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命运共同体”理念。结果:加强农林学科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服务乡村振兴机制体制创新,加大人才团队和科研平台建设,开展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攻关,加快推进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是“命运共同体”核心要义。结论:地方农林高校要进一步发挥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学科技术优势,持续创新服务乡村振兴模式与着力点。  相似文献   

2.
人才作为首要资源,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宁波地方应用型高校以智力、科技、培训、人才等资源优势帮扶合力陆续成立乡村振兴产业学院、研究院、实践基地等多种模式,在鄞州区乡村人才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聚焦宁波市域地方应用型高校赋能鄞州乡村人才振兴的发展现状,结合“三螺旋”理论分析地方应用型高校在个人发展、高校建设及政策方针方面存在的困境,在现有发展的基础上提出赋能鄞州乡村人才振兴的优化措施,以期对高校尤其是应用型高校赋能乡村人才振兴提供借鉴,培养“知农、爱农、兴农”的现代“三农”工作人才。  相似文献   

3.
县域高职教育承担乡村振兴的时代使命,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支撑。县域高职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功能定位是:聚焦“县域需求”,彰显县域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特色性;瞄准“内部重塑”,凸显县域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适应性;重组“教育资源”,强化县域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保障性。县域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需通过创新专门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完善农业科技服务机制,激发乡村文化内生动力等路径,实现人才强农、产业富农、科技兴农、文化育农。  相似文献   

4.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实践的不断深入,对高层次复合应用型农业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同时,农业产业链长、涉及学科多、标准化难等复杂问题对涉农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加强顶层设计,探索涉农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项目制”改革,形成“乡村振兴”“一带一路”两个专项、“4+6+X”层级分明的人才培养项目管理体系。“项目制”改革着力于创新多元主体管理体制,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强化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和职业能力提升,构建以人才培养与重大战略需求相结合、知识体系与服务岗位相匹配、“招培就”一体化为特征的“四链融合、五项衔接、六维贯通”教育模式,有效提升了涉农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出一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层次复合应用型农业人才。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对“三农”工作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乡村振兴战略方案的实施需要大量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乡村振兴战略为高职院校发展带来生源充足、就业质量提升及办学领域拓展等机遇。高职院校应借助政策“利好”,结合自身优势优化办学领域与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持,为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6.
全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强化“大国三农”思政教育,培育具有“三农”情怀的“一懂两爱”高素质农业专业人才是新时代农林高校的重要任务。本研究以某农林高校在读研究生为例,调研和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研究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农林高校研究生面对的就业形势提出解决对策,探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林高校研究生就业教育的新路径和新方法,推动农林高校人才培养教育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7.
农林经济管理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但部分农林高校培养农林经济管理人才时仍面临人才培养理念相对滞后、实践教学欠缺、课程内容与“三农”结合度低、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更新人才培养理念,优化课程设置,丰富课程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以期不断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我国全面乡村振兴主动与国际接轨。外语能够消解语言壁垒,是构建交流桥梁的关键要素。因此,外语发展需把握乡村振兴的题中要义,助力乡村振兴和乡村国际化发展。基于中国农村实际,可以通过加强乡村地区外语基础教育、培育“外语+产业”应用型外语人才、建设乡村地区外语人才智库、打造乡村“产教研”外语实践基地、助力乡村承办国际会展及国际赛事等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人才支撑是基础,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离不开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应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邯郸市乡村振兴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从而加快邯郸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基于此,简单讨论职业教育服务邯郸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优势和问题,深入探讨培养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培养高层次复合应用型农业硕士既是新农科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主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路径。高层次复合应用型农业硕士既强调扎实的专业基础与跨领域的知识结构,也重视提升综合实践能力与复杂问题解决能力,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与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在当前的培养实践中,存在复合应用型目标不够明确、跨领域培养机制不够健全、学硕与专硕趋于同质化培养、质量保障与监督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使得农业硕士知识结构有待优化、综合实践能力有所缺失、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未来要针对问题优化路径,从明晰专业培养目标、完善跨领域培养机制、建设优良实践基地、健全质量保障机制、深化课程思政建设等五个方面着手,提升高层次复合应用型农业硕士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面对乡村振兴的战略机遇,农村职业教育应立足农村、服务乡村振兴,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并促进农村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体系的融合。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加强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功能与定位的研究。基于此,探讨农村职业教育的功能和定位,分析其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相似文献   

12.
高等农林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培养优秀人才的重任。通过梳理9所“双一流”建设农林高校发布的2019年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对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学生就业区域、就业行业、平均薪酬、专业相关度和就业满意度等进行分析,了解9所农林高校本科生的就业现状、存在的问题,探究新时代农林一流人才培养策略,提出通过增强主体意识,培养“一懂两爱”人才、强化服务意识,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注重个性发展,推进人才分类培养三条途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新建本科院校能否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是其能否实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关键.通过分析目前新建本科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从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视角,提出了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地方政府应优化订单培养的政策环境,调动企业参与订单培养的积极性,高校自身要加强内涵建设,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制订“厚基础+活模块”的订单培养方案.实践证明,“应用型订单武”人才培养模式对提高新建本科院校人才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今后事情成败的一个重要关键在于人才。”针对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所需“人才”中最关键的又是那些拥有丰富的实际经验,在生产第一线进行技术开发工作的应用型人才。高等工科院校培养的应用型砚士生、博士生则是这类人才中的高层次部分,他们是振兴我国经济的生力  相似文献   

15.
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培养高素质乡村振兴人才。开放教育在助推高素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较大作用。然而,乡村呈现“空心化”趋势,人员流失较大;开放教育服务体系有待完善,尚未实现全覆盖;开放教育供给失衡、供需不协调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工程相对复杂,开放教育力不从心是开放教育面临的现实挑战。为此,要加大产教融合;完善开放教育服务体系;推进开放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建设乡村振兴教师队伍,为乡村振兴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面向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加快新农科建设,加快培养农林水利类紧缺专业人才,更好地支撑服务农业强国建设。各地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加强本土人才培养,是实现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目前,农村建筑市场尚不成熟,迫切需要解决农村本土建筑人才匮乏的难题。鉴于此,文章基于农村住宅建设现状,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探索农村本土建筑人才培养机制,旨在为农村建筑行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进而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7.
文章首先阐述了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林高校就业智库建构的价值,然后论述了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林高校就业智库建构的有效途径,包括明晰就业智库职能定位是首要条件、加强就业智库队伍建设是基础保障、构建就业智库运作路径是关键环节等。  相似文献   

18.
乡村人才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亦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作为与乡村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县域中等职业教育是开发乡村人力资源的重要形式,在服务乡村人才振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江西县域中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调查发现,县域中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人才振兴面临的办学条件、管理体制和乡村人才供需矛盾问题亟待破解,具体表现为县域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布局不均衡、乡村人才供给与需求不匹配、县域中等职业教育与乡村社会生态相脱嵌等多维困境.为此,针对县域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及管理体制问题,需要启动中等职业教育提质工程,同时以推进科技学院建设为切入点,统筹解决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等问题;破解乡村人才供给矛盾问题需要对乡村人才供给与需求开展调查,在此基础上启动乡村人才学历提升和技能提升工程,实行定向培养和精准培训,全方位地服务乡村人才振兴.  相似文献   

19.
实现经济转型、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大量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我国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应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出发,以“责任共担”为视角,建立“责任共担”的长效化培养机制、采用“多方联动”的一体化培养方式和构建“平衡协调”的综合化培养体系,充分发挥不同利益相关者“优势互补”的人才培养功能。  相似文献   

20.
<正>技工教育作为人才振兴的重要抓手,肩负着时代使命。技工教育应紧跟农村现代化发展趋势,培养高质量技能人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慈溪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位于国家经济开发区——宁波前湾新区,是一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学院的园林技术专业作为浙江省特色专业、宁波市重点发展专业,在新型职业农人的培养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从2014年始,学院着眼于县域乡村的实际需求,编写适应盐碱地种植的校本教材,开发具有县域特色的教学项目,开展深度的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