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艳 《甘肃教育》2011,(20):22-22
心智模式指的是思想方法、思维方式和认识问题的视角。一个人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正确,就容易成功,反之就容易失败。改善心智模式就是要克服思维定势,改变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以及认识到人无完人的道理,不断克服心智模式的缺陷。心智模式的改变,意味着教师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的改变,实际上真正意义上重新建构了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2.
艺术教育作为人文科学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厚的人文精神。人的理想、情感、价值、道德、自由等人文特征都体现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中。英国的怀海特曾说:“艺术教育的目的就是在于唤醒智慧和美感。”美育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人类自身美化、完善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它更是一种人文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建立起一个合乎民族精神的审美准则与价值标准,这是学校艺术教育的当务之急。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对待不同地域文化和审美标准问题上,历来主张兼收并蓄,海纳百川,体现出了泱泱大…  相似文献   

3.
由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定位不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表现出理念不清、目标不明、主题不显、策略不灵等问题,必须客观审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应为"和"可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为"的主要思路是:为全体学生提供心理发展的拓展规划,为部分学生提供心理问题的援助方案,为少数学生提供心理障碍的干预策略;"可为"的关注焦点是:促进学生自我成长,丰富学生心理资源,真正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基于生态文化的视角,必须建构生态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要树立生态化的理念,坚守生命化的主题,遵循生成化的原则,采取生活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学校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继承性、标识性和选择性。学校物质文化对学生创造力开发有重要作用,可以唤醒学生的创造潜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动力。学校应着重物质文化建设与创新。  相似文献   

5.
6.
<正>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Eduard Spranger,1882-1963)曾说:教育是一种文化活动,这种文化活动指向不断发展着的主体的个性生命生成,它的最终目的。是把既有的客观精神(文化)的真正富有价值的内涵分娩于主体之中。如果将教育视为一种文化活动,那么学校就是唤醒人格与心灵的场所,它通过文化的熏陶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召唤着人的自我价值感。其实,荀子早就说过: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这句话质朴而形象地表达出学校的文化境脉对学生心智成长的重大影响。但是,这里要思考两个前提:一是需要一种丰富的  相似文献   

7.
美国学校基于心智图谱的评价过程,分为准备阶段、构建阶段、展示阶段和评价阶段等。这种评价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为一体,有利于检测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相似文献   

8.
心智逻辑理论是当前研究人类实际推理的重要理论之一。该理论假定有一种逻辑存在于人们的心智中,该理论致力于建立一个推理理论说明人们是如何通过推理程序运用推理图式实现推理的,并设计出问题难度实验来检验理论的预测。当前心智逻辑理论面临跨文化研究和心智模型理论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许多新问题.处理这些问题必须要不断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积极创立一个学习型的学校,使学校有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学校文化创新与学生创造力开发的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学校文化在本质上包括两部分,即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合乎一般文化特点的文化成果和学校在发展过程中积淀和积累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文化内涵。学校文化具有历史性与现实性统一、全面性与特色性统一、主体性与客体性统一的特点。创新学校文化,开发学生的创造力,需要构建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学校文化机制,需要总结历史、提炼文化精华,借鉴他校、博采众长,开拓创新、不断创造新的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1.
今天的专题座谈会,讨论"艺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从宏观的视角看,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和整个社会大环境分不开的,包括社会用人制度、教育制度和教育评估机制、人才选拔机制等。这些问题不在我们今天这个座谈会的讨论范围之内。今天我们的视角是从学校艺术教育独特的价值功能来谈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创新人才的心智模式是影响创新人才成长和发展的内在心理机制,国内外心理学界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人类从事创造性的活动所需要具备的核心特质可以归纳为六种心智。这六种心智包括专门领域知识心智,内在动机心智,多元文化经验心智,问题发现心智,专门领域判断标准心智,以及说服传播心智。在创新人才成长过程中,这六种心智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动态性,知识和经验心智是基础,标准判断、问题发现和内在动机心智是动力,而说服传播心智则是创新产品由个体扩展到群体的保障。深入分析和探讨这六种心智模式,将会给我国创新人才的教育与培养实践带来有许多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对于教育教学这一行来说,教师如何才能把学生领进门呢?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一个优秀的教师,仅有渊博的知识是不够的,他的首要任务是点燃学生兴趣的火把,兴趣浓厚,求知欲就会愈盛,求知欲越强,在学习中就会越有乐趣,学习效果就会更好。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关键在于课堂上教师的点拔、指引和激励。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古典学校教育和现代学校教育批判的初步再认识,来对学校教育批判的规律中探讨对学校属性的几点认识,对学校与教育是密切融合还是内存中的相互分离,使得我们更能深刻认识学校不仅仅是实施教育的专门机构,两者之间的关系根据社会环境的变迁而呈现一个动态而又灵动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从不同人才培养的角度,阐释了职业学校教育的学历层次结构和内容体系;对消除义务教育的“盲点”、建立培养特殊技能人才的教育体系及完善高职层次各类型人才的培养体系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从社会学的视角看,强制性事实上是学校教育的一种社会本质特性。本文从教育概念本身、人类文明的发生发展、学校组织特性以及教育行动与社会权力关系之间的联系等方面对此问题展开了论述。认清这一问题比对一些美好教育理念的简单认同更有助于现实教育的改进。  相似文献   

17.
借鉴科学创造方法论的思想资源,破解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创新型人才培养难题,是学术界和教育界共同关心的话题。特丽莎·阿玛布丽的创造力三结构理论关于创造环境、创造动机与创新教育三者关系的研究,对我国高校建构创新教育实践模型具有重要的现实启迪,并基于此提出了"创新能力培养递进模型"。东北大学顺应国家新型工业化进程,吸收创造力研究的思想资源,探索出"普惠性、递进式、全过程"的大学生创新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8.
2002年12月1日,冬日的南昌寒风萧瑟,但在青山湖宾馆报告厅,却是春意融融.由中国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信息网江西省工作站和江西省教育干部培训中心联合主办、美点教科文信息网络中心承办的"教育创新与学校管理职业化"美点论坛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使学校教育面临巨大挑战 ,要求学校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学校体育要转变观念 ,积极探索适合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创新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提倡的主题,教育要走出传统教育的误区,更新教育观念,把学生培养成为勇于探索,积极思考,善于创新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