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科实践”概念的提出,意在强调学科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学科实践是一体两面的,是包含“学以致用”和“用以致学”的有机整体。它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具有学科意蕴的典型实践。只有从整体的角度理解学科实践,我们才能让其功能得到更好发挥。在实际教学中,学科实践依然存在实践活动与学科知识学习的分离、学科知识学习与实践运用的分离等问题。教师需要从学科实践的内涵出发,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去,以更好地开展和落实学科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
生命化教育的实践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笔谈旨在从教育哲学的视角探寻当下生命教育的内在意蕴,思考当下教育究竟怎样关涉儿童生命成长。刘铁芳《儿童生命成长过程中的祛魅与附魅》提出当代教育中儿童生命发展过程的过度理智化,导致儿童生命世界祛魅以及儿童生命成长内在基础的削弱,试图以附魅的方式重建儿童意义世界;辛继湘《知识教学与生命关怀》意在重新唤起知识教学的生命关怀,凸显教育教学过程的生命意义;樊杰《教育的强制与生命意义的丧失》重在引出当下儿童生命发展遭遇的基本问题,那就是生命意义的迷失;石莎莎《逃离与回归:曹雪芹教育视界中的生命重建》乃是从中国古代经典《红楼梦》出发,寻找一种当下教育回到起点,重建个体生命发展的内在理路;陈华仔《生命教育的旨归:敞开孩子自身存在的生命意蕴》则是回到现实,阐明生命教育的基本目标,即如何激活孩子自身存在的生命意蕴。陈文芳《生命化教育的实践品格》是从当前生命教育实践探索之典型出发,阐明当下生命教育的现实可能性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3.
学科实践是学生用实践的方式把握和改造学科世界的活动,具有实践性、整合性、选择性、针对性、再创造性等特点。学科实践的任务目标指向立德树人、五育融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过程目标聚焦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具体目标包括学会深层次加工学科知识、引导和激活创新精神、发展系统思维能力、提升多样化实践能力。学科实践的实施,需要革新教学理念,做好顶层设计;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学科实践教学;强调“实践—反思”,构建综合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4.
人是实践的生命价值存在,教育实践是实践的一种具体方式.教育实践是教育主体的生命实践活动,是教育主体的生命存在方式和生命成长途径.教育主体参与教育实践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在生命对话与交流的基础上实现生命成长与生命价值提升的过程,就是师生生命本质实现、确证、生成与彰显的过程.教育实践蕴含着深刻的生命品性,它坚持教育主体的生命立场,以人的生命价值提升为旨趣,注重生命生成与关怀生命,追求教育主体生命成长和生命世界的丰盈,彰显出丰富的生命特性和浓厚的生命情怀.  相似文献   

5.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起点,亦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与归宿。生命教育观包括心怀敬畏,呵护自然生命;心灵成长,滋养精神生命;价值追求,实现社会生命三个维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以饱满的爱和对生命的高度尊重满足初中学生的精神成长需求来实践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6.
本笔谈旨在从教育哲学的视角探寻当下生命教育的内在意蕴,思考当下教育究竟怎样关涉儿童生命成长。刘铁芳《儿童生命成长过程中的祛魅与附魅》提出当代教育中儿童生命发展过程的过度理智化,导致儿童生命世界祛魅以及儿童生命成长内在基础的削弱,试图以附魅的方式重建儿童意义世界;辛继湘《知识教学与生命关怀》意在重新唤起知识教学的生命关怀,凸显教育教学过程的生命意义;樊杰《教育的强制与生命意义的丧失》重在引出当下儿童生命发展遭遇的基本问题,那就是生命意义的迷失;石莎莎《逃离与回归:曹雪芹教育视界中的生命重建》乃是从中国古代经典《红楼梦》出发,寻找一种当下教育回到起点,重建个体生命发展的内在理路;陈华仔《生命教育的旨归:敞开孩子自身存在的生命意蕴》则是回到现实,阐明生命教育的基本目标,即如何激活孩子自身存在的生命意蕴。陈文芳《生命化教育的实践品格》是从当前生命教育实践探索之典型出发,阐明当下生命教育的现实可能性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7.
本笔谈旨在从教育哲学的视角探寻当下生命教育的内在意蕴,思考当下教育究竟怎样关涉儿童生命成长。刘铁芳《儿童生命成长过程中的祛魅与附魅》提出当代教育中儿童生命发展过程的过度理智化,导致儿童生命世界祛魅以及儿童生命成长内在基础的削弱,试图以附魅的方式重建儿童意义世界;辛继湘《知识教学与生命关怀》意在重新唤起知识教学的生命关怀,凸显教育教学过程的生命意义;樊杰《教育的强制与生命意义的丧失》重在引出当下儿童生命发展遭遇的基本问题,那就是生命意义的迷失;石莎莎《逃离与回归:曹雪芹教育视界中的生命重建》乃是从中国古代经典《红楼梦》出发,寻找一种当下教育回到起点,重建个体生命发展的内在理路;陈华仔《生命教育的旨归:敞开孩子自身存在的生命意蕴》则是回到现实,阐明生命教育的基本目标,即如何激活孩子自身存在的生命意蕴。陈文芳《生命化教育的实践品格》是从当前生命教育实践探索之典型出发,阐明当下生命教育的现实可能性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陈莲红 《教师》2019,(4):31-32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引导和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正确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开展生命教育迫在眉睫。开展丰富多彩的生命教育实践活动,能在调查访问中、在动手操作中、在游戏中、在田野里、在社区中、在企业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其特长和爱好,让其生成实践智慧,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本笔谈旨在从教育哲学的视角探寻当下生命教育的内在意蕴,思考当下教育究竟怎样关涉儿童生命成长。刘铁芳《儿童生命成长过程中的祛魅与附魅》提出当代教育中儿童生命发展过程的过度理智化,导致儿童生命世界祛魅以及儿童生命成长内在基础的削弱,试图以附魅的方式重建儿童意义世界;辛继湘《知识教学与生命关怀》意在重新唤起知识教学的生命关怀,凸显教育教学过程的生命意义;樊杰《教育的强制与生命意义的丧失》重在引出当下儿童生命发展遭遇的基本问题,那就是生命意义的迷失;石莎莎《逃离与回归:曹雪芹教育视界中的生命重建》乃是从中国古代经典《红楼梦》出发,寻找一种当下教育回到起点,重建个体生命发展的内在理路;陈华仔《生命教育的旨归:敞开孩子自身存在的生命意蕴》则是回到现实,阐明生命教育的基本目标,即如何激活孩子自身存在的生命意蕴。陈文芳《生命化教育的实践品格》是从当前生命教育实践探索之典型出发,阐明当下生命教育的现实可能性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0.
本笔谈旨在从教育哲学的视角探寻当下生命教育的内在意蕴,思考当下教育究竟怎样关涉儿童生命成长。刘铁芳《儿童生命成长过程中的祛魅与附魅》提出当代教育中儿童生命发展过程的过度理智化,导致儿童生命世界祛魅以及儿童生命成长内在基础的削弱,试图以附魅的方式重建儿童意义世界;辛继湘《知识教学与生命关怀》意在重新唤起知识教学的生命关怀,凸显教育教学过程的生命意义;樊杰《教育的强制与生命意义的丧失》重在引出当下儿童生命发展遭遇的基本问题,那就是生命意义的迷失;石莎莎《逃离与回归:曹雪芹教育视界中的生命重建》乃是从中国古代经典《红楼梦》出发,寻找一种当下教育回到起点,重建个体生命发展的内在理路;陈华仔《生命教育的旨归:敞开孩子自身存在的生命意蕴》则是回到现实,阐明生命教育的基本目标,即如何激活孩子自身存在的生命意蕴。陈文芳《生命化教育的实践品格》是从当前生命教育实践探索之典型出发,阐明当下生命教育的现实可能性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1.
生活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点,生命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点.综合实践活动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力、学习力,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素养,促进学生生命的全面解放与舒展.  相似文献   

12.
本期导读     
生命特质视野中的教育意蕴探析 教育作为人类指向自身成长和发展的一种特殊实践活动,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任何一种阐释都不能穷尽其真实意蕴。从生命特质的视角来看,教育有着怎样的意蕴内涵?这种新的阐释方式会给教育带来怎样的影响?关于生命特质视野中的教育意蕴探析,将给我们展示这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陈联平 《成才之路》2014,(29):91-91
初中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历来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其生命成长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承担教育的重任,更担负着提升学生生命质量、促进学生成才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本期导读     
生命特质视野中的教育意蕴探析 教育作为人类指向自身成长和发展的一种特殊实践活动,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任何一种阐释都不能穷尽其真实意蕴。从生命特质的视角来看,教育有着怎样的意蕴内涵?这种新的阐释方式会给教育带来怎样的影响?关于生命特质视野中的教育意蕴探析,将给我们展示这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教育的强制与生命意义的丧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笔谈旨在从教育哲学的视角探寻当下生命教育的内在意蕴,思考当下教育究竟怎样关涉儿童生命成长。刘铁芳《儿童生命成长过程中的祛魅与附魅》提出当代教育中儿童生命发展过程的过度理智化,导致儿童生命世界祛魅以及儿童生命成长内在基础的削弱,试图以附魅的方式重建儿童意义世界;辛继湘《知识教学与生命关怀》意在重新唤起知识教学的生命关怀,凸显教育教学过程的生命意义;樊杰《教育的强制与生命意义的丧失》重在引出当下儿童生命发展遭遇的基本问题,那就是生命意义的迷失;石莎莎《逃离与回归:曹雪芹教育视界中的生命重建》乃是从中国古代经典《红楼梦》出发,寻找一种当下教育回到起点,重建个体生命发展的内在理路;陈华仔《生命教育的旨归:敞开孩子自身存在的生命意蕴》则是回到现实,阐明生命教育的基本目标,即如何激活孩子自身存在的生命意蕴。陈文芳《生命化教育的实践品格》是从当前生命教育实践探索之典型出发,阐明当下生命教育的现实可能性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6.
职业学校不仅要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社会需要服务,更要为培养学生的生命成长服务,处理好"制器"与育人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生命情意素养,促进"成人"的教育。生命情意的培养是学校教育的应有之义,而高职学校的主题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生命情意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生命道德将“生命”与“道德”紧密联系在一起。生命道德具有生命性,这是它最重要的一个特性。因此,生命道德基于生命成长的需要,源于生命内在的动力,旨在促进生命的优质发展。生命道德有其基本的道德需要,这些道德需要既包含于生命成长的多种需要之中,又成为生命道德特定的必要条件。在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尊重”、“关怀”、“信任”在学生生命道德形成与发展中产生着重要而特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学科的本质是育人,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学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将学科育人的内涵具体表达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并指出学科实践是落实学科育人的具体路径。学科实践以学科独有的方式学习学科,彰显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用实践的方式学习学科,使学科知识学习向发展素养转化;学科实践助力学科综合育人因素作用的发挥,实现学科知识与育人的统一。开展落实学科育人价值的学科实践活动,首先要将学科育人目标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学科实践目标;其次需基于学科特点设计高价值、多维度、形式多样的学科实践活动;再次要形成以问题为引领、活动为主线的学科实践运行逻辑;最后要提供多方面支持,促进学生独立地完成学科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9.
学科实践是一种基于学科、通过学科的学习方式,倡导将教学内容置于真实的情境、问题、任务、项目中,通过亲身经历学科知识的发现、形成、发展和应用,提升学科认识和学科思维。深度学习的运行机制是“活动和体验”,强调学生在“活动”中感官、思维、情感全面参与,全身心投入实践活动,积极建构,获得发展。深度学习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以学科实践推动深度学习,可以更好地使核心素养落地。通过实地考察再生水厂学科实践活动,探秘生活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促进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专题的深度学习,提高学生获取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美的教学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富有生命情感的活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也应是学生生命成长的沃野。然而在今天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着大量与美的境界相违背的现象,教学过程缺乏诗性智慧和美的意蕴,给学生的生命成长和发展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了解、关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非美”现象,剖析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是改进教学,达成教学美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