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辉先生自中学时代就开始对格律诗词的结下难解情结,使他对格律诗词的学习、研究与创作产生越来越浓厚的情趣。罗先生创作旧体诗词提倡按照外在要求与内在要求相结合的方式,遵循三有原则,体现出意境清新、格调慷慨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
3.
4.
刘求长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3,22(2):70-73
中国的旧体诗词是诗歌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典范,但旧体诗词格律严,不易学。当今写旧体诗词可以严守"诗谱""词谱"规定的格律,也可以放宽格律尺度,而且放宽尺度是旧体诗词的发展趋势。放宽格律尺度是旧体诗词"改造"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张军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6):53-58
学界对旧体诗词能不能人史一直论辩不止,迄今没有达成共识,而实际上,一部分文学史家早已将其编写入史。需要讨论的不是旧体诗词能不能人史的问题,而是应该如何入史的问题。这意味着文学史如何书写旧体诗词才是更具有挑战性的难题。而李遇春的《中国当代旧体诗词论稿》在这个问题上予以了新的思考和回答。《中国当代旧体诗词论稿》以新文学名家的旧体诗词创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有助于重塑现代作家的当代文学史形象,有助于重织新诗与旧诗、当代文学与古代文学之间的纽带,还有助于重构新的20世纪中国文学的述史情节。 相似文献
6.
居川期间,叶圣陶的旧体诗词创作出现了阶段性爆发,这和抗战时期的文化大环境以及叶圣陶自己特定的个人生活际遇有着必然联系。叶圣陶的旧体诗词创作多有酬唱赠答之作,具有典型的新文学家的诗歌交际的意义,其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感时伤世的时代情怀则具有抗战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剑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53
当代旧体诗词创作,既是一种客观存在于当下的文学现象,又是对古老的中国诗学传统的直接继承。在白话文已经成为文学主流的今天,旧体诗词创作非但没有消失,反而在创作数量上有上升的趋势。无论就其社会覆盖面还是创作本身的复杂多样性而言,当代旧体诗词都已成为值得研究的文学现象。当代旧体诗词面对的是当代社会,却又背负着厚重的诗学传统,这就要求研究者既对传统诗学有足够的认识,又对当代社 相似文献
8.
由庄屈《渔父》篇论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渔父”意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子和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突出地位的人物,二人都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战国时期,都居住在楚国或靠近南方一带,著作中都有《渔父》篇。两篇《渔父》各具特色,又有明显的相通之处。通过二人共同描述的“渔父”形象,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分析“渔父”意象对历代诗词创作的影响,对于理解古代文学流变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古代文学课程改革与学生素质能力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玉兰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21(11):98-101
高师古代文学课程面对新世纪世界文化的大融合与大竞争,将经受严峻的考验,着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该学科发展的重中之重。文章认为必须把握该课程所蕴含的人文、审美、理性等方面的素质内涵,进行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突出其人文性、审美性、师范性、研究性等特征;切实转变观念,以现代意识为指导,以创新精神为灵魂,以学生为主体,才可能实现其教学目标,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李遇春《中国当代旧体诗词》一书的命意与框架。认为全书可以用“立意高远,角度刁钻”八个字概括,是一部资料详实、论证有力的为当代旧体诗词的正名之作。同时文章认为全书在诗人之诗、学人之诗、士人之诗、新台阁体与地下诗歌等概念的使用上既恰当又充满新意。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中国文坛上,旧体诗词的创作不仅没有绝迹,而且众多新文学作家也以此作为表达现代人思想、情感和心理的载体并取得丰硕的成果。但由于现代文学史观中的“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致使这一文体样式至今难以进入文学史视域。只有超越上述文学史观的局限,建立更为科学、更为客观、更为全面的现代中国文学史观,才能真正突破旧体诗词入史这一“瓶颈”。 相似文献
13.
"温故知新"是孔子提出的"为师"标准,但依然适用于当今,尤其是高校古代文学唐宋诗词的教学。这是因为有很多唐宋诗词作品出现在中小学教材中,这就需要高校教师将"温故知新"的理念引入课堂,以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从中获得新的知识,在拓展学生知识视野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14.
15.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对古代文学课程"苏轼"章的教学逐渐形成了充足的内容和独到的教法,教学效果良好。不断地完善教案,撰写研究论文,把握作家作品,挖掘其现实意义,使学生终身受益,这应是教师对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17.
在高校古典诗词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一定的诗词"下水"创作,是一种新颖的、有益的教学辅助方式。结合教学与创作实践强调了高校教师"下水"创作的必要性,阐述"下水"创作的内容类型和审美追求,总结了教师"下水"创作对古典诗词教学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经典”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芳 《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20(1):47-48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思想经典,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高扬爱国主义精神。其次,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完美的人格;再次,歌颂纯洁的爱情和幸福自由的婚姻。 相似文献
19.
20.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11):15-16
从现代读者的接受视角来看,读者修养上、精神上的缺失,阻碍了郁达夫旧体诗词在现代的传播。而现代人对郁达夫新文学创作的接受,是从"景"开始的,以直觉感受为方式,容易形成共鸣。郁达夫新文学创作多以思绪为主线,把"景"化为作者和读者的共同语,并依靠意识的引领,呈现出感性的抒发,再加上融情入景及生动形象的景物人情刻画,带给读者强烈的美和似曾相识的熟悉之感,迅速被读者接受。 相似文献